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林谈钱币
原创观点,分享钱币收藏、投资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林谈钱币

“涨”破困局

小林谈钱币  · 公众号  · 钱币  · 2020-08-08 15: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次回老家,我妈总会说你又廋了,多吃点,吃好点,其实我并没有廋而且还太胖了。


但我妈经历过那个饥饿的年代,吃饱总比饿着要强。


经济也同样如此,通缩比通胀更要命。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很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都落到了2020年,全球经济在上半年陷入停摆中。


经济的停摆会造成民生的困局,会引发大萧条,这就是我们说的“通缩”,通缩和通胀是一对反义词,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宁要通胀不要通缩,当然如津巴布韦以及委内瑞拉那种恶性的通胀除外。


为了解决通缩困局,最简单直接粗暴的办法就是印钞,印钞的直接结果就是通胀。


印钞会带来通胀,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胀都是印钞引起


通胀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涨”。


通胀会带来涨,但并不是所有的涨都是由于通胀引起的


由此可以这么说,印钞会带来“涨”声一片,但并不是所有的涨都是印钞引起,印钞只是一个引索。


最近,什么都在涨,很多人觉得关乎民生的东西涨,会不会影响生活,当然会,但核心是你得有收入,你没有收入哪怕下跌你还是负担不起,你有收入能覆盖上涨甚至超过上涨的幅度,你何惧上涨。


这就是用“涨”来破困局。


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涨”破困局的故事,北宋时期,60岁高龄时候范仲淹调任杭州,恰逢江浙一带因连年干旱闹饥荒,政府赈灾粮不够用,米商趁机囤货卖高价,让老百姓用房子田地抵押高价“贷”米,这个时候,换正常的策略肯定是打压米商来控制价格,但范仲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提高米价,提高一倍,卖不完的政府收购,听说杭州城米价暴涨,全国米商闻风而动,都把粮食运来杭州,这时范仲淹把收购到的粮食以及仓库库存的粮食发放给了百姓,很快市场饱和了,价格反而下来了。


当然这种故事只能听听,实操性比较的罕见,但不少的事物确实可以通过“涨”来破困局。


譬如,我说今年的股市会不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实体经济不好,印钞的资金一部分会进入股市,股市的上涨来反哺实体经济,股市涨了,新股可以持续发,一些航空母舰类的中芯国际、蚂蚁金服等都可以顺利发行,一些有困难上市公司可以增发融资发债等等,股市的上涨变相的在帮助实体企业。


再譬如,关乎民生的蔬菜、鸡蛋、肉等涨了,就会促动一部分人去从事这个行业,从事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下来。


再譬如我们从事的钱币行业,新的纪念币钞发行,发行后涨价是破除困局的最好一招,一涨解千难。


经济的核心是货币,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货币的流动性,GDP的核心来源是货币的流通速率,货币的流通速率就是交易的频繁度,而无论股市也好、房市也好、钱币交易等投资也好,上涨往往伴随着交易的频繁。


所以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通胀,适度的通胀、适度的泡沫是经济的助推剂。


衡量生活水平的最终指标是购买力而不是物价指数,八十年代房价很便宜,但大家都居住的很不好,现在的房价很贵,但是大家居住肯定比八十年代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购买力来自于你的收入,来自于就业率。


所以,跌未必是好事,涨未必是坏事,适度的上涨反而能破解很多的困局。


谢谢大家,周末愉快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林钱币商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