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机制铜元的开始,是近代中国新式钱币的开始,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其中不乏精品珍品,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枚度支部造的大清银币珍品。
铸造背景
光绪末年,因各地分散铸币引起币制混乱,清政府开始着手对货币发行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整顿与改革。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内阁奉上谕下令各省暂停生产十文铜元,河南亦于同年三月停造十文,改产一文新钱。后经各大省督抚力争,清廷仅同意各省以消化库存铜料、偿还洋商欠款为目的,开放各省续产,铜料用完即行停铸。宣统元年(1909年),岁次己酉,度支部造币汴厂生产了己酉中心“汴”套币,涵盖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与二十文五种面值。这是地方省局空前绝后的创举(以往其他省局最多也只发行有四种币值的套币),后来可能考虑当地民众使用习惯以及生产低值铜元赔钱等原因,除了十文有量产流通外,其他币值均未铸行,仅留样币存世。
1909年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二十文宽缘试铸样币一枚,CCC-537/CL-HON.33,齿边,度支部造币汴厂试铸,未正式发行,清代铜元著名珍品,位列中国铜元小十珍之一,铸额甚少,存世屈指可数,目前仅发现四枚,其中一枚为上海博物馆馆藏;此枚样币被多种铜元权威目录收录,公开拍卖首次出现,珍罕之至,PCGS SP55,目前获该公司评级入盒者仅此一枚己酉“汴”二十文宽缘样币目前已知存世仅四枚,品相所见均不佳。此枚之外,其一为伍德华旧藏,于2008年香港诺曼雅格斯(Norman Jacobs)集藏钱币专场拍卖会拍出;其二为近代著名收藏家族NC旧藏,购自1981年美国The Money Company香港钱币拍卖会;其三入藏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大家李伟先捐赠。
藏品相关记载:
1.《中国铜元鉴赏》第148页图NO.537,郑仁杰著,台湾采石积图书公司,1997年
2.《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第306页图2338号,中华书局,2008年
3.《铜元收藏与投资》第91页图399号,段洪刚编著,华龄出版社,2009年
4.《中国铜元谱》第288页图1764号,段洪刚编,中华书局,2011年
5.何代水、周沁园编著《百年铜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13;
6.周沁园、李平文编著《中国机制铜元目录》第二版,2018年,页83。
温馨提示: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这些古钱币的收藏行情,你家里有不认识的古钱币吗?
家里有这7种古钱币?再也别当废品了,各个价值百万
你看不懂的乾隆通宝原来市场价值那么高
中国价值最高的古钱币,你见过吗?
中国价值最高的三大古币,只要有一枚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