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乐游上海  ·  “乐游上海”2024年度十佳旅游节庆活动等获 ... ·  7 小时前  
上海本地宝  ·  2月4日上高速,2月5日下高速免费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一个上海阿姨,带火了大润发超市最隐秘的职业:你的苟且,正在成为别人的红利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6-05 09:00

正文


作者: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一个上海的超市阿姨,干了一件事。

当然算不上惊天动地,甚至有点鸡毛蒜皮:

灭蚊。

但她,灭了整整13年。


阿姨叫浦赛红,是上海一家大润发超市的员工,干了13年,灭掉的蚊子少说也有2万只。

有她在的店,哪怕是最容易招虫的肉类、果蔬区,夏天光腿进去站上半小时,都没有一只蚊子来叮咬。

她还研究出一套“蚊子兵书”,一年不同季节,一天不同时间段,蚊子的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灭杀招数,掌握得明明白白。

在这动不动就有大瓜的时代,一个平凡人干的平凡事,原本不足为奇。

可完整地看完浦赛红的工作轨迹,我大受震撼。

这个普普通通的超市阿姨,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01

浦阿姨是大润发超市的一个专门工种: 清管员。

顾名思义,就是在卖场里做清洁管理。

而她负责的,是专门防治有害生物,比如蚊虫、苍蝇。

这个岗位存在感极低,不少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

招的也是上了一定岁数的阿姨,学历要求不高,薪资水平,也只一般。


可不起眼的工作,浦赛红没有敷衍潦草。

刚上岗,超市给她配的是最简易的塑料苍蝇拍。

别人拿到这种“原始”工具,顶多按部就班在卖场里挥挥拍子。

只要保证顾客面前不出现蚊虫聚集,万事大吉。

但浦赛红不满足于此。

打打蚊子是简单轻松,但治标不治本,她想从源头上防治。

先是研究蚊子。

从清晨到深夜,浦赛红无时不在观察蚊子的行动轨迹、行为特点,并仔细记录。

日子久了,真总结出一套“作息规律”:

“6:00,花园及绿化带,精力十足,难打...”“9:00,积水处,产卵...”“15:00,阴凉处,睡午觉...”

不同季节,归纳出不同习性。

就连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湿度范围,都掌握得精确。

浦赛红制作的蚊虫作息表

了解完对手,浦赛红开始 “利其器”。

从最初的苍蝇拍开始,她大大小小尝试了不下50种工具,物理的,化学的...


市面上现成的灭虫工具不够,她就想点子自制:

在盆里放入兑了洗洁精的水,再把蜂蜜涂抹于盆口。

蚊子被甜味吸引而来,很快就困于粘稠的泡沫水中。

她还发现,蚊子最喜欢鲜艳的黄色,便将黄色的粘虫纸剪成水果形状。

蚊子寻色而来,自投罗网,这招叫“色诱”。


掌握了规律,浦赛红在超市内外布下“天罗地网”。

超市外的草丛,她装上捕蝇笼,以食物作诱饵。


超市内,门帘、风幕机,又是两道“关卡”。

若是还有“漏网之鱼”,再往前,等待它们的是浦赛红设置的粘虫纸、粘蚊彩带、灭蚊灯。
经过这“六扇门”的把守,几乎没有蚊子能逃得过去。

浦赛红设置的粘蚊彩带

这还不算完。

眼皮底下的蚊子消灭了,浦赛红还想着防治“未来”的害虫。

她研究了蚊子生长的4个阶段,发现即便是极少出没的冬季,也存在蛰伏的风险。

于是,未雨绸缪,把越冬虫早早扼杀在摇篮。


就连超市外的区域她也要管。

附近饭店、物业的垃圾桶,她主动定时消杀;街边绿化带,都摆上捕蝇笼。

有人劝她:外面捕住的虫子都不知道是谁家的,管那么多干嘛。


她却说,外面不清理,超市就始终有隐患。

明明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浦赛红却把每天的工作,延伸至超市门口200米开外。


浦赛红的工作普通吗?

太普通了,普通到只是一件蚊虫大小的小事。

可她却把这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了极致,成了“专家”。

以至于附近居民一到夏天,都来向她讨教经验。

那份“蚊虫作息表”,甚至登上热搜,1.8亿人赞叹。


耳朵震撼于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专业力量,更钦佩于这个阿姨的聪明。

这种聪明,不是说她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她真正懂得,怎样拉开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02

这年头有太多自诩聪明的人。

我就遇到过。

几年前,我还在杂志社时,招过一个实习生。

名校毕业,一张嘴高谈阔论,看上去既有能力又有抱负。

但一段时间后,我有些崩溃。

他几乎无法处理好我安排的任何一件小事。或者说,是不屑于用心做。

写篇汇报,就拿网上拷贝的文案改改直接上交;

搜集素材,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叫他重新找,却反问我这些不也可以凑合用么;

想带他讨论选题,却到处找不到人,最后发现,蹲在厕所打游戏。

实在没办法,我有意将他调岗。

没想到他却先向我辞职,理由是:

“现在干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工资也不满意......”

好吧,我也没什么可挽留的。

后来他也和我联系过,说是跳了好几次槽,但总不被赏识。

其实他的问题,是很多人的通病:

满脑子鸿鹄之志的野心,却没有脚踏实地干事的耐心。

于是,抱怨老板不器重自己。

抱怨升职的不是自己是同事。

抱怨这世界到处是二八定律,自己这样的人再努力也没有机会了。

然后,索性躺平,得过且过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摸鱼当作真理。

可他们从未想过,那20%的人,是怎么炼成的?

03

说两个普通人的故事。

一个,是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早年间遇到的出租车司机。

那天,他从上海美罗大厦出来,一辆出租车径直停在他面前。

上了车,刘润说去机场。

司机笑笑,接过话来:

“我在徐家汇只做两个地方,美罗大厦,均瑶大厦。接到您我就知道,从写字楼出来的,去的地方肯定不近。”

刘润附和:“您很有方法。”

司机点点头:“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我做过计算,每小时成本34.4元...”

打了多年车,刘润第一次听到有司机这样计算成本,以前都只听司机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上交多少钱。

这个司机却说:“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时间算。

我每天交380元给公司,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约22元;

油费210元左右,平均每小时12.4元。加起来就是34.4元。

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7分钟。

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的距离,大概要开10分钟。

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也就是9.7元,那就不赚钱。”

图源网络

基于这样精准的核算,司机得以对自己的每条路线有了最合理的规划。

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要求上高架走。

司机一看,发现这样反而慢,提议按他的路线。

乘客表示那肯定绕远了,他平时走得不少,只要50块。

司机说:“这样吧,咱们按我的走法试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多了算我的。”

结果最后,多走了4公里,却快了25分钟,司机只收了50块。

乘客很高兴,觉得自己赚了。

但司机说: “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块多买了25分钟,而我一小时成本34.4,合算啊。”


这个司机名叫臧勤。

在别的出租车司机总抱怨生意不好做,油价上涨时,他总是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总结经验,把开出租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

他一个月挣的钱,就是其他出租车司机的3倍。

04

另一个故事,是自媒体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早年间“抢”来的钟点工阿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