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遭遇未曾预料的艰难险阻,即使已经被困难击倒、感到绝望,也要能奋力爬起,拍拍灰尘,继续朝着成就事业的方向,镇定地、反复不断地发起努力。人必须具备这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稻盛和夫
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向前跑,带着无论如何也要跟先头部队为伍这样的信念
有很多人说,经营企业就像是跑马拉松,一开始全力奔跑的话,后面就没力气了,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那样跑的话,根本就不会形成真正的竞争。
当然,我本来就是个完全没有经验的经营门外汉。而经营门外汉如果就那么慢慢地跑,自己感觉可能是在奔跑,但在竞争中估计完全不是其他人的对手。
跑不完全程没关系,一开始的那5公里也好,10公里也好,如果没有紧紧跟随一流选手的想法的话,最后肯定完全不是对手。
所以我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奔跑。
那么这个时候,周围就会“看他能坚持多久”,结果在全力地向前跑的过程中,这个速度竟然成了自己的节奏,可能是习惯了吧,从公司成立到今天,都是全力以赴地跑了下来。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是一家完全没人知道的小公司,大企业根本不理我们。
自己虽然不会讲英文,但还是硬着头皮跑到海外去找那些大企业谈合作。
好不容易在众人的帮助下成立起来的公司,如果倒闭了会给太多的人造成困扰和麻烦,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拼命工作。
结果就这么跑着跑着,先是在大阪证券交易所第二部实现了上市,接着就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第一部实现了上市。
然后再继续拼命地向前跑的时候,过了不久公司的股票价格竟然超过了索尼公司成为日本最贵的股票。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我想还是我们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向前跑,带着无论如何也要跟先头部队为伍这样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命努力的结果吧。
*摘自
《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窦少杰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要时时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后无退路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够催生出连自己都惊讶的成果
当你陷入困境、苦苦挣扎时,如果抱有“无论如何也必须成功”的紧迫感,就会发现平时忽视的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人们常说“火灾现场的爆发力”这句话。
当人被逼入绝境时,只要抱着诚实的态度,正视现实,迎难而上,就能发挥出平时难以想象的力量,绝处逢生。
人往往趋向于避难就易,因此,要时时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后无退路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够催生出连自己都惊讶的成果。
尤其在经济大环境恶劣的时候,更要谨记这个道理。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我经常故意把自己逼入绝境。
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是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与问题正面交锋,故意把自己逼入困境。
我在从事研究时,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连日不眠不休地进行实验,可就是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
我一边苦苦思索,一边故意把自己逼到极限状态——继续昼夜不分地坚持实验。
我在绝境中苦苦挣扎,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如闪电一般游走全身。
之前持续的紧张感得到缓解,解决问题的灵感开始闪现,按照灵感带来的启示进行实验,结果大获成功。
这是我的切身体验。
*摘自
《京瓷哲学》周征文 译 曹岫云 译校 东方出版社
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都不允许自己采取妥协或迎合的态度,而是以正确的姿态、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正确的就是正确的,绝不允许扭曲。这种坚持正道的勇气、遵循事理的气节,是父母身上共同的东西,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回想过去,不管面对何种局面,我都不是以自己的“得与失”作为判断基准,而是按照“是否正确”采取行动——也就是用“贯彻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都不允许自己采取妥协或迎合的态度,而是以正确的姿态、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换句话说,任何时候,都只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不是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了正攻法,而是只会这一种方法,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方法。因而与别人相比,我总是倍加辛苦。
踏入社会时,我是一个研究精密陶瓷的技术员,后来因为独自开发的新材料获得成功,被提拔为部门主任。
那个部门是新成立的,任务是用这种新材料生产产品。我当时还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干部,部下中有不少人的年龄比我大。
因为当时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亏损企业,常年处于银行的托管之下,所以员工待遇很差,一年到头,劳资纠纷不断。
当然,员工的道德观念和工作热情也很低。为了赚取加班费,很多员工都想方设法去加不需要加的班。
如果大家都这样蚕食公司的话,那么不仅公司的业绩无法提升,反而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我虽然还很年轻,但只要看到偷懒懈怠的人,都会严加斥责。
看到我这么盛气凌人,有位前辈就劝告我:“虽然你说得对,但太过严厉。部下稍有马虎,你就严加痛斥,他们对你就会窝火,就会讨厌你。在工作中,还是要多体谅下属的心情才好。”
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所以我感到非常苦恼。然而,尽管思想有反复,但我的正义感却没有动摇。
“或许我的话会招致部下的反感,但我绝没有说错。对的就是对的,必须坚持。”我的想法越发坚定。
哪怕逆风吹袭,但只要是自己认定正确的事,就要付诸行动。我决不改变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
*摘自《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曹岫云 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创造的领域内,没有基准可言。
正如在漆黑一片、风浪起伏的大海中没有指南针的航海一样。
过去,我也有过类似这种航海的经历。我痛苦烦恼,以绝望的心情寻求光明的灯塔。
但是,我出航的地方,是航海图上也没有标岀的海域,当然也没有灯塔。因此,为了照亮航路,我必须自己制作灯塔。
所谓开拓者,就是要走前人从没走过的路。除自己之外,也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
理解这一点,就会懂得这与追求完美主义是相通的。
所谓“更好”或者“最好”,是有比较对象时使用的语言。
所谓“更好”,是比某个事物更好;所谓“最好”,是在一堆事物当中的“最好”。
然而,向着崭新领域进军的开拓者就如同在黑暗中没有指南针的航海船,必须追求完美。
这是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赖。追求完美也意味着无止境地追求自己内心的那个理想境界。
在创造领域,没有任何的基准,开拓者必须在自己心中寻求指南针,确定方向,向前奋进。
*摘自《斗魂》曹岫云 译 曹寓刚 校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必须具备这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毋宁说,为了推动事物顺利发展,必须具备从内心涌现的安静平和又强烈无比的愿望。
即使遭遇未曾预料的艰难险阻,即使已经被困难击倒、感到绝望,也要能奋力爬起,拍拍灰尘,继续朝着成就事业的方向,镇定地、反复不断地发起努力。
人必须具备这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举例说明的话,这可以说是滴水穿石般的坚强决心。对于巨大且坚硬的岩石来说,一滴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只要水滴无休无止,最终也能洞穿岩石。
带着如此坚强的意志持续努力,不管做什么事业,都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再结晶宝石”事业就是一个案例,这项事业就是由这种洞穿岩石般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成就的。
*摘自
《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曹岫云 曹寓刚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