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卢潘
12月中下旬
,酒泉有过一段非常寒冷的日子,零下二三十度的体感,让人们想起来就瑟瑟发抖。不过,何涛抵达的时候,气温回升不少,天空异常晴朗。也正是因为晴朗,戈壁滩上的一切都得以清晰地显现出来。
车窗外的胡杨树和沙枣树不停后退,一路上几乎很难见到人影,只有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些烟囱升起,对着
蓝色的
天空
“吞云吐雾”。青黑色的公路在戈壁滩上延伸,仿佛没有尽头。车子发动没两分钟,人们自来熟地打起招呼。车厢内气氛逐渐熟络起来,仿佛是相识多年的朋友重聚,窗外的荒凉此刻与人们无关。
车里的人年龄差异很大。何涛是
00后,车里有和自己同岁的,也有和自己父辈差不多的60后,他们都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
一位常年在广州生活的图书编辑穿着一件毛衣、一件大衣,
只
拎着一个行李箱
。
一位年轻的母亲,专门给在上学的儿子请了假。
为了这次行程,他们都找出自己最厚实的衣服套在身上。
有趣的是,他们并不是为了某个旅行目的地而相聚在这里。他们都是文心一言的付费用户,过去一年里,他们为这款人工智能产品买单,有人与它成为了朋友、同事,有人用它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人依托它实现了自己的小说家、创业者梦想。这场由文心一言组织的用户分享会,将五十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人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一个独特的
AI
宇宙
。
#01
2001年出生的何涛在大连读大四,他提前一天就赶到北京,在机场度过了孤独的一夜,又从北京坐飞机去往兰州,第二天中午才从兰州转机到嘉峪关机场。
何涛很快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与自己同岁的朋友。这位朋友是一名来自广州的电商运营,除了用文心一言编辑营销文案之外,他还经常用文心一言回复老板的信息。不过长期下来,他发现老板的回复也越来越“人机”,他忍不住怀疑老板也在用AI回复自己。何涛听完之后大笑说,“我是个i人,每次我不知道怎么回复别人,就会让文心一言帮我回复”,但这并不是他使用文心一言最频繁的场景。
去年一年,何涛和文心一言的互动字数达到707.4万字。
最夸张的一天,他向文心一言提了20多个问题。他是某网文平台的签约作者,按照平台规则,他必须每天更新至少4000字,如果断更,他将损失一整个月的工资,大约3000元。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笔钱足够负担他的生活费。他在手机上设置定了6个闹钟,从晚上10点开始一直到12点,每半个小时响一次。一个月前开始写小说的时候,何涛没有做过详细的计划。但真上手写了,他才发现灵感枯竭成了最大的问题。大概在写到5000多字的时候,他就卡住了,他很难想象到具体的细节。那天,他想写主角拯救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情节。想到灾难,他脑海中只隐约有这个概念,“脑子里一片混沌”。一场灾难应该是怎样的场景,灾难之下人们应该如何反应,他都想象不到。
连续揪了好几天头发后,何涛突然想起自己写论文时候的小帮手——文心一言,便尝试将这个问题丢给文心一言的时候,对方给出的回答让他感到十分惊讶。文心一言首先将灾难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分为天灾和人祸。在天灾这一栏里,文心一言提到了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等,人祸则提到了瘟疫,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等。为了增强故事的传奇性,何涛选择了火山爆发,他继续询问:火山爆发的场景。对话框里弹出好几张火山喷发的图片,屏幕透出火红色的光。
在文心一言的一步步引导下,何涛完成了火山喷发的场景描写——炽热滚烫的岩浆从火山口喷薄而出,漫天的火山灰逐渐笼罩住西边的天空,没过多久,天空就变成神秘莫测的深黑色。岩浆顺着山脊流出,覆盖住黑色的岩石之后仍不满足,一路向山下的城镇奔驰而去,所到之处的树木,野草和各种动物在刹那之间消失在高温之中,天地间只剩下血色。城镇的人们望着远处的岩浆越来越近,纷纷向城外逃窜,山林里的小鹿、野猪冲进城镇,将啼哭的孩童撞倒在地……
图|AI给何涛的图片
从这之后,每次灵感被榨干,何涛都习惯打开文心一言寻找灵感。第一次用到文心一言,还是去年冬天,何涛正为各种论文发愁。他的专业是经济管理,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且在论文中要用上大量的公式。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用文心一言阅读文献。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时间被节约不少,
自己也不用整天坐在图书馆里着急得抓耳挠腮。于是,他一狠心就充值了588元的年会员,每天1块6毛把AI用到“榨”。
一直到现在,他几乎没有给文心一言
“放过假”。
除了在小说场景的建构上,何涛还经常在文心一言上寻找故事背景建立的灵感。
