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区块链的核心是由它的技术特征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愿景,我们如何从法律的层面检验一个应用的区块链特征,可以确保它更加符合如今中国或国际的法律的要求?
高西庆:
非常精彩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法律界感兴趣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对区块链了解非常浅薄,我在努力的学习,但我现在发现,至少有几个点我们是可以逐渐把它拉近的,比如说,央行发行区块链的货币,这就是区块链典型的所谓私链,如果真的像区块链的原教旨主义者所讲的,区块链已经用不着任何规范了,因为它本身可以规范化,那么区块链应该只有一个供应链就够,用不着私链,这就是所谓的分中心。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他们所讲的这些东西是过分的理想主义的状况,如果我们的技术比今天又提高了10万倍的话也许能够实现,可是现在的技术层次,因为区块链目前最大的问题——存储不够,带宽不够,速度差太远了。原来所要做出任何交易的档案两份就够,现在任何一个档案,你有多少个点就有多少份,现在1万个点,明天可能有100万个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修改都有100万个点,那你得有多大的宽带、多大的存储,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解决问题就非常困难,因为所有的技术要解决不止是信任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成本问题,如果这个机制成本太高的话,我凭什么用它,就回到原来以货易货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目前各国央行、各国机制出来搞这些东西,其实从它的角度讲,它再往前走一步,我努力去弄它,我觉得中国的央行大大走在了很多国家的前面,不是一概而论把你打垮,我自己进去我也弄一块试试看,我觉得这是好事,而且央行在大半年之前已经成立了一个研究所,专门研究区块链的货币,他们有一大批领域专家,这是非常好的事。
我们作为搞法律的人,我更关心的是你光在技术上把它弄清不够,我们得要找出共识一个点,让大家定义它,所以我们今天说,尽管今天有了互联网,尽管今天的市场比当年扩大了很多倍,成本问题仍然是所有商业人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在成本和解决信用机制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一定不是说我刚刚所讲的这两个极端,一定在这个极端的中间。
我们要让民众都接受它,使得所有人的生活都比原来要方便无数倍的话,我们一定要建一个机制,使它值得信任。所以我想,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完全没有中心的机制,一定得有一个中心,不管是分中心也罢,还是相对松散的中心也罢,一定要有大家都认可的东西来做,我一直在中国的贸促会做仲裁的系统,我认为仲裁这个系统有可能的话要早点介入,因为仲裁从根上讲就是一个没有原来所谓法院国家机器支撑的系统,本来就是一个民间的取得共识的机制,所以用仲裁的方式有可能解决它里面的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