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绫梨
这里只做你的私人读物,治愈所有不开心。希望每个夜晚伴你成长,让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幸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量贩零食“超市化”加速,传统零食业绩分化 ·  22 小时前  
命里有票  ·  索尼对于上周六的事故,赔偿来了 ·  2 天前  
叶子猪游戏网  ·  把梦幻西游当单机玩,这个天科五庄真有想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绫梨

中国式过年:夫妻感情的照妖镜

绫梨  · 公众号  ·  · 2019-02-13 19:55

正文

点击关注 绫梨 ,置顶公众号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祝好

文 / 婉兮  主播 / 安然calm

来源:婉兮清扬(ID:zmwx322)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今天的绫梨电台


1


因为回谁家过年而离婚的夫妻,新闻里有一对。


说的是一个湖南小伙和一个山东姑娘,两人在长沙相遇相知,相处了一年之后,他们决定结婚。


没领证,但给了彩礼办了酒席,女方的意思,是要男方,“保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后,再领结婚证。”


于是,这对有实无名的夫妻,便在长沙过开了小日子。


转眼到了2017年底,他们却不能在“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开始分居。


年后两个月,男方从老家回长沙,才发现婚房(属女方房产)内已人去楼空,老婆也回了山东,随后失联。


事情拖了一年多,感情被耗损了十之八九;于是近期,男方将女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彩礼等财物。


我们暂且不讨论彩礼问题,也不评论谁是谁非,只说说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回谁家过年。


我敢说,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认为: 过年必须回婆家。


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成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婆家的人。


古时候,人们用冠以夫姓的方式,来确认这样的身份归属。


如今某某氏的称呼废除不用,某某氏的故事,却一直在继续。


但现在都已经2019年,不是1019年了啊。


婚姻是一次人生选择、一份合作项目、一种情感融合、一个关乎余生的重大决定。


但抱歉,我不认为它可以把女人从娘家连根拔起,像植物一样,彻底移种到婆家的土地上。


2


有个朋友曾经这么说: “我是和他结婚,不是嫁进他们家。”


此话甚得我心。


结婚是两个成年人的平等结合,家是新婚夫妻共有的再生家庭。


男女双方,都必须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


所以,并不存在儿媳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说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要么轮流着来、要么老人都到小夫妻的家庭来过年、要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嫁出去的姑娘,依然是娘家父母的心肝宝贝啊。


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凭什么生养了女儿的,就只能独守着一室空寂?


据说,春节也是夫妻矛盾高发季。


回谁家过年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被放大了的婆媳冲突、观念不合、地域差异,以及那些说起来矫情、不说却憋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去年春节时,江西便有位名叫小静的妻子,在大年初一那天,沦落得无家可归。


她和丈夫是相亲结合的,感情基础本就薄弱。


除夕那天,丈夫打牌一夜未归,大年初一十一点,还未起床。


眼看着亲戚朋友上门来,小静便说了丈夫几句。


不料,却被他一把推倒在沙发上,大拇指指甲被折断,鲜血直流。


她夺门而逃,渴望向娘家寻求庇护。


不料,妈妈怕坏了一家人的运气,毫不客气地把女儿拒之门外。


什么叫“回不去的娘家,融不进的婆家”,这就是活生生的写照。


3


“我怕回婆家过年,是因为太孤独。”


朋友小思结婚三年,已经在婆家度过了三个除夕。


所以春节的脚步一近,她就开始发怵。


小思的丈夫一回老家,便如同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几乎一整天都耗在牌桌上。


偶尔回房,也是问老婆拿钱:“又输了,再给我一百!”


她露出不悦之色,希望丈夫能回来陪陪自己,可对方拒绝:“一年就玩那么几天,你不会去跟我妈我婶她们聊天?”


她提出要跟着他一起去玩,丈夫不耐烦起来:“你这样子,别人又要说我怕老婆!”


留不住的,撒娇撒泼都没用。


“大过年的”,短短四字,就能堵住她所有的怒火和怨气。


男人明明知道,小思听不懂公婆的方言,对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插不上话,更不爱东家长西家短地扯老婆舌。


她坐在一群妯娌姐妹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忽然闯入的外人。


不是矫情,也不是自诩清高,只是她天性内向,需要由他牵着手带着路,一步步地去融入他的家庭。


此时的忽视,往往会让伤害加倍,甚至把妻子对婆家的热情浇灭。


因为她舍下父母而来,得到的却是,一盏孤灯和一屋子寂寞。


别说什么该主动上前积极融入,毕竟那是个漫长的关系培养过程。


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而催化与转变的关键点,正是把她和这个陌生家庭,连接起来的男人啊。


4


刷小视频时,忽然刷到一个远嫁姑娘的满腹委屈。


她在北方长大,习惯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婆家却是南方人,对米饭炒菜情有独钟。


姑娘吃不惯,胃口差了许多,人也无精打采。


婆婆不高兴,说话便不太中听:“你怎么还不习惯?做面食多麻烦!”


我猜,不是她不肯亲自下厨,而是这种无法以丈夫为转移的饮食习惯,引发婆婆不满。


俗话不都说了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


事实上,饮食不惯、风俗不同,也是妻子们不乐意回婆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若英演过一部电视剧,名叫《新结婚时代》。


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她和丈夫,回老家过年。


那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男尊女卑依旧大行其道。


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们做饭刷碗,还不能上桌。


她忙得晕头转向发了高烧,夫家还是把一堆脏碗,理直气壮地推过来,因为那是儿媳的责任和义务。


丈夫默认了这种安排,为了显示一家之主的权威地位,甚至故意高声喝令,理所应当地把老婆当作丫鬟来使唤。


“刘若英”心灰意冷,强忍着不适刷完碗后,便独自回城,夫妻关系降到冰点。


5


我想对丈夫们说,以上种种,其实都有另一种解决方式:


打牌也好走亲戚也罢,你应该带着妻子,时刻陪伴左右,介绍亲戚、在聊天中穿针引线,她的生疏感渐渐消除,归属感就慢慢生出来了;


她吃不惯你的老家食物,那就提前做好开小灶的准备,在不麻烦老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口腹之欲,吃开心了,年才能过得更喜庆欢乐;


至于那些陈规陋俗,还是能免则免吧。你辛辛苦苦娶回来的媳妇,想必也不忍心被作贱至此?在那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你就是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啊......


如果连你都不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那她这个春节,就真的过成“春劫”了。


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过得幸不幸福,其实都能从他们怎样过年中,窥见些蛛丝马迹。


中国式过年,其实也是夫妻关系的照妖镜。


但愿我们的镜子里,都是朗朗乾坤、昭昭明月。


作者: 婉兮,十点读书签约作者。讲故事、熬鸡汤的90后姑娘。你有没有故事,要不要说给我听?个人公众号婉兮清扬(ID:zmwx322),微博@婉兮的文字铺。新书《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热销中!


绫   梨

欢迎加我私人微信

和小梨一起聊心事


最近微信改版了

好多朋友说找不到绫梨了

其实只需要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