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强迫大鼠游泳或进行足部电击应激时,雄性大鼠大脑中的5αR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5αR1的表达水平则没有变化。这类变化在雌性大鼠中却观察不到,说明
5αR2上调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
。
而当研究人员特异性地敲减了5αR2在大脑前额叶皮层(mPFC)的表达时,雄性大鼠的应激反应会变得相当迟钝,面对压力无动于衷,甚至不愿意逃跑。此外,它们的探索欲、对新刺激的兴趣以及社交互动也显著减少了。
研究人员又进一步研究了5αR1、5αR2和AP含量的关系,发现当压力来临时,真正的“抗压的主力”5αR2开始发力,正常大鼠会快速合成AP以应对。
如果敲减5αR2,并注射AP,大鼠在各项实验中会更加勇敢、积极和更愿意社交、探索。这一结果不仅说明AP是应激适应的核心介质,也揭示了5αR2在压力爆发时的核心功能,即快速合成AP和为大脑按下“冷静按钮”、恢复平衡。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男性与女性的抗压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强弱之分,而是两套不同逻辑的、刻在基因印记里的处理方式。
男性在压力面前可能更加敏感、更加冷静,但也更容易表现出沉默、“逃避”,而女性因为不同的生理机制,在压力面前更加“坚韧”。
男同胞们也不必因此自卑。
当然,
面对压力,我们也实在没必要选择“硬扛”。
2022年在
eBioMedicine
上发表的社论指出,如果长期持续处于慢性压力下,无论是心理的、生理的还是环境的,都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引发加速衰老、脱发、健忘、癌症等。
2020年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还指出,
压力能够通过影响父辈精子的发育
,影响子代对压力的应激反应,甚至是大脑的发育。即便摆脱压力后,其影响或还能持续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