这一周我都在海南度假,计划是从万宁一路玩到三亚,主打一个带娃休闲模式。
文章还是会继续更新的,不过主要跟你们闲聊为主,聊聊吃喝玩乐以及一些小思考。
也好,我放松,你们也当放松吧。
前两周高强度的工作模式节奏拉满,先是深圳,再是北京,对于一个 36 岁的职场中年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我还是挺满意的。
昨天围观我朋友圈的很多读者说,真羡慕你。
或许,可能吧。
从客观事实来说,我不用上班,工作自由,时间自由,收入自由,应该是很多职场人理想中的状态。
但是,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一个之前在鹅厂工作的朋友昨天联系我,聊了聊各自的近况,我走在海边沙滩上跟他完成了前后也就十几句话的文字对谈。
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对当前的现状挺满意。
其实他的经历比较非典型性,早年加入鹅厂,经历了公司起飞,手上持有的股票期权以及后期自己买入的公司股票也早就让他站在了高点。
尤其是在上一轮周期顶点附近的逃离,让他赚够了不用工作也能安度下半辈子的钱。
他说,从鹅厂离职后,钱反正是够用了。
只要不是乱投资或者再去实现什么个人价值,那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他有两个娃,现在全职陪娃成长,不用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把娃培养成优秀的人。
说实话,我挺羡慕的。
虽然我们都自由,但他才是真正的自由。
聊完后我看了看远方的大海,若有所思。
如果说让我选择自己和他之间的自由方式,我还是更倾向于当下的自己,因为这才是我想要的。
我并不排斥工作,甚至非常喜欢,我很喜欢产品,也享受这个过程。
但是,我并不喜欢上班,尤其是那种内耗式的上班,为了每个月的工资而不断消耗和妥协自己。
那种状态,是我很讨厌的
。
之前我说过,就算离职后的收入跟之前持平或者哪怕降低一点,我也会选择这种自由模式。
真的,人生质量会高很多。
不过我依旧不建议你们采用我的模式,就像前面说的,我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曾经也有朋友尝试过自由职业,从大厂离职后主要靠提供咨询服务做业务,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被服务的企业不满意,而是那种完全靠自我驱动的工作模式让他很难受。
如果每天需要打卡上班,有周末,有领导给压力,那这种外在的驱动力会让他不断前进。
可一旦失去这种外在驱动力,他就变得很没有节奏,甚至早上起来计划干的工作到下午都还没有开始。
因此,自由职业是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以自我驱动为前提的。
别人喜欢用自律来定义我,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自律,而是对自我成就的驱动力。
我算是个驱动力很强的人,好像从小就是这样。上学时从不迟到,作业从不拖延,就连睡觉都是准点准时。
可能你们很难想象,上小学我住在外婆家的那段时间,每到 8 点就自动上床睡觉。所谓的 8 点,是秒针正好走到 12 那个位置。
所以,我对任何事情都有强迫属性,时间概念很强,只提早,不推迟。
另外,我是一个不需要外力推动的人,每个阶段都会给自己找到前进的动力,而且不需要调动,随时都有。
可能你们觉得这是在自夸,其实并不是,我只是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你们面前。
我当然有缺点,而且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都有不足,有些还挺明显。
但接受自己也是个过程,不强迫、不强求、与自己和解,这样人生的幸福感会高很多。
好了,今天就跟你们聊到这吧。
写完这篇文章是早上,坐在一个面向大海的地方,轻松且惬意,完事后准备去万宁兴隆咖啡工厂逛逛。
好好工作,认真生活!
·················
唐韧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