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DeepSeek急招!月薪20K—110K! ... ·  昨天  
政事儿  ·  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会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看了那个管教女儿反被判刑的母亲,我才明白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4-07-07 20:40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失控的情绪,只会让教育效果更差。

情绪松弛的父母,为孩子的内心注满能量,让孩子心无旁骛地成长。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夜不归宿,该怎么办?

每个家长都有一套处理方法,但致使矛盾升级、还把自己都搞到判刑的家长,肯定做错了。

近日,南京的王女士看到十四五岁的女儿夜不归宿,不但未给予孩子正面引导,反而与女儿发生激烈争吵。情急之下,王女士将女儿的陶瓷水杯、行李箱、快递盒等物品从7楼抛下,砸坏了两辆车,车损达2万元。

情绪宣泄的畅快,报应来得更快,民警很快登门。

王女士不但要赔偿车主损失,还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本来只是家庭矛盾,现在演变成了刑事案件。

本来好好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没解决还把自己搭进去了,这样的家长也太吓人了。

网友评论说:“正是因为有这样情绪一失控就很吓人的妈妈,孩子才不愿意呆在家里。”

凡事都有因果。

如果家长都不能控制住情绪做危险的事,怎能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呢?

再好的教育方法,在失控的情绪面前,统统都是无效的。

孩子进步时,需要妈妈懂夸奖会鼓励

孩子犯错时,需要妈妈情绪稳定不暴躁

想知道你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妈妈?

点击下方 预约 7月10号9:30 的直播

我们请到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娇娇老师

教你把握亲子分寸,变身娃的“梦中情妈”~

▽▽▽

情绪过激,对一个家庭来说真是一场灾难。

家长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孝感一个13岁男孩逃学去网吧,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情急之下操起一把锤子,把网吧的电脑砸了!

民警闻讯赶来,妈妈的依然情绪很激动,不但不配合,反而把民警的手给咬伤了!

事后,妈妈因涉嫌妨碍公务罪被刑拘,网吧也因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被罚款,很多人对妈妈感到惋惜。

她本可以有更理智的解决办法,比如先举报网吧,再把孩子带回家教育。却在情急之下做出了过激行为,结果不但要赔偿别人损失,自己也面临着被刑拘的惩罚。

可盛怒之下,没有赢家。

亲眼目睹妈妈被拘留的孩子,本该被教育着明辨是非对错、好好上学,现在看到的全是负面暗示——网吧允许我上网,网吧错了;妈妈砸了人家物品被抓,妈妈错了。

反而他自己的错误,在上述违法行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用愤怒的情绪来纠正孩子的错误,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削弱了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严,得不偿失。

何况盛怒之下造成的破坏力,有时候未必能通过赔偿、刑拘来解决。

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中有一个男孩不想上兴趣班,妈妈一下子就火了,冲动之下猛踹他的裆部。

这一脚刚好踢到儿子的关键部位,造成他的“丁丁”系带撕裂出血,如果不马上手术,以后会有排尿方面的并发症。

医生都震惊了:从没见过下手这么重的家长。

妈妈羞愧地说:“我就想治一下他,我一下失去理智……”

听着的儿子在病床上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妈妈”“妈妈”,她再也绷不住了,崩溃大哭。

她明明那么爱孩子,却因情绪失控而失了轻重,结果反而害了孩子。

爱与害的初衷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荒诞得让人心痛。

作家刘娜曾说过:“所谓管教,先是自管,而后管人。 家教,是先自教,而后教子。 正能,是先正己,而后辐射后代。

盛怒之下,家长的头脑是不清醒、不理智的,教育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是令人后悔的。

家长越发火、越不理智,教育效果越差。

孩子进步时,需要妈妈懂夸奖会鼓励

孩子犯错时,需要妈妈情绪稳定不暴躁

想知道你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妈妈?

点击下方 预约 7月10号9:30 的直播

我们请到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娇娇老师

教你把握亲子分寸,变身娃的“梦中情妈”~

▽▽▽

越是孩子犯错时

越需要家长情绪稳定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用自己的雷霆之怒来教育孩子的错误,本质上是自己对孩子管教无能的表现。

真正厉害的家长,不将情绪消耗在发火生气上,而是着眼于问题的解决。

合肥一个小女孩练琴时,不小心摔坏了小提琴。

一把琴多贵啊!女孩惊慌失措,带着哭腔喊:“妈妈,完蛋了!”

爸爸、妈妈、爷爷三个大人都在家,没有一个人责骂她,连一句重话都没有。

看着女儿难过羞愧的样子,妈妈抱着她安慰:“没事,咱想办法解决,让爸爸给你修一修试试。”

爸爸果然拿着坏掉的小提琴,琢磨修整办法。

女孩担心地问:“修不好怎么办啊?”

妈妈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她的疑虑,还顺便给出了解决方法:“修不好就只能换了——你还有多少私房钱?”

女孩虽然不舍得花自己的钱,但人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她略一迟疑便愿意拿出自己的小金库。

一旁的弟弟自告奋勇:我赞助20!

正埋头修琴的爸爸忍不住抬头笑了,一家四口都笑了,原本惴惴不安的姐姐这才放下包袱。

结尾还有小彩蛋,爷爷也拿出大笔赞助,同时告诫弟弟:“以后你练琴的时候可要注意点啊,掉在地上就真的修不好了。”

这场家庭危机,在爸爸的实际行动、妈妈的温暖宽慰与引导、弟弟的暖心支持、爷爷的帮助与谆谆告诫下,得以完美解决。

事后妈妈解释说: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发生这些意外是常态,生气发火也没有用,还不如教孩子直接解决问题。

孩子十几年的成长,不犯错几乎是不可能的,家长及时帮助孩子纠偏、帮助他更好地成长,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