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泡杯茶看金融
总结金融行业专业分析成果,传播金融行业专业知识,分享同业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曾在上海实习,没 ...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兴业银行2025春季校园招聘开启 ·  2 天前  
望京博格投基  ·  剔除长江电力与万科,纳入中国平安 ·  2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日前,对冲基金Citadel(城堡投资)罕见 ... ·  3 天前  
VC/PE/MA金融圈  ·  2025年,王健林的资产处置大戏还在继续上演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泡杯茶看金融

【0903】印度从中国领土撤军了,谁取得了胜利?

泡杯茶看金融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9-03 18:18

正文

在印度2017年6月入侵开始,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在昨天撤回了在中国境内的设备和人员,谁取得了胜利呢?

国内的媒体都在报道,总体国内网络是一片欢腾喜悦的气氛,印度撤军了,没有提条件,网上更是有我国又在西藏开工建设30条边防公路之类,似乎我国又取得了胜利。更有自媒体说,印军进入中国领土是中国故意设局钓鱼,又是中国在下很大一盘棋....总之中国又完胜了。

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


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

下周9月3日金砖会议开始,8月28日双方撤军,明显双方都不想彻底决裂。我查询了官方媒体对中印边境哨所的报道,每年大雪封山时间为6--8个月以上,非常合理的估计,等9月3日中国金砖会议开完,中国今年肯定修不成路了。

对印度来说,成功的进入中国领土阻止了中国今年的修路行动,全身而退,未伤亡一人,未受到经济制裁,还能顺利参加金砖会议,他们是可以接受的。

对中国来说,和平的解决了边境争端,印度无条件撤军,中国继续在实际控制区巡逻,同时保留修路的权利,虽然今年修不成了,但是也是可以接受的。


从中国媒体大肆报道印军入侵开始,我就觉得中国不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为什么呢?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虽然我国说洞朗地区没有争议,但是具体就印度入侵的那一小块地方而言,我国是近10年来才实际控制的。

第二个是被全体国人忽略的中缅边境,一直到今天(2017年8月29日)仍然在不断打仗,缅军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把炮弹打入我国境内,我边民不仅有被炮弹炸死炸伤的,还有踩地雷伤亡的。即使查询公开新闻,从2015—2017年,缅甸军队炮弹落到中国境内,造成中国人死伤的报道一直没有断过,我一直在关注此事。

缅军如此嚣张,毫不顾忌中国公民是否会伤亡,可见对中国的蔑视。我国采取军事行动了吗?没有。我国对缅甸尚且如此,指望对印度这样十亿人的大国开展军事行动,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起这个,我又想起了当年那个中缅边境条约,当年云南省从干部到群众的强烈反对被无视,周总理还亲自跑到云南做说服工作要服从大局....如果今天中缅边境前推几十公里该多好,算了不提也罢。

第三个是30多年前的中越战争,越南和苏联签署有苏越友好条约,中国入境到越南作战几乎等同于挑战苏联。当时中国为什么敢于这么做呢, 因为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政府判断苏联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战略部署。


“38年前一天的下午(1979年3月16日),邓小平对“中越作战”的项目做了复盘。资料罕见,

邓小平讲话节选如下:

现在,这个仗今天真正完了。五日宣布结束战争,部队开始向后撤,到今天撤完了。大家知道,党中央、中央军委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经过反复考虑,差不多经过两个月的考虑,才下了这个决心。我们党、我们人民当中很多担心这个问题,能不能搞得好,连锁反映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得好打不好。

这些担心是对的,是个严肃的问题。中央、中央军委经过反复考虑,下了这个决心。今天看来,这个决心下得是对的。当时,下决心时,最大的担心是怕北边苏修有强烈的反应。所以我们下这个决心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的分析。

因为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越南仗恃有苏越友好条约,仗有这个条约大举进攻柬埔寨,仗这个条约在中越边界闹事,搞得我们不安宁。

越南就仗恃有苏越条约才敢这样。他也想仗恃这个条约把苏拖下水,也仗恃这个条约认为我们不敢采取相当规模的惩罚。就在我们出兵前几天,他还估计我们只有两个师的小范围的行动。我们下这个决心,也确实清醒地估计到北边的反应有多大。

所谓下决心是有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北方。风险无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

