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宁夏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宁夏生态环境

突击夜查防风险 筑牢防线守安全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安全专项执法检查

宁夏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3-22 21:2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和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针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放射源探伤作业进行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放射源管理、违规操作等方面,并采用科技手段进行智慧监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的工作要求,加强高风险移动放射源探伤作业的安全监管,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现场突击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

关键观点2: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使用便携式辐射检测仪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测,并利用宁夏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确保探伤作业无异常泄漏,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关键观点3: 严格管理并帮助指导企业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并责令限期完成。同时,也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实主体责任。

关键观点4: 加强长期监管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密检查频次,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构筑“人防+技防”双重保障,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关于开展“找问题、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高风险移动放射源探伤作业安全监管,提升辐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切实守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3月20日深夜至21日凌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与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组织开展专项执法,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企业放射源探伤作业进行现场突击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守好辐射安全底线。


精准发力,直击探伤作业现场

移动放射源探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的无损检测领域,但若对使用的移动放射源管理不当,造成脱落、丢失极易引发严重的辐射安全事故。此次夜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作业现场,重点检查企业夜间开展的探伤作业是否合规,逐一检查作业期间放射源贮存、使用登记、安全防护措施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作业等方面,并通过现场质询、台账比对等手段,严查违规操作、无证上岗等违法行为。本次共检查3家企业,发现3方面8个问题,现场下发督查记录单,明确告知问题督促企业整改。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提升效能

本次夜间检查中,执法人员使用便携式辐射检测仪同步对作业现场周边的辐射环境进行巡测,动态评估作业区域周边环境辐射水平,确保探伤作业无异常泄漏情况。此外,检查组利用宁夏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与现场的移动源进行比对,核准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的定位是否准确,确保实现24小时动态追踪,做到“源头可溯、流向可查、风险可控”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检查组对企业规范落实探伤作业管理制度、清晰张贴作业区域警示标识、全套配备辐射防护及应急物资的做法给予肯定。



严管厚爱,帮服指导筑牢防线

针对移动放射源探伤作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秉承既要当好“监督员”,严打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要做好“服务员”,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落实主体责任。本次检查发现某企业探伤作业人员无法提供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合格证书,探伤作业操作位设置不合理,现场未按要求配备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及个人剂量计等问题。对此,检查组要求该企业立即停止探伤作业,责令限期整改,待问题整改完成并经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后方可重新开展作业,并安排专人跟踪督办。


长效常治,守护核与辐射安全生命线

放射源安全无小事。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密夜间、节假日等非工作时段检查频次,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无证作业、未经备案异地使用放射源等违法行为。通过组织辐射安全专题培训,用好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电子标签和在线监控系统等手段,构筑“人防+技防”双重保障,推动企业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转变,筑牢辐射环境安全屏障,为美丽宁夏建设保驾护航。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自治区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