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分片:吴语太湖片。(图上所有泛蓝色地区)。包括了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常州话、绍兴话、无锡话等一系列子方言。
如果喜欢,请记得
点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每到冬天,很多老一辈的吴越人都会想起一位"夫人",每日为自己暖床。不过这位婆可不是人,而是取暖神器:汤婆子。
汤婆子图,左侧为老式,右侧为电热
古时的汤婆子多用铜或锡做成的,是个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灌足水的汤婆子旋好盖子,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放在被窝里,几乎可以保持一整夜的温暖。汤婆子是越重越好的,因为是铜质的,所以热水灌进去,能捂好久。不过一定要裹一层毛巾,不然很容易烫伤。
图:徐汇区艺术馆 汤婆子展
而最早使用汤婆子要追溯到宋代。汤在古代是沸水的意思,而婆子是种比较有意思的比喻,戏指其陪伴睡眠的功用。
据记载,历史上有很多诗词赞美汤婆子。
宋代诗人黄庭坚就曾留下“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的名句。
同样是宋代,还有一首有意思的诗名字就叫《汤婆子》:
皤然一器微,有用在冬时。
永夜寒如许,孤衾暖不知。
少年皆见弃,老者最相宜。
却恨无情处,春来便别离。
元代佚名《东南纪闻》也记载了:“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暖足,因目为汤婆。”
可见,汤婆子这个称呼,也是由来已久了。
现在家家都有热水袋、暖宝宝。还有一些用电的也叫作汤婆子。其实老一辈吴越人更习惯用开水冲的汤婆子取暖。铜制汤婆子,光滑圆润,小巧精致,冲了热水捧在手心,全身温暖。
你家还在用汤婆子吗?
(本辑完。欢迎在本文
最下方发布你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