中央分析,大的牵涉到苏联战略重点转移的问题,现在苏战略重点在西方,它的四分之三强的兵力布置在欧洲,所谓东面一百万人,占四分之一弱,而在装备上,主要装备更现代化、更重要的装备在欧洲。所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向中国进攻,它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起码要从欧洲调一百万人,这个来不及,我们行动时间不长。中央考虑,大风险肯定可以排除。

中等风险有没有?中央考虑一般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于中等风险,所谓中等风险,或存在东北,或存在新疆,用相当的兵力向我进攻,或存在新疆乌鲁木齐,或存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满洲里、绥芬河,中等起码的两个集团军,不可设想一个集团军孤军深入,那我们可以给它插断,这次越南也是这个办法。一个集团军是五个师,两个集团军十个师以上,这无论摆在东北或在新疆都不简单,很难设想就起那大作用。所以,中等风险一般也可以排除。我们要立足于中等风险,在新疆、东北作了准备,华北也作了一些准备。

还准备小一点的风险,特别是在新疆,它有六个还乡团,六二年跑了六万多人,它组织了六个还乡团,也许组织六个还乡团在边界上那个薄弱的地方打一下。今天可以说了,小的也没有。我们怕屁股后面发生问题,我们也估计,苏联它怕不怕屁股后面的问题,它反对美国,也有个后方问题,后方是欧洲,而且是它的战略重点最大的是这个,这个考虑清楚了,就比较容易下这个决心。”

基于这几个原因,一个是在中缅边境有中国公民多次伤亡的情况下都没有打,更何况是印度?战争的结果又不可控,现在经济增长态势又还可以,谁也不敢轻易改变现状。

第二个是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部,台湾和南海,中国经济的精华地带和核心人口,主要的顶尖公司都在东部沿海。这个战略重心也不能说变就变。


那么,究竟谁赢了呢?

1:战术上,印度赢了,他们不仅主动入侵中国,把本来没有争议的地区变成了是非之地,而且全身而退,而且极大的助长了印度从政府到军队的野心,原来可以入侵中国领土两个多月,居然还不用死人不用伤人。

洞朗地区本来和印度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先不说这个地区本来就没有争议,就算有,也是中国和不丹之间的事情,印度人居然敢于把自己的霸权主义之手伸向中国,最终还能全身而退,没有受到惩罚。要知道,中国印度之前在边境上有过多次边境对峙,但是双方都是在争议区,这是印度第一次明目张胆的入侵中国领土,他们心里想必也是忐忑的,然而他们成功了。

更为恶劣的是,这为以后印度做类似行动形成了先例,我以前就这样做过,你都没敢动我,下次我还这样,你如果动我就是破坏默契了。

人性就是这样的,越惯越混蛋,就跟我国的清真寺,一天五次大喇叭放习惯了,这个月突然被取缔,就要大吵大闹说一天五次大喇叭是八百多年的民族传统,悠扬的邦克代表了当地的文化,被取缔是有人破坏民族团结。

真的有八百多年么,我怎么记得电喇叭是19世纪才发明出来的?


在另一方面,莫迪政府用这件事极大的煽动了印度的民族主义,印度本身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家,一个国家需要集中力量发展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假想敌,哪怕是捏造出来的强大敌人,也是有利于凝聚内部的,很遗憾,莫迪政府选了中国。印度国内各地今年各种抵制中国货的各种视频,外网上一大把。另外到英文论坛上,包括印度人众多的Quora上面,印度网友几乎无一例外的把中国当成敌人对待,他们似乎认为是中国在阻挡印度崛起,印度要崛起就要打破中国的遏制。


2:战略上呢?中国赢了吗?

