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
置顶
了
毒鸡汤
文 |
晏凌羊
微信公众号 @晏凌羊(ID:qiushan08)
哪有什么地久天长
我们都得习惯
“人走茶凉”
自崔永元公开炮轰冯小刚、刘震云和范冰冰之后,范冰冰忽然低调了很多,后来甚至直接消失了。
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参加一个公益活动。一夜之间,人们心里都有个疑问:
范冰冰去哪了?
有人说她被抓捕了,也有人说她被封杀了。
确实,这三个月范冰冰简直就如同消失一样。她的微博之前一天更新好几次消息,现在都半个月了一点都没有更新过。
现在我们翻开范冰冰的微博感觉都快长草了,象征着高人气的“红
V
”也变成了橙
V
。
电影《大轰炸》调档之前的海报上还有范冰冰的名字,但是调档之后范冰冰的名字却消失了。
很多原本选定范冰冰为代言人的品牌商家,也在不知不觉中换了代言人。
而就在
9
月
16
日范冰冰生日这一天,微博上的一条动态瞬间引发热议:范冰冰上线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她没有发布任何微博内容,也没有给其他人点赞或评论,而是默默地上线了一段时间,又退出了微博账号。
与从同时,李晨也在同一时间登入微博账号,依旧是不发一言。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也不知道此时李晨是选择和范冰冰站在一起,还是要撇清关系。
之前也有网友爆出来说,范冰冰摊上事儿后,李晨先是主打自己爱做公益的形象,其后是主打爱岗敬业牌,后来干脆一言不发。
▲在8月26日浙江卫视中国蓝十周年晚会上,出现在VCR中的李晨未戴婚戒。
以往范冰冰过生日,半个娱乐圈都在送祝福,现在微博上只有导演李玉等少数几个人没有丝毫顾忌地表达了对范冰冰的生日祝福。
李玉导演至今已经和范冰冰相识了十二年,也算是对范冰冰有知遇之恩。范冰冰也正是因为李玉导演,才拿了几个国际大奖,得以摆脱了“没演技”、“花瓶演员”等标签。
除了李玉之外,娱乐圈只有另外三个人送出了祝福。
▲
艺人刘维送出了祝福
▲
鹿晗的经纪人杨天真,曾为范冰冰工作过,也送了祝福
▲
演员王亚楠送出了祝福
虽然范冰冰本人没有现身,也没有爆出生日的照片,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说明她确实身陷囹圄。
如果她真的涉嫌偷税漏税,那么等调查结果出来,也估计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像类似的经济案件,不是今天交了材料明天就出结果那么简单。
▲范冰冰工作室回应公众质疑
我只是有点感慨:
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所谓的世态炎凉,说的正是如此了吧。
范冰冰过生日,除了导演李玉外,没有什么重量级的娱乐圈人送出祝福,惹得网友们一阵唏嘘。
刚好那几天,我跟公司合伙人一起去拜访潜在客户。某天,合伙人忽然跟我说了一句话:“不在那个位置上以后,我们才知道谁是真正认可我们、欣赏我们的人。”
我说:
“之前我们身上的光环都是那个平台给的,离开了那个平台之后,我们才真正地成为自己。这时候,依然愿意跟我们结交,认可和欣赏我们的能力的人,才更显得珍贵。”
我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离职前后,我确实感受到了某种落差。
之前我所供职的单位,是一家省级单位。我在单位里,只能算是一颗螺丝钉,但因为平台的位置比较高,去到基层似乎还比较受待见,特别是跟着领导去基层,更是前呼后拥的。
你不用说话,只是挨着领导站着、跟着领导走着,都能感受到阵阵暖意甚至是热意。
但是,我很清晰地知道,别人给我的善意、温暖和待见,都是来源于我所供职的平台,来源于我身边站着的领导。
那时候,我就在想:倘若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平台,我是否还是我?他们是否还能待我如初?
这是我从进入体制以来,一直保持着的某种清醒。
不拉虎皮做大旗,不狐假虎威,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我的处境就变成了这样:没什么领导缘,但群众基础尚可。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很少去领导办公室里坐坐,跟他们沟通工作向来也是“公事公办”。遇到真有欣赏我的领导,也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点距离,甚至要等到他们退休之后,我才敢请他们吃顿饭
(美名其曰“避嫌”)
。
在体制内,“没啥领导缘”是一件比较要命的事情,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低情商”的表现,而我清楚,这只是我的一种选择罢了。
离职之后,的确有一部分曾经当我是“领导”的人,对我的态度也随即由热转冷。对此,我倒没有不悦,因为我觉得“人走茶凉”本就是人生常态。
更何况,我已经不在那个平台,也不再愿意以“老平台人”的身份跟大家相处,我更愿意他们当我是一个新人,用对待新人的方式来对待我。体制内每个人都已经活得那么累,我更没必要给别人增加额外的人情负担。
当然,也有一些老同事,再次见到脱离了那个平台的我以后,依旧像是对待老朋友一样对我热情有加、关爱有加,甚至给我们新开辟的事业以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支持,这让我们感到万分的感动。
我也是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工作场合也是能交到真心朋友的。
人走茶凉,其实不是一种自然规律么?
