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份
CPI1.6%
,
PPI6.9%
,整体来看,
9
月
CPI
与
PPI
均略高于市场预期,但基本与高频数据相吻合。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有统计时点的因素,下旬价格的回落未能反映到统计层面,之后同比增速将以较快的速度回落。中观层面上,黑色有色现货价格已在
9
月下旬回落,而
9
月出现普涨的化工品在进入
10
月之后也开始走弱,对于
PPI
的压力也在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生活资料方面环比涨幅为
0.1%
,上游向下游的
“
传导
”
仍然羸弱,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也提到,企业当前的财务和存货状况,需求趋于回落都导致企业提价的能力相对有限,提价只能是被动的局部的,不会是主动的全局的。因此,我们仍然坚持,无论是
PPI
向
CPI
传导还是上游向下游的传导都不会很强。
CPI
的上涨压力也主要体现在医疗保健这个科目,源于医改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但后续也会开始减弱。整体来看,通胀压力处于高位回落状态,整体较为可控。环保限产是双刃剑,减少供给的同时减少需求,不会导致价格单边持续上涨。目前的通胀局面不会导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对债市影响中性。具体而言:
1
、
9
月食品季节性上涨,非食品因医疗保健涨幅明显强于季节性
9
月
CPI
同比回落至
1.6%
,高于市场预期;对应三季度
CPI
同比
1.6%
。
9
月
CPI
来看,食品烟酒环比上涨
0.4%
,略高于我们基于统计局旬度主要食品价格的统计,或是对前期食品涨幅略低于高频数据观察的修正,其中蛋类、鲜果、水产品、畜肉类环比上涨相对显著。
9
月非食品环比上涨
0.5%
,明显强于
0.29%
的季节性,其他七大类环比均有所上涨,且医疗保健、教育、衣着上涨极为显著。
食品方面:本期
CPI
食品环比涨幅高于我们基于统计局旬度主要食品价格的统计,或是对涨幅低于高频数据统计的修正。不过,本月鲜果价格环比上涨
1.9%
,与
50
城中有限的样本价格下降反向相反,或因观察样本,近期供应有所下降也是原因之一。蛋类环比上涨
5.3%
,近期现货价格涨幅明显放缓,下旬有所下降;主因近期主销区销量回落,备货后的持续回调,养殖户担忧之下惜售现象减少,蛋商采购相对谨慎,供需导致现货价格震荡下行,期价也由贴水转为升水,预计短期蛋价仍将偏弱震荡。畜肉类价格上涨
0.9%
,其中猪肉价格上涨
1.0%
,涨幅已放缓;且生猪养殖户
9
月中下旬以来出栏积极性增加,屠宰企业采购猪源顺畅,高频数据显示
9
中下旬
-10
月中旬猪价有所下跌。
非食品方面:本次非食品环比
0.5%
,明显高于预期,主因医疗保健、居住环比分别上涨
1.8%
、
0.3%
,其中医疗保健涨幅进一步扩大。医疗保健已连续上涨
30
个月,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医疗上涨周期;且
16
年
6
月以来,涨幅不断扩大,或与医改有关;但在医改持续推进下,后续医疗服务价格上涨有望逐步放缓。
9
月库尔德公投或破坏伊拉克的供应,导致
OPEC
与非
OPEC
产量有所下降,叠加库存下行,推升国际原油价格;
9
月发改委两度上调成品油价格,带动交通通信分项环比有所上涨;不过原油价格难有大幅上涨空间,更多是事件冲击。此外,居住、衣着季节性上涨,教育涨幅强于季节性。尽管环保限产高力度执行之下,工业品价格
9
月进一步上行,不过
PPI
中生活资料环比涨幅
0.1%
,对
CPI
传导有限。
进入四季度,
CPI
虽将小幅回升,但弱食品之下,四季度
CPI
中枢升至
1.9%
附近,仍处于温和水平。
10
月来看,初步观察显示,食品价格环比有所下跌,非食品涨幅或回落,但翘尾有所回升,对应
10
月
CPI
同比或小幅回升至
1.8%-1.9%
附近。
2
、
PPI
环比大涨,但统计因素影响较大
8
月
PPI
环比上涨
1.0%
,其中生产资料环比上涨
1.3%
,生活资料环比为
0.1%
,略超出市场预期。本月
PPI
环比出现普涨,涨幅比较明显的行业包括煤炭,石油,黑色,有色和化工品,与高频数据比较一致,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PPI
统计并非实时采样,而更多反映的是每个月中上旬的情况,而本月的情况是,中上旬价格走势较强劲而在下旬出现滞涨,
BPI
指数(
100
种工业品价格指数)在月初为
884
,到
9
月
21
号上涨到
907
的高位(上涨
23
点),而月末为
910
,只比
21
号上涨
3
点。所以根据
PPI
的采样规则,本月的
PPI
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比如,黑色金属材料类环比涨幅为
2.0%
,但是我们看到整个黑色产业链产品(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在下旬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调,这些因素值得我们注意,统计方法的因素可能使得本月环比超预期,同样也可能造成下月环比低于预期。
另外分行业来看,我们认为很多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力量在趋于衰竭,比如钢铁,煤炭现货价格已经在
9
月下旬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再比如化工品
9
月的普涨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原油,环保,海外比价),当共振力量消退之后,化工品的普涨也不可持续,事实上,进入十月第一周,化工品的涨幅(
BPI
化工分项)和上涨比例(我们统计的
200
余种化工品中上涨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本月的
PPI
将是下半年的高点,之后会以较快的速度回落,我们预计
10
月
PPI
会重新回落到
6.5
以下,年末可能回落到
3%
附近。
另外,生活资料方面环比涨幅为
0.1%
,上游向下游的
“
传导
”
仍然羸弱,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也提到,企业当前的财务和存货状况,需求趋于回落都导致企业提价的能力相对有限,提价只能是被动的局部的,不会是主动的全局的。因此,我们仍然坚持,无论是
PPI
向
CPI
传导还是上游向下游的传导都不会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