我们只能说,没有输。

正面的说,大国要有战略定力,

美国在二战时期,即使在日本人把珍珠港炸的这么惨,一天之内死伤了三千多美国人,即使日本直接进攻并且全面占领了美国经营了三十多年的殖民地菲律宾,俘虏了接近8万美菲联军,还在巴丹死亡行军中折磨死了1.5万名美国和菲律宾战俘。美国也还是坚定的执行先欧洲,再亚洲的战略。

苏联在1979年,算得上是冷战时期巅峰末期的七十年代,在中国对越南用兵,签署了苏越友好条约的情况下,也坚定的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没有因为越南改变战略部署。邓小平在讲话中就说过“大家知道,我访美时一路上讲要教训越南,美国不赞成。 我采取较大的行动,怕引起苏联的大的反应。但同时我们也摸到了一点气候,美国一边反对我们惩罚,另一方面通报我们一点情报,说苏联的军队根本没动,而且告诉我们,在几千公里边界上有54个师,告诉我们没有满员师(一万二、三千人) 。”

中国也是同样,作为大国,要有清醒的战略意志,我们不可能因为印度一次小小的几十人,100米的入侵行动就改变我们的战略部署,否则我们不能和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相提并论。


那么战略上负面的结果是什么呢?

中国在搞一带一路,我们是带头大哥,没有人愿意真心实意的跟着一个怂人去混,相反别人看透了你的软肋,反而会越发运用这一点从你身上攫取好处和利益。中国是世界新闻的中心国家之一,这两个多月,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密集发声,全世界都知道印度入侵了中国领土,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印度从中国领土撤兵了。但是,全世界没有看到印度有受什么惩罚。

不只是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其他国家也在看,印度人成功的试探了中国的底线,把中国的真实反应暴露给了全世界。

当然,我国会有大棋党出来说,我国政府肯定又在暗地里让印度吃了亏,只不过没有报道而已,比如我们借机又把重装部队调到西藏了,总之我们胜利了!

我们假设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就算是这样,别人没有看到印度受惩罚,中国的威望还是受损失的,这个损失在战略上对中国形象和威望有什么危害,目前不好估计,

最简单直接点说,不丹,尼泊尔,孟加拉这些受到印度霸权主义威胁的国家以后更不敢对印度说不了,这次不丹在领土上有印度驻军,在被印度霸权实际控制的情况下,一直顶着压力,没有大肆的为印度站台说话,说明其内心是对中国有期待的,然而这次以后就不好说了。


我国韬光养晦政策带来的思维惯性,其实就是国内维稳思想的国际版。

中国其实近年来,韬光养晦的思想有部分的改变,从“韬光养晦”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发展,最大的就是在南海,我们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动出击,大量填海造陆,在南海形成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但是长时间“韬光养晦”思维带来的惯性,并没有彻底的改变。遇事先忍,息事宁人为主这种习惯还需要扭转。这种思维更在国内造就了一个叫大棋党的群体。

缅甸的炮弹打死中国人了,你要求反击,大棋党就跳出来说,你不知道我国的战略方向在南海和台湾吗?要忍!

三十多年前搞韬光养晦,是因为我们实力弱小,弱小到什么地步呢?连一个台湾顶峰时GDP都能占到我们的45%,那个时候,我们认怂当缩头乌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今天事情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要说台湾只有大陆的4%了,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十国加起来经济总量只有9万亿美元多点,而我国是11.2万亿枚美元,我们的力量已经大大的超过了他们。

事实上,按照大棋党的思维,我国2014年主动在南海填海造陆也是不应该的,因为国内经济建设才是大局啊,怎么可以在次要战略方向的南海去主动挑事呢,和东南亚闹翻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填海造陆经济上又有什么利益?提前和美国闹翻你负责啊?

事实上,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就是在西沙和南海造陆了,而且还造了不少,又能把我怎么样?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国了,对自己的力量要有自信。

我们十几年前的钓鱼岛巡航,按照金一南将军出的书,当时的情况是“中央的指令还是不要进入12海里,我们国家海洋局的同志积极主动大胆的行动,促使中央行动发生了改变,进入了12海里”“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的同志说,一定要以我们的行动给中央增强信心”

“这就是最后定位的914行动,国家海洋局八条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没有前方这一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此可能,简单的执行中央指令,不进12海里,当然中央会立即给他们大家表彰,我觉得这就是担当的问题。”

我敢说,如果当时中国海监八条船上都是一群大棋党,不敢亮剑,一定不会有今天我们在钓鱼岛的有利局面。当时可是十几年前啊,实力比现在弱小多了,大棋党们有更多理由说明我们不应该进12海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金融早实习  ·  兴业银行2025春季校园招聘开启
2 天前
望京博格投基  ·  剔除长江电力与万科,纳入中国平安
2 天前
鲁中晨报  ·  挖蒲公英的淄博人,都看看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