你人都走了,为啥别人还要给你热茶呢?你还期待时不时地回来喝一口那杯茶么?说句势利话,
成年人的世界向来讲求的是等价交换、互惠互利。
如果你期待别人在你走后还能给你热茶,那你自己也得有让别人为你这么做的价值,或者也得给别人准备好热咖啡。
人走茶凉,实在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离开了某个位置,我们就不该贪恋在那个位置的风光。好汉不提当年勇,咱们都要做与自己的身份、价值相匹配的事儿。
真正让人感到世态炎凉的,是“人还没走,茶就凉了”这事儿。
我人生中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这件事,是亲眼看到外公外婆家衰落以后。曾几何时,外公外婆家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家里从来都是高朋满座,后来,因为出了舅舅这样一个败家子,家况一天天衰落,原先那些跟外公外婆比较要好的朋友,慢慢的就不来了。
那个年代,体制内还有“接班”一词。“老子”退休了,如果儿子的能力可以胜任“老子”的工作,就可以接着去父亲所在的单位上班。以前我外公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但外公退休时,舅舅在监狱里,他就把同村一个上过几年学的男孩推荐了过去。
那个小伙子也算聪明,没过几年就从乡镇调去了县城。他能摆脱当农民的命运,逆袭到县城,几乎全靠外公的引荐。
后来,外公要去市里探监,需经过县城转车,但他对县城的道路不熟悉,又买不到去市里的车票,就去找当年他引荐的那个小伙子帮忙,岂料那小伙子居然闭门不见。
外公以为他有事外出,就蹲在他家门口等。后来他托门卫告诉外公,他下乡出差了,好几天后才回来。外公失望而归,岂料就在当晚,他去宾馆楼下吃饭时,却意外看到了当年自己提携的那个小伙子夹着皮包下班回家的身影。
那会儿,舅舅还没出狱,都是外公在维持全家。外公很有经济头脑,家底还算比较丰厚,但那个小伙子似乎敏锐地感觉到,外公外婆家已是强弩之末,不再有利用价值了。
舅舅出狱后,改邪归正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又劣性爆发。他家暴怀孕的老婆,殴打自己的父母,酗酒赌博,终日无所事事。外公外婆家迅速衰落,外公终日借酒浇愁,六十几岁就去世了。
家乡每年七月半都有过鬼节、“烧新包”的习俗。“旧包”,是自家人烧冥币、冥物等自家去世的亲人的。烧新包,是说哪家的亲人若是当年去世,哪家人就会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接受四方亲朋好友送来的冥币、冥物。
外公死后那一年,他提携过的那个小伙子
(按辈分,我该管他叫叔叔)
,都没有托他留在老家的亲戚送过一包纸钱来。有人建议他送一点,据说他这么回复人家:“我不想跟那家人(我外公家)有过多的来往,不然人家以为我是靠关系才走到这一步的。”
什么是“大恩如大仇”?这恐怕便是。
前几年我回老家,不知道那个叔叔从哪儿得知我回去的消息,忽然托人问我电话,说是要跟我认识下。我“呵呵”一笑了事,因为觉得对方实在是势利太过了。
外公在世的时候,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
不要跟势利眼交往。只有在你摔倒的时候,你才能看出来哪些才是真心待你的人。
这话我一直铭记至今,也将其奉为人生准则之一。
在体制内工作,这些年我看过太多高管的起起落落。昨天,他们可能还风光地坐在台上,受人阿谀;明天,他们可能就已经成为了阶下囚。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一些人是受牵连的,一夜之间从高管变成了普通员工。
人世间的事,向来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起落胜败,可能也就发生在几年时间,你眼前别人起高楼,也眼见别人楼塌了。风光是一时的,失败也是一时的。而我们,
最该做的,是不管跟什么人交往,都尽量要做到平等待人,用真心待人。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主张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奉承太过的原因。会去奉承别人,往往是因利驱使。倘若被奉承的那个人哪天栽了,奉承者第一反应便是担心惹祸上身。此时,他当如何自处?
事实上,古往今来,真没几个人看得上势利眼。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哪天摔跤了,被群嘲了,一败涂地了,也不必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由热转凉而悲伤。
这种嫌贫爱富的形象,贯穿古今中外,并不是哪种社会独有的。
避害,是人的本性;趋利,也是人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自我保护的方式,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倒也没什么好苛责。
为什么有那么多曾被人看扁的人,在获取到比较多的财富、资源、话语权之后,又会看扁其他人?因为大家似乎都不想在弱者身上浪费时间。
也正是因为“人走茶凉”是人生常态,所以我们更要把这事儿看淡一些。如果发生一些事,让你看清一些人,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件幸事。
真正对你好的人,在你风光之时,不一定会锦上添花,但在你落魄之时,一定会雪中送炭。
人生得几个不离不弃陪着你患难与共的人,已足矣。
毒哥的防失联备用号
被禁言的话你懂得
文 |
晏凌羊
微信公众号 @晏凌羊(ID:qiushan08)
中秋团圆购—
全场满118立减30元
新人还有5元无门槛券
进店就送68元现金券
往期推荐
人生指南。
负能量也是鸡汤
只不过它更真实
↓
↓
↓
长按二维码关注
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