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万人盛宴!狮山官窑生菜会盛况→ ·  5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密密麻麻……广东一地城管:已要求叉走! ·  5 小时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2岁男童在托育园身亡!死因公布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胡歌得肺癌在北京住院?工作室深夜辟谣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父母姐姐均为智力残疾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通缩时期,不调休反而对经济更好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4-29 20:15

正文

几句话、几张图,一些有意思的趋势、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1、通缩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走出通缩困境也需要超常规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看似很简单,但很多时候和大家的常识并不一致,如果不仔细思考很容易犯错。最近我们发了一篇关于通缩的报告,指出当前经济总体来看处于通缩状态,PPI已经连续18个月同比负增长,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对经济有明显危害,这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基本常识。但我们发现有不少投资者竟然觉得通缩是好事,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通缩说明物价更便宜,生活成本更低,有利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个逻辑是错误的。通缩的本质是经济需求萎缩而供给明显过剩,所以物价才会持续下行。不难想象,如果一个行业面临这种通缩的情况,那么行业里的企业盈利一定会下滑,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大量企业亏损甚至破产。比如最近我们看到某锂矿企业的财报,去年一季度还赚49个亿,今年一季度就变成了亏损36-43亿,核心原因就是锂矿产能过剩,行业陷入通缩,价格跌了80%以上,企业肯定要亏损。


当企业盈利下滑、亏损甚至破产的时候,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收入一定会随之下滑,甚至大量失业。而且,股市肯定会随之下跌,比如2010-2014年的熊市以及近几年的熊市都和通缩导致的微观业绩下行有直接关系。长此以往,市场信心会严重受挫,企业主会越来越悲观,而这些负面冲击又会反过来拖累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的情况,形成通缩的恶性循环。而如果宏观经济整体都面临通缩的情况,说明大部分行业都已经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那对经济的危害很大,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会受到显著冲击。


当然,通缩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群体受益,比如一些收入极其稳定甚至能持续上涨的“铁饭碗”,但事实上,这也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经济迟迟不能摆脱通缩,那前面讲的恶性循环就会慢慢波及所有行业和岗位,再铁的饭碗也会受到冲击。比如,近两年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都明显下滑,公务员也出现了降薪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厘清这个看似反常识的逻辑: 通缩不是好事,一定要想办法走出来。 从全球以及我们国家的历史来看,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通过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比如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油价都能跌到负值,说明当时全球需求严重不足,面临严重通缩风险,所以各国迅速采取了史上最激进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全球经济很快就摆脱了通缩。


2022年以来我们国内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PPI持续负增长,经济总需求不足,产能阶段性过剩。为了应对通缩风险,我们的货币政策把利率降到了历史新低,财政政策也罕见的上调赤字、发行特别国债,这些都是应对通缩的有效方式,只要通缩风险不解除,这种政策思路还会继续。


2、通缩周期里一个反常识的逻辑:现在多放假、不调休其实能促进经济。


最近关于五一调休的争论很多,这其实是个经济学问题,到底调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要看具体情况,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上班是生产活动,放假是消费活动,前者增加供给,后者增加需求。如果经济处于供不应求的通胀状态,放假太多可能导致供给跟不上(想象一下现在小米肯定不愿多放假,要不车交不上),企业成本上行,物价上涨,对经济是弊大于利。但如果经济处于供过于求的通缩状态,多放假多反而能促进消费,消化过剩产能,而如果放假太少反而会进一步增加供给、加剧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压力。


3、房地产依然没有起色,库存压力再创历史新高




3月以来,房地产销售虽然环比有所改善,但主要还是季节性因素所致,和往年3-4月的回升力度相比,目前的房地产销售依然极度低迷。截至4月24日,今年30个大中城市的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684万平米,相比去年同期的5042万平米下滑46.8%,而2019-2022年同期的销售分别为4358万、3399万、6718万、3405万平米。


销售的持续下滑,叠加竣工新房不断进入市场,直接导致库存压力持续攀升,3月数据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截止3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48亿平米,按过去12个月月均销售计算的去化周期从去年底的7.2个月升至8.6个月,创历史新高。对比一下,2016年库存压力最大时也只有6.8个月,2021年房地产最火的时候只需3.1个月,2022年和2023年同期也只有3.9个月和5.8个月(未完待续)..................



加入会员解锁完整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