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U学在线
U学在线,致力于通信领域媒体和行业整合顾问服务,并助您掌握领域动向和重构行业圈层。只要您关注通信圈,这里就是您的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君姐深扒股市  ·  重磅:马斯克“报价900亿”买OPENAI! ·  昨天  
投资眼老A  ·  炸了,新的传闻! ·  昨天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稳中有升(0210) ·  3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稳中有升(021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U学在线

独家丨103家通信企业的收款与欠款之路,中国移动应付账款达2331亿

U学在线  · 公众号  ·  · 2018-05-17 19:45

正文

点击上方 U学在线 一键 关注 回复 以下数字即可查看更多 彩内容

【91】三大运营商最新中高层领导名单

【92】中国移动网优集采10省开标结果!

【93】通信工程施工指导、施工安全大全

【94】干通信三年,我是如何被朋友拉黑的

【95】来了!通信行业的惊天巨变


在本篇文章开始之前,先让小编提出针对通信行业的“ 灵魂三问 ”:


1.在信息通信行业,欠款久拖不还,但依然能够挺起胸膛,且享有最大话语权的是谁?


2.被人欠了一屁股债,本以为能上演黄世仁地主收租的戏码,结果那劣势的地位连杨白劳都不如,他们又是谁?


3.“你敢欠我的,我就欠他的!”这种善于实施风险转移策略的又会是谁?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以上三个问题进入主题: 通信企业那回味无穷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01

“只进不出”的 通信运营商


在不少通信企业的年报中,三大运营商的出镜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应收账款”那一栏,他们长期霸占着前三名的位置。


稳如泰山,当仁不让。


那么,通信行业的运营商们一共欠了供应商们多少钱呢?具体数据如下:


毫无疑问,通信行业上中下游的企业里运营商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其中中国移动也荣登拖款第一大户,2017年应付账款达2331.6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1.49%,需要注意的是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现金及银行存款有4072.02亿元,从财务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老子有钱就是晚还”的企业。另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应付账款金额分别为1193.21亿元、1104.15亿元。


相比大额的应付账款,基础运营商的应收账款数额犹如沧海一粟,与应付账款形成巨大反差。


而中国铁塔,则是5家运营商中最有苦难言的一个。它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差额并不像其他运营商般悬殊,主要是因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拖欠了它的款项。


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今天,在通信行业形势严峻的未来,我们真心希望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们能将拖延的欠款及时“完璧归赵”。


02

“别人欠我很多很多”的 通服企业


说起通信服务企业一年又比一年高的“应收账款”,那真的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U学特筛选了28家通信服务上市企业“应收 账款 ”及“应付账款”的数据。这28家通服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平均为 47%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平均为 35%


具体详情如下:


按照28家企业2017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排名来看,有6家企业“应付账款”金额超过了营业收入,如邦讯技术、赣通通信、汇龙科技等。


另外,还有8家企业“应收账款”达5个亿以上,他们分别为华星创业、润建通信、日海通讯、宜通世纪、超讯通信、茂业通信、世纪鼎利及立昂技术。


以应收账款金额第二的华星创业为例,2017年华星创业应收账款为14.03亿元,几乎与2017年营收金额14.28亿元相当。且一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达12.28%、坏账金额1.96亿元。


由于华星创业不能够及时回款,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现金流问题,那么就需要通过借款等方式维持企业运营—— 华星创业2017年借款金额同比增长了36%为10.90亿元。


巨额的应收账款带来巨额的坏账金额、巨额的企业借款带来巨额的利息支付 ,以上这些种种,将会给华星创业等企业在2018年盈利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


不堪回首的坏账金额


既然说了应收账款,那么我们肯定要提及坏账。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企业发生坏帐,造成坏帐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坏账金额过多,那么必定会成为公司业绩表现以及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小编筛选了2017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前10名的企业,其坏账准备金额及计提比例如下:


03

爱风险转移的 设备商及分包企业


通信的设备商们和分包企业们一直在布一个局,他们正努力将运营商带来的风险传递给供应商、分包商,以保证自己的现金流不受伤害。


71家设备商2017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平均为20%,应付账款占营收比平均为14%。


71家设备商按2017年应收金额占营收比排名如下:


从上表可知,这些通信设备商们也在承受来自运营商“应收账款”的巨大压力。不过好在他们可采用分包的形式将这巨大的压力击鼓传花似的抛给供应链的其他小兄弟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