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JEPG上的论文《从失败中学习:自我导向反馈、任务期望及后续教学的作用》。在学习和教育领域,反馈被认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类型的反馈可能对学习者的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与成功反馈相比,失败反馈通常会引发负面情绪,如挫败感或自尊威胁,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对任务失去兴趣,从而阻碍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失败反馈对学习的具体影响机制,并尝试寻找能够减弱失败反馈负面效应的方法,具体包括反馈内容与形式、任务难度的预期以及后续教学机会等对失败反馈作用的调节作用。
研究通过六个实验系统地探索了失败反馈的作用机制,涵盖了1306名参与者,主要分为基于记忆的任务和基于规则的学习任务两种情境。在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反馈条件中,如“成功反馈”或“失败反馈”,并进一步操控反馈的导向性(如关注任务还是关注学习者本人)、任务的预期难度(如任务易或任务难)以及是否提供后续的教学机会。在某些实验中,研究者还通过延迟反馈或补充正确答案来调整反馈内容。此外,为了模拟现实情境中的学习过程,实验中引入了规则学习任务,允许学习者在接收到反馈后通过进一步教学再次应用所学知识,并观察失败反馈在新任务中的延迟效应。实验通过测试参与者在反馈后回答类似问题的正确率,来评估反馈条件下的学习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失败反馈的确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在记忆型任务中,其学习效果显著低于成功反馈。然而,当反馈中包含正确答案、任务预期被设置为困难、或提供后续教学机会时,这些负面影响可以显著减弱,甚至在某些条件下,失败反馈表现出了比成功反馈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规则学习任务中,失败反馈在后续教学机会的支持下能够激发学习者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从而在新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迁移能力。这表明失败反馈的短期负面影响可能通过延迟效应转化为长期的学习优势。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认为“反馈在错误纠正中总是有效”的假设,也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设计合理的反馈内容和教学情境,将失败转化为一种生产性学习体验。
Learning from failure: The roles of self-focused feedback, task expectations, and subsequent instruction
Sebahat Gok, Emily R. Fy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