比如,他所写的小说背景是古代,他需要考虑到具体朝代的文化背景、服饰特色、建筑特点,甚至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向。在这些基础上,何涛要给故事架空一个时代背景。他的主角是个四处拯救苍生的英雄人物,那么他需要建构一张地图,城市方位、城市建筑布局、当地的矿产资源、政府机构以及管理制度,这些都要根据故事主线制定得合情合理,才不至于被读者诟病。
写玄幻小说是何涛10岁出头的理想,他从小就对书本和文字痴迷。上中学时,《斗破苍穹》在班级里十分火爆,一本书能在班里传个来回。何涛也在上课时候偷偷把这本书压在教科书下阅读。有时候,他也偷偷下载一些玄幻小说在阅读器里,在课堂上把亮度调到最低,用来对抗紧张的学业压力。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何涛幻想着上了大学就有富裕的时间写小说。但一进入到大学,他就被迫加入卷绩点的战争中。参加大量社团活动,只为了加2分;坚持认真完成每一次小组作业,给老师留个好印象;也曾在期末考试前不眠不休地
复习,为了考高一点。
今年9月份,何涛收到自己保研成功的消息,接下来的三年,他将在同一个城市的另一所大学度过,又是一段注定紧张焦灼的时光。但好在,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写小说的想法又在他心里跳跃
。
上个月初的一天夜里,何涛打开电脑,敲下了那个故事的第一句话。室友们有在为游戏中丢失的人头愤愤不平的,有刚刚结束实习满身疲惫地推开寝室的门的,也有在为了毕业论文在图书馆奋笔疾书的。
何涛的手指不停在键盘上敲打,他越写越兴奋,仿佛少年时期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他又回忆起自己当初是多么渴望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男主角,一个能够拯救苍生的大英雄。但在最初缺失灵感的那段时间,他只能看着时间一点点接近凌晨,不停揪自己的头发。为了保住自己的头发,他开始用文心一言寻找灵感。那之后,他几乎没有卡壳的时刻,每天都能在12点之前更新。
如今他的小说在平台已经更新将近10万字,
订阅的人也越来越多
。
#02
“老教授”从文山会海中脱身
叶科林使用
AI的故事,也要从头发说起。
叶科林
45岁,
中等个子,说话声音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温润和慢条斯理。但正值壮年的他,却满头白发,只有中间夹杂着少许的黑发。
不记得什么时候起,叶科林发现“老”这个字越来越多出现在别人对自己的描述中。最初他有些疑惑,“难道我看上去真有这么老了吗?”去年,他受邀参加一个青年学者的活动,爱人听说后调侃他:“你满头白发,还好意思被叫青年学者。”听得多了,他已经坦然接受。
12月28日下午,叶科林和两位结识不久的朋友登上嘉峪关长城,阳光苍凉地照在千年前的砖石上,西北猛烈干燥的风让常年在上海生活的他有些喘不上气。为了这次活动,他专门向院里请了两天假。
图|
叶科林在嘉峪关(右一)
这几天,叶科林的手机频繁响起。准备返程时,他的手机再次响起来。电话是文心一言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对方希望他能在晚上的破冰活动上讲讲自己和文心一言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听老教授讲话”,对方笑着说。叶科林笑了笑感慨道:“我真是‘老’了。”
在嘉峪关长城上徒步时,他发现自己体力远不如其他两个朋友,他心想也许自己真是老了,便打开文心一言,在上面输入他的疑惑——老教授应该如何锻炼身体?他几乎每天都会打开文心一言,向它提问,有时候是一道菜的做法,有时候要求对方写一份发言稿,还有的时候是为了回复两个孩子天马行空的提问。
访谈的时候,叶科林直言,自己从不对文心一言做拟人的联想,“我把它当成一种工具”。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他几乎在工作中将文心一言用到极致。他习惯让文心一言帮忙读取论文提炼观点,对付各种检查写行政报告,有时候也让文心一言帮助制作表格和图片。
这种依赖是从去年春天文心一言发布后不久就开始的。现在,叶科林只要上班就会习惯性打开文心一言。他笑着表示,使用文心一言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白发数量减少了许多,“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心态上也更加年轻了。”
几年前的一天早晨,叶科林突然发现自己的白发数量几乎快要压过黑发,他感到一阵心惊。2020年,他当上副院长,工作内容多出许多,除了教学,要协调院里的事宜,还要配合做许多行政工作。从那时候起,他几乎整天忙到深夜,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原来只有几根的白发迅速在头上扩张。这种情况在去年春天之后得到缓解。
2023年3月16日,文心一言正式发布。在那之前几天,叶科林就在一则广告上留意到这款产品,一直期待着试用。2022年冬天,ChatGPT掀起AI行业浪潮,国内不少企业也加入到这场角逐中,同类型的产品几乎层出不穷。他很早就开始使用ChatGPT,但ChatGPT许多表达习惯并不符合中文语境。因此,他也时刻留意着国内同类型的产品。
