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昨天  
十点读书  ·  过年,当心新型“杀年猪”局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深爱我们一起相处的这些夜晚,胜过一切丨周末读诗 ·  5 天前  
蓝钻故事  ·  9.0还在涨!国产良心巨作,终于藏不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地产股突然飙升:“实质性利好”来了!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8-09-19 12:56

正文

 

地产股“暴动”了!

 

919日一开盘,地产板块就一马当先,带动A股继续反攻。到上午收市,整个地产板块上涨了1.92%,涨幅仅次于石油板块位居第二。

 


上图是截至中午收盘,涨幅居前的20个地产股。其中万科A的涨幅一度超过6.7%,保利、招商蛇口也一度逼近7%


港股方面,“内房股”涨幅也不错,下图是涨幅居前的个股:

 


众所周知,近期内地楼市调控仍然在收紧,媒体上都是“入冬”的消息,地产股为什么突然发飙?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证券日报》今天发布了一条消息:“个税房贷利息抵扣酝酿细则,专家称将刺激刚需入场”。

 


这篇报道核心其实只有一句话——“《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等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细则。”而剩下的,是两位专家的分析和猜测。

 

所谓个税的6个“专项附加扣除”,是指6项支出可以先行扣除,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这相当于大幅提高了个税的起征点,目前新的起征点是5000元,这意味着大家实际享受的起征点是高于5000元的。

 

6个专项是:

 

1、子女教育;

2、继续教育;

3、大病医疗;

4、住房贷款利息;

5、住房租金;

6、赡养老人。

 

此前,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刘丽坚,曾就专项附加扣除如何抵扣的问题,公开回答过记者提问,提出了四个原则:

 

一是申报就能扣除。纳税人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就能享受扣除。申报时尽量减少资料报送、简化办税流程,相关资料和凭证尽量不用报送到税务机关。

二是预缴就能享受。个人还可以将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给单位,每个月发放工资、代扣个税时,单位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扣除,这样大家在每个月的预缴环节就可以享受到改革红利了。

三是未扣可以退税。如果大家没有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单位,预扣预缴环节没有享受到或者没有享受到位的,可以到第二年办理汇算清缴的时候申请退税。

四是多方信息共享。

 

对此,我的分析如下:

 

第一,6个项目的抵扣,看起来只有2个项目跟房地产有关,而且一个家庭只能享受1个房地产的项目(要么是贷款利息抵扣,要么是租金抵扣),但事实上所有的抵扣项目,都利好楼市。

 

房子是最大的家庭资产,也是普通家庭最大的“支出”(其实是一种定存),很多购房者真的是掏空了“6个钱包”,集合3代人的力量来买房。在这种时候,任何一个项目的个税抵扣,对普通家庭都是利好,都可以增加他们“上车”的信心。当然,这对于拉动内需也是利好。

 

第二,抵扣不仅需要全国的细则,还需要各个城市的细则。因为各地生活成本、房价房租差异巨大,国家只能给出一些大致的类别和空间,由地方政府来制定更详细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每年都需要根据通胀率来调整。

 

第三,不可能全部房贷利息都可以抵扣,应该首先照顾刚需(首套房、首次置业)。即便是刚需,也不可能全部房贷利息都可以抵扣,因为大家贷款金额不同,地方政府应该给出一个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公积金贷款利息,应该不在抵扣范围。

 

另外,租房的抵扣和买房应该相同。比如一个城市规定,首套房每月可以抵扣500元的利息(相当于起征点增加到了5500元),那么租房者也应该可以抵扣500元的租金。二套房肯定不能抵扣了,但第二次贷款买的唯一住房应该怎样抵扣,要不要打折,需要细则来明确了。

 

第四,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抵扣,也直接利好楼市。抚养子女比较容易明确,赡养父母则存在可能重复计算的问题,这个需要全国联网才能堵塞漏洞。

 

第五,抵扣的结果,相当于针对刚需家庭购房“定向降息”,是比较重大的利好,会刺激刚需家庭尽早买房。而这,正是今天房地产股上涨的原因。

 

下一步,国家应该尽早建立住宅银行,针对刚需购房者提供低息贷款。至于公积金制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存在增加企业负担、个人使用不方便等因素,从改革的角度看可以废止了。至于“国家住宅银行”的资金来源,完全可以由央行提供超低息贷款来实现,也就是说:央行“印”出来的钱,首先流入“国家住宅银行”,支持刚需买房。每个中国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申请“国家住宅银行”超低息贷款的机会,额度可以给予设定。

 

对于未来的楼市,我的判断仍然是: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仅仅靠大基建无法支撑经济,保证就业。楼市必须维持足够活跃度,所以楼市即便入冬,也将是“暖冬”。事实上,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5%给了住户贷款(创出2018年新高),而当前住户贷款基本上是房贷。

 

而央行9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利率水平仍然在走低:8 月份,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29%,较上月下行 18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25%,较上月下行 18 个基点。目前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普遍低于3%,无风险利率处于偏低水平,这些都意味着楼市很难入冬。





致读者:


“刘晓博金融地产课(音频)”自开设以来,受到大家的欢迎。从即日起,推出了年费会员制,你只用缴纳299元的年费,就可以听一年不少于40次的音频课,相当于37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