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在最近这一个月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其实,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很多国家,校园欺凌不仅是教育系统的顽疾,更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有着多年处理经验的国家,如今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规范和办法。他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本月初,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一所中学,一名14岁的学生在校园内拿着水果刀四处挥舞,结果被一名校警开枪射中胸部,目前仍未脱离危险。从击毙现场视频拍摄者的口中,我们可以隐约听到“bully”这个词,也就是欺凌。
因被霸凌围攻而持刀突围导致被校警开枪击中的内华达14岁少年
这是一起因校园欺凌而引发的悲剧,它再次拉响了美国校园欺凌的警报。据统计,在美国的中小学中,平均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受害者。在中学生中受害者的比例则更高,每7分钟校园内就会出现一起欺凌事件。
广泛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不仅是美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顽疾,也成为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学者杜剑峰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家长、学校,社会组织,教育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一齐行动,投入大量资源。
杜剑峰:建立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对施暴者进行相应的处罚;许多学校还设立专门项目,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欺凌受害者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减轻这类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心理伤害;除此之外,对学校内涉及欺凌状况的科学性、整体调查和评估也是防止欺凌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还投入资源,鼓励校园之外的力量参与进来,不仅同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建立反欺凌项目,更鼓励父母家长同孩子及时沟通,引起父母对类似行为的注意。
近日,一篇讲述荷兰女孩费姆克如何摆脱校园欺凌的微信文在朋友圈传开,文章中家长帮助孩子走出欺凌困境的做法也成为国内家长学习的范本。文章的作者,也是费姆克的舅妈魏蔻蔻提到的第一步措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建立自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魏蔻蔻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几个例子。
魏蔻蔻:家里的事情,出去玩的事情都让她有参与感。比如家里大扫除,让她也做点事。家里的人出去玩,就让她来准备沙拉。这些小事因为参与让她有融入感,她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魏蔻蔻强调,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常有反复,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耐心。而家长的所有做法也是在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完成的。魏蔻蔻表示,荷兰的学校和社会机构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魏蔻蔻:国家教育部下面有个机构叫青少年反暴力中心。学校一旦发现霸凌,所有都要申报到这个机构,机构就会分配专家。有时也会出现老师和校长不配合的情况,你就可以直接打这个中心电话求救。
在实际情况中,长期遭受欺凌的孩子很多是实施欺凌孩子眼中的“另类”。在日本,性取向不同于常人的学生就容易成为同学眼中的“另类”。一名日本同性恋高中生自述:
日本高中生:我跟老师说:我被欺凌了。老师却说: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态度看起来就像这事跟他们没关系或者这事不严重。
在日本,一旦被认定为欺凌事件,学校会马上召开会议,收集信息,详细记录,确认事实,商讨对策。同时,要上报教育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还将向地方政府首脑报告。比如东京就会报告给东京都知事。
调查完之后,学校会制定解决方案。一位日本中学教师介绍,解决的大体流程是这样:
日本教师:首先要让欺负人的学生认识到他的行为是欺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欺凌常常会花大量的时间。之后,多数是让学生双方见面,让欺凌者道歉。但也有不特别安排道歉的情况,只是把事情告知全校学生,让大家来共同讨论这件事。事后,针对学生双方的状况,教师之间要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长期观察。
总得来看,针对校园欺凌的处理问题,以上三个国家都形成了有法可依、学校建立解决机制、社会机构辅助等全方位的处理流程。当然,因各国教育体系与资源的差别,我国无法照搬他国做法。但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姜敏主任指出,我们至少可以从第一步——正视校园欺凌做起,学校在预防和处置阶段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姜敏:我们在国内很多学校主要重视学习、考试。如果校园是建立在友爱、包容、无歧视的文化上,很多孩子的问题或者老师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掉。在欺凌问题的处置上学校应该制定好一个明确的处理办法和程序。校长对欺凌问题负责。校园暴力学校是可以做很多事,在预防和处置上都可以让事态发展有积极的结果,让受害孩子和施害孩子都能成长。
策划:高岩、樊新征
记者:朱敏、孙莹
新媒体编辑:郭玮瑾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