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济100人
深度报道新经济各行业领导者的科技新媒体。由《创京东》、《九败一胜》作者李志刚和他的小伙伴们打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广播电视局  ·  自治区广电局圆满完成2025年春节广播电视安 ... ·  昨天  
广西广播电视局  ·  自治区广电局圆满完成2025年春节广播电视安 ... ·  昨天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造”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 ·  2 天前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造”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 ·  2 天前  
小小牛财经  ·  收评 ·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4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济100人

基层医疗将诞生5-10家百亿美元公司 | 李志刚聊创投

新经济100人  · 公众号  ·  · 2019-08-15 11:28

正文


一个月前,一位80后CEO对我说,他所处的行业,规模大、增速快,现在没有巨头,BAT又介入不进来。 在他眼中,这是属于他们这一代创业者的时代机遇。 这位CEO正在从事的就是基层医疗的一个分支。


医疗领域市场巨大、前景光明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改革开放40年,互联网20年,医疗可能是变化最小的行业之一。


「互联网医疗」讲了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很实在的成功案例。 这实际可以看作创投行业在医疗赛道上的一次「集体试错」。


以轻问诊为例,线上花6块钱,你提问题,医生来诊断。 但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是没有时间赚这6块钱的。 能问到的大多是工作量不饱和的三流医生,你生了病肯定想找好医生。 纯互联网模式,在这里就不成立。


站在互联网创业者的角度,这是最为坚固的堡垒,没有之一。 很多CEO跟我抱怨: 这个行业非常封闭,从外界撬动非常难。 在我看来,「封闭」背后是两个医疗行业更为本质的属性。


  • 第一个关键词是「信任」。


医疗人命关天,不仅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需要「信任」,医生、医院、药企、代理、保险、协会、政府……产业链的任何一个参与方、每一个环节合作的促成都带有强烈的「信任」色彩。


这也是为什么医疗行业传统的利益格局很难被打破。 我们与B2B、供应链公司交流,很多行业能做到10%毛利创业者就可以烧高香了。 但是在一些医疗产品的流通环节,加价仍有5-10倍之多。


  • 读懂医疗行业还需要理解另一个关键词——供给。


互联网解决的是连接和效率问题,但是医疗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供给」。


医疗从业者永远不需要为需求端担心,患者生病就医的需求是天然的。 但是在供给端,一名专业医生的培养周期至少8年,全科医生至少要5年,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耗时10-15年,投资动辄10亿美金量级。


谁解决了供给问题,谁就能在行业中拥有立足之地。 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公立三甲医院门诊部排起的长队,专家医师「一号难求」。

也正是因为供给端的难题,让「分级诊疗」的落地、基层医疗的崛起成为大势所趋。

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重点任务被提出。 按照医改政策,80%的常见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在医疗行业,政府既是监管方,也是服务方(公立医疗机构)和支付方(社保),政策永远是行业发展的最大推手。 对于基层医疗而言,政策推动的背后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看病难」问题。

一组广为流传的数据: 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约95%,但它们仅拥有全国32%的卫生服务人员。 在发达国家,基层诊所能处理病人85%-90%的健康问题,国内只有53%的诊疗人次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 (数据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制图:王思程


国家公布的数据,中国有94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指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诊所、村卫生室等。

过去中国有很多创业者做连锁诊所,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规模化的领域。 基层诊所的核心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周期决定了,连锁诊所很难在保证诊疗水平的同时快速扩张。 此外,一家诊所从开业到盈利通常需要「养三年」,因为社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不会轻易形成的。

所以我认为连锁诊所可以做到100-200家店的规模,很难达到千家门店的级别。

除此之外,县城医院和药品零售店也是承载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

和诊所一样,连锁医院的扩张同样会面临种种限制。 我们报道的 名医主刀 禾连健康 智云健康 是将医院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最为核心的输出者,也是行业最为封闭的代表——采购流程复杂、规则不透明、决策周期长、账期压力大等都是服务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样的背景下,找到正确的突破口尤为关键。 像智云健康做慢病管理,主要服务医院的「内分泌科」,是院内相对比较「穷」的科室。 禾连健康做医院Wi-Fi、体检管理系统,分别面向医院的是信息科和体检中心,二者都是典型的「弱势科室」。

相比于医院,药店距离消费者更近。 中国零售药店有约45万家,其中一半是连锁药店。 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坪效还不如一个零售店。 大部分连锁药店都在拿着牌照死扛,等待医药分离、处方外流等政策的转机。

直接经营诊所、医院或者零售药店,都算不上很好的创业方向。 但是因为它们在国内已经有着不小的存量市场,面向诊所、医院或者零售药店提供服务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那么,基层医疗崛起的过程中具体会伴随哪些创业机会?

  • 诊断系统


中国最优质的顶尖医生,我认为不可能到诊所工作。 中国94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不可能每一家都有名医坐镇,这更不现实。 于是就需要一个普世的、通用的、全科室的医疗诊断系统,代替「名医」帮助医师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我们曾报道的 若水 ,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 医生培训


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本质是医生资源的匮乏。 近百万家诊所,平均每家诊所至少2-3名医生,加起来有近300万医生,但是他们过去很多都是赤脚医生, 他们需要接受现代的医疗知识。 医生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我认为医生培训的机会是巨大的。

  • 供应链


包括药品、器械、耗材都在这个范畴内。 过去对于医疗行业的供应商来说,100家诊所可能不如服务一家公立油水多,基层医疗是一个被忽视的服务对象。 很多诊所看病还是靠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 我们报道的 云呼科技 ,核心业务就是通过连接第三方检验中心以及自建快检中心,帮助诊所向患者提供检验服务,他们同时也在布局药品和器材的供应链业务。

  • 家庭医生


在欧美国家,家庭医生通常是患者看病的第一站,遇到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转诊到医院。 家庭医生同时承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功能,是对患者健康情况最为了解的人。遇到小病,家庭医生直接开具处方,避免了患者在大医院繁琐的检验项目。

在《 医疗领域创业机会盘点 | 李志刚聊创投 》一文中,我提到:


围绕医疗创业的核心就是读懂谁来买单。 只有充分了解这个关系,才能开发出医疗领域的好产品和好服务。


事实上,医疗行业大的买单者只有三种:

  • 药企

  • 社保

  • 商业保险公司


基层医疗领域同样不是例外,很多CEO对我说,未来他们在已有模式基础上叠加对药企、保险公司的服务,是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基层医疗公司,关注商业化成绩的同时,会将系统中数据规模、数据质量一并纳入核心考察维度。

前文提到的四个创业机会,诊断系统一旦成功落地,将会成为行业的操作系统,这个赛道很可能会诞生至少1家千亿美金的公司。 医生培训的机会,我认为是百亿人民币级别,做成百亿美元的公司比较难。

供应链是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集中度按30%计算是3000亿,有3-5家百亿美金公司的空间。 家庭医生领域,我认为肯定会出现百亿美元的公司,但不会太多,可能也是一到两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造”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
2 天前
湖北省教育厅  ·  “湖北造”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
2 天前
小小牛财经  ·  收评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2 天前
云南警方  ·  紧急提醒!快自查你的手机!
2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4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4 天前
ATMatrix智能矩阵  ·  Atmatrix 智能矩阵 ICO细则!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