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在每一位中国消费者心目当中分量十足。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大品牌也会纷纷展开新春营销攻势,以此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提前功占消费者心智。面对新春营销的白热化局面,我们发现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内容走心的新春营销往往会为品牌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春营销,在帮助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之外,也更易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在辛丑新春来临之际,LOEWE罗意威《家·承》中国年专题为我们倾情奉献了第三季的内容。在这一季中,LOEWE罗意威了走访安徽、四川与陕西三地的三个传统工艺世家,以影像书写了他们之间属于春节、家庭与工艺的珍贵传承故事。
徽州腊月,新春团聚,渔亭糕便被搬上台面。
如石雕般的糕点上,纹路清晰的树叶图案,象征着家族的脉络与归途。
因便于携带,渔亭糕自古以来便是行路徽商与求学者的口粮,通过多变的吉祥纹样,承载着长辈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小时候,走到巷子口,就能听见打糕声,空气里还有很浓的米香、芝麻香。”渔亭糕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苏顺安如是回忆道,语气中不无几分对这份烟火气的怀恋。如今镇上只有苏顺安与母亲王娟娟以渔亭糕制作为本职。作为上下三代唯一的女性传承人,王娟娟仍有充足的精神头每天起床做糕。在母子数十年如一日的协作中,他们也将把这份以“家”为单位的工艺形式传递下去。
道明竹编的创作题材包罗万象,众人以质朴的生活日用记忆为素材,从杯盏器具至桌椅板凳,无不为竹材编成。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一句古诗,一方新春。在经历外出打拼与求学后,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毅然回乡帮助父亲经营竹编工厂,那也是她度过童年的地方。与家人一起,杨隆梅总结老一辈的智慧,要将崇州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 的盎然生命力,通过创新的竹编制品,传递到更广阔的领域中。
花灯是道明竹编中的一脉。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穿插各种技法,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图案清晰、层次分明。一百位竹编手艺人因理解不同,样式有千百种变化。杨隆梅与父亲杨贞的灯笼,便是专属于他们的春节记忆。
墨彩流过镂刻的木版纹路,于宣纸上拓下春日气象与希冀。凤翔地处关中腹地,版画流变受唐盛世影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张贴在家中各处,既含寓意又可赏趣。
凤翔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套色的雕版极尽耗工,也有等待梨木板风干三年、等油浸透木板等耗时的步骤。邰立平6岁起执笔学画,传承家族老字号“世兴画局”,62年刻了400多套版。这份不懈坚持也打动了儿媳王怡璇,坚定了信念,“要跟着父亲,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邰立平与王怡璇手中的勾线笔与刻刀,一笔笔、一刀刀蕴藏着中国传统新春的坚实内力。旧时新岁轮转之时,颜料跃然纸上,诸多美好期许便揭晓于眼前。
这已经不是LOEWE罗意威第一次在新春来临之际推出与之相关的专题内容了。2019年,《家·承》第一季诞生,LOEWE罗意威造访陕西,贵州以及上海三个传统手艺世家,记录用亲情承袭艺术,属于家庭跟春节的动人故事。2020年,在《家·承》专题第二季《手把手》中LOEWE罗意威走访浙江、云南与山东三个中国传统工艺世家,以影像书写属于春节与“家”的动人故事。LOEWE罗意威通过《家·承》专题内容,不仅是在新春来临之际奉上品牌对大众的祝福,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年的传统文化习俗,表达了对传统手工匠人的敬意之情。
追溯LOEWE罗意威品牌,最早出自西班牙手工匠人之手,皮革手工艺是品牌的立命之本。《家·承》专题中LOEWE罗意威在记录中国匠人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出了手工匠人精神也是品牌自身重要的DNA。通过找到品牌自身与中国传统手工匠人之间的共性,LOEWE罗意威输出了品牌形象强化了品牌定位。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更容易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背后文化,加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寓意着“团圆”、“美满”。每逢春节,离开家乡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LOEWE罗意威洞察到“家乡”对每一位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因此《家·承》专题,在突出匠人手工艺的同时始终将家与团圆之情贯穿其中,抓住了消费者的情感痛点,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个思念家乡想与家人团聚的消费者迅速进入到了新春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