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为0-6岁婴幼儿家庭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指导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宝宝忽然变睡渣,躲不开的“睡眠倒退期”,应该如何应对?

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8-28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少家长都遭遇过,本来能睡眠规律、安睡整夜的宝宝,一夜之间画风突变,变身“睡渣”,夜醒频繁、白天小睡时间短、哄睡困难、烦躁不安、更粘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别担心, 你的宝宝可能进入了“睡眠倒退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大多数睡眠倒退都是阶段性的,只要找出原因,消除影响因素,宝宝的睡眠很快就能回归正常。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学习,遭遇这些“睡眠倒退期”该如何应对。



倒退期1:睡眠模式转变

很多宝宝在2-3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实现自主入捶了,但到了4个月,有些宝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成了“睡渣”。这是因为4个月时, 宝宝的睡眠模式发生了改变 ,深度睡眠和浅睡眠两个阶段会交替进行。切换过程中,宝宝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一些敏感的宝宝就容易醒来,又因为自我安抚能力不足而无法重新入睡,于是就出现了“闻风丧胆”的4月龄睡眠倒退。

如何应对:

1、适当安抚:可以继续沿用之前有效的哄睡方式,比如奶睡、抱睡;但不要轻易把安抚强度升级,比如将拍睡升级为抱睡等。可以给宝宝引入睡眠安抚物,比如安抚玩偶、安抚巾等,给宝宝更舒适、更有安全感的睡眠环境。

2、建立作息规律和入睡程序:在任何睡眠调整的策略中,规律作息都是第一步,给宝宝逐步建立“吃-玩-睡” 的正常作息规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并在睡前固定一些活动,让宝宝知道该睡觉了。比如洗澡、抚触、换睡衣、关灯或把灯光调暗等等。


倒退期2:猛长期和跳跃期

大多数宝宝在0-1岁会经历多次猛长期,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身长、体重以及脑容量快速增加。 此时,宝宝的吃奶量会变大,脾气暴躁,夜间也会更加频繁地醒来找奶。

同时, 第一年也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的一年 ,但大脑的发育不是直线式的发育,而是跳跃式的发育,这就是“跳跃期”, 每次大脑在快速发育之前,宝宝都可能出现易怒、爱哭闹、不好好吃饭等症状。

如何应对:

1、增加喂奶:猛长期通常会在2-3天内结束,对宝宝睡眠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在睡前将宝宝喂饱,或睡前有意识地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时间,为宝宝提供足够的能量。

2、如果宝宝的睡眠倒退是跳跃期造成的,一般无需担心,等待三五天的时间,看看宝宝能不能自己恢复睡眠。


倒退期3:大运动发展

大运动是指神经对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如俯趴、翻身、爬行、行走、跑跳等。每一次大运动的发展,都是宝宝新技能“升级”过程,在夜间宝宝也会乐此不疲地练习,因此也时常伴随睡眠倒退。其中 最明显的是翻身期,宝宝在睡觉时容易自己翻过来而惊醒 ,或发现自己是趴睡姿态而害怕、不习惯。

如何应对:

1、增加运动量:白天给宝宝充足的运动空间和时间,多让宝宝练一练正在学习的动作,比如帮助宝宝练习翻身、多给宝宝空间爬行等。

2、为宝宝说明:在宝宝翻身时,给TA描述一下发生了什么,“宝宝,我们来尝试一下翻身,你看你现在反过来了,翻过来就是趴着睡了”,让宝宝熟悉趴着睡的状态和翻身的过程,缓解TA的紧张心理。


倒退期4:并觉

新生儿不分昼夜,基本都是吃了睡、睡了吃,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可以开始承受更长的清醒时间,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作息来安排小觉和夜觉,很可能已经不符合宝宝当前的生理规律,进而出现哄睡困难。同时,这个阶段宝宝的睡眠能力还不成熟,在睡眠中短暂觉醒后,靠自己很难睡回去,常常需要大人帮忙。

如何应对:

1、减少小睡:根据宝宝的睡眠情况及时调整作息,如果白天的某个小睡入睡特别困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前、拖延入睡或取消某个小睡。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关灯、停止娱乐、保持安静。


倒退期5:长牙和生病

出牙的不适感会让宝宝变得烦躁易怒 ,且这种不适在白天和夜里都会出现,因此这个阶段宝宝的睡眠会受到干扰。同样的,宝宝生病的时候,也很难好好睡觉。

如何应对:

1、按摩牙龈:在睡前按摩宝宝的牙龈,或给宝宝准备牙胶、磨牙棒,缓解TA出牙的不适。

2、多加陪伴:出牙和生病时都应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和陪伴,但注意不要将安抚升级,因为这些睡眠问题只是暂时的,一旦乳牙萌出或病好了,需要马上恢复原来的睡眠规律。


睡眠倒退只是暂时的,坚持一下就能过去了,家长需要先保证自己的情绪稳定,否则也会影响到宝宝,更难恢复正常睡眠。


— END —

责编:珺 |  主编:青仔

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高远撰写的《进入睡眠倒退期》,载于《父母必读》杂志。

  •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