文心一言发布后,叶科林立刻进行了尝试。他将文心一言和不少产品做过对比,用不同的软件处理同一份材料,根据产出的结果判断哪个软件是最令自己满意的。多次之后,他发现文心一言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和逻辑思维习惯,“用起来蛮顺手的”。于是,他爽快地充值了年会员,“别的软件还没有充过这么多的。”从那之后,他就没用过其他的AI软件了。
叶科林所在的学院,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师大多也都白了头发。使用文心一言之后,他们经常在一起调侃,说自己正在变得年轻,
“其实有点夸张,但精神层面的确得到了很大的解放。”
叶科林最初开始接触文心一言,是为了高效地阅读文献。作为高校老师,他有着快速阅读文献的能力,一天能读30篇,但时间久了,他也有大脑感到疲倦的时候。尝试用文心一言阅读文献后,他的压力得到疏解。他眼里的文心一言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能快速准确地在大量的资料中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有时候人会忽略的东西,它也能列出来”。
渐渐地,叶科林也琢磨出其他功能。比如,他经常为写行政材料或者帮领导准备发言稿感到困扰,这样的内容并不是他和同事们擅长的,但总是要做。于是,他只好挨个通知同事们准备,但枯燥板正的稿件搓磨了大家的精神,也让他们真正用来做学术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一次,他尝试将自己的需求输入给文心一言,不到半个小时,文心一言就给出一份“不亚于自己写的”新闻稿,这在以前至少要花费他两个小时。他不再四处向同事分发任务,只在电脑上输入相应的指令,便能“解放”全办公室的同事。他笑称,“用了文心一言之后,同事关系都变好了”。
原来,叶科林白天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意义不大的行政工作占据,只有到了夜晚,他才有时间专注在学术研究上。长期下来,他觉得自己的时间溜得太快,他没有时间锻炼,没时间关心爱人和孩子。但现在情况改变了,他下班得越来越早,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两个孩子和妻子
。
#03
00后,雇个AI来赚100万
28日晚上,叶科林被邀请上“大漠追光”活动发言时,幽默风趣的言论引得台下的用户笑声不断。最后,他又提到自己的白发,感慨道:“世界是你们的(年轻人),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坐在台下听他分享的五十多名用户中,还有一大半的95后、00后,他们用人工智能的故事听上去更为活络和大胆。
2001年出生的曾商浩留着短短的卷发,说话语气活泼跳跃。叶科林发言的时候,他坐在人群中脸上露出笑容,看上去和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一样稚嫩。也许人们很难想象,他已经手握将近百万的存款。在分享故事环节,他笑称自己的“致富”秘诀就是文心一言。
工作之余,曾商浩建立了一个以AI为主要生产力的网站,为用户提供快速高质量的小说、论文、ppt以及图片的服务。网站介绍上的所有图片都是他用文心一言生成的。每接到一个任务,他就将客户的需求输入到文心一言,稍后进行一些详细的调整,再将最终结果反馈给客户,这样便完成了一单。仅仅是去年一年,他和文心一言的互动字数就达到了惊人的1310.2万字,最多应用于代码编程。
用AI创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至今都是遥远的事情。但对于曾商浩这样的程序员而言,绝不是新鲜事。他形容如今的AI行业早已不是一片蓝海,有大批像自己这样的程序员在业余时间研发软件,比如AI面试、办公一类的软件。他开始用AI创造财富的故事要追溯到更久以前。
2023年6月下旬,曾商浩就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一个账号,账号主要分享一些用文心一言创作的童话故事。这个主意最早萌发于他和女友之间的互动,女友提出希望他睡前可以讲个故事。
最初的几次,他都在网上搜集童话讲给女友,但渐渐地,他发现这些故事没什么新鲜的。加上自己成天和AI打交道,就萌生了用AI创作童话故事的想法。他将一些自己想到的关键角色和场景输入进文心一言,并要求文心一言按照某种特定的童话风格生成故事。他发现AI生成的故事同样有趣,有时候甚至因为带着“一点AI味”更让人觉得玄妙,“那种人机感有时候也挺幽默的。”女友对这些故事的肯定,让他觉得做个账号是个可行的路子。
在训练文心一言上,曾商浩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每次都将问题尽量描述得细致,几次下来,他发现文心一言生成的故事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风格。
比如,当他想要冲突性的场景,就会要求文心一言生成的内容要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动作以及心理描写。
如今,这个账号已经更新了556个故事,有1.7万的粉丝量,评论区都是情侣,艾特另一方进来读睡前故事。这个账号给他带来还不错的收益,他接到了好几条广告,他不需要写文案,不需要编辑图片,只是在自己的账号上发一下就能收入几百元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