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双语深圳 | Italian ...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省心有保障!让您签证办理不发愁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这宝石犹如彩虹,美得惊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巨星陨落!院士70岁学打字写论文,85岁学编程,90岁仍给本硕博上课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3-21 23:54

正文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哈尔滨工程大学

3月19日22时58分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
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杨士莪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
享年93岁
60余年来
杨士莪院士 坚持用自己的科研经历
为学生上第一课
他说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
就是值得干的!”
杨士莪院士出生在1931年
童年正逢战乱
他跟随家人辗转全国多地
童年的经历和家庭的熏陶
让他坚定了科学救国的决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的杨士莪
毅然选择肄业报名参军
来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
投身于人民海军建设事业
1952年,中国第一所
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开始筹建
杨士莪又奉调来到哈尔滨
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
水声学简单来说
就是对水下声学特性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水声学科在国内属于空白
1956年
杨士莪接到通知,学校要派他去苏联
学习国家急需的水声学
他便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领域
在苏联学习期间


杨士莪发现有两个关键技术实验室
对他这样的外国人是紧紧关闭的
“真正尖端的东西
你想从国外学,想从国外买
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干
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
杨士莪立志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
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
听懂大海的声音

杨士莪 院士在作报告
回国后
杨士莪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
为国家战略服务的
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
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作为我国水声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杨士莪扎根水声学科教育近70年
编著了一批水声理论著作
参与培养了第一批专业骨干和教师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士莪(右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
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
杨士莪 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
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
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年,杨士莪指导南海考察(左四)。
杨士莪院士保持着终身学习的勤奋状态
对知识、科学的追求和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和好奇
是他一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70岁时,他学会打字,就自己打论文
85岁时,他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
就自己验证新的算法
他始终葆有思想的活跃和启发创造性思维
让他的年轻学生们常常感到望尘莫及
即使耄耋之年
杨士莪仍承担从本科、硕士
到博士的课程教学工作
而且他从不坐着给学生上课
一站就是一个小时
是出了名的“一站到底”
学生们心疼杨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