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J小D
坐标美国纽约,曾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亲身实践心得。包括运动发育、认知发展、喂养辅食,性格培养。用心的育儿记录,陪伴大家一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大家谈  ·  藤校vs.牛剑,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大J小D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强铁三角|这样说,老师才愿听

大J小D  · 公众号  ·  · 2017-10-12 07:07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孩子生命最初的两三年是我们和孩子在建立关系,让他们感到爱,有安全感,知道基本行为准则的界限在哪里。对我来说, 3岁前让一个孩子内心充满爱,行为慢慢趋于规范,可以讲得通道理,那就是我们为人父母教育到位了。


3岁后,一般大部分孩子就进入幼儿园了,这时,孩子的关系圈就开始出现变化了,老师这个角色介入了。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里的角色分别是什么?这是我从小D入学前就开始思考的,幼儿园的确还没真正教什么,但这样的关系打造和沟通模式是需要我们每个家长来探索的。


我一直觉得一旦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 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的铁三角关系,父母-老师-孩子,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如果你骨子里坚持认为,老师对孩子好的唯一条件就是靠送礼的话,那现在就可以点击左上角退出了。我不敢说这样的老师没有,但我相信 人与人之间好好说话,哪里都是适用的。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其实都是觉得需要和老师沟通,也是有这个意愿沟通的。但我也相信,大部分父母一开始会觉得很难,包括我自己也是。摸索下来,这个本身就是一系列值得写的话题,今天就先分享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上手的,如何和老师说的那些话术和一些沟通礼仪 (这个坑我挖下了,今后会继续写其他的)


当你提建议时。。。


这估计是每个家长最容易遇到的情况,很多父母最容易想到说的话就是, “你应该XXX。。。” 然后,有的家长就选择直接说了,大部分家长开始纠结说还是不说,怕得罪老师。


我自己的一个经验是, 每次给老师提建议时,把“你”开头换成“我”开头,这样就会少了很多冲突感。 “老师,你们去操场玩的时候应该多看着点我儿子”,这句话的火药味就很重,不妨可以这么说 “老师,我挺担心我儿子每次操场自由活动时间都玩疯了磕碰,是不是。。。”, 效果就会好很多。


当我们用“我”开头时,我们传达的是, 我作为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我是来寻求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而不是指责问题。



当老师向你“告状”时。。。


我见过不少家长,当老师打电话来说,“你女儿又上课不守纪律了”,通常的反应就两个, 要么辩解 ,“我女儿在家蛮好的啊”; 要么道歉 ,“抱歉啊,老师,给你添麻烦了”。


但这两个回复对于教育孩子都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我通常会说的第一句话是, “能具体和我说说,你指的不守纪律的表现是哪些?”, 这样的一句问话,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的孩子永远自己是最清楚的,有时老师笼统的一句“不守纪律”,当我们知道具体发生的时间地点后,也许我们就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而且这样的提问让我们和老师的对话重点转移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把老师拉入了共同教育的三角关系中。 教育并不是为了孩子的过去,而是塑造孩子的未来。


沟通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为了回复而聆听,却不是为了理解而聆听


当你想表达不同意见时。。。


和老师共同教育时,总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时候,你觉得老师这么做不对的,你认为孩子应该这样,这非常正常的。我经常会把这个作为一个特别好的契机,和老师发生思想碰撞,这个过程中,我和老师都能更好了解对方,我也让老师更好了解小D。


但有时,很多事情的“不同”并不是绝对的对错,而且我是一直相信并且尊重老师的专业性的。因此,在提不同意见时,我会特别 注重表达事实,而不是观点。当我们所表达的事实足够清晰精准时,老师自己也会有结论和解决方案。


我经常会说的是, “我观察到。。。”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而不是“我认为。。。”, 比如,针对孩子不午睡的情况, “我观察到我女儿需要充分放电后才能安静下来午睡,我不知道幼儿园有没有机会让她在午睡前活动一下?”


这么说,也许最终解决方案并不是这样的,但至少我们提供了一个事实帮助老师更好了解孩子的特点。 了解孩子越多,老师也就更能对症下药。



最后一句。。。


我可以怎么做?我们家庭可以如何配合协助你?


这也是我经常会说的,将心比心,我们面对一个自己亲生的娃都时不时崩溃发飙,而老师面对的是一整个屋子那么多的孩子。即使在纽约,我也曾遇到过一个老师非常崩溃地和我抱怨小D某件事。


人在情绪上难免会出现用词比较过激的情况,我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听到你说的这些了,我可以怎么做?” 这和修养什么的无关,只是我发自内心觉得, 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责任。


不管老师用怎样的情绪措辞说,我们这句话也让老师明白, 作为家长,我们是愿意积极参与到孩子教育中的,而不是把所有孩子问题都归咎到老师那。


成熟的标志就是当我们开始停止指责他人


建立和老师沟通渠道的礼仪


每次小D换了新老师或者幼儿园,我有个习惯就是 主动建立和老师沟通的渠道。 很多人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刚认识的人,如果不是第一时间主动破冰,接下来就很难再有机会深交了。


和老师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刚开学的第一个月如果没有主动跨出这一步和老师聊,之后要顺畅聊孩子就会越来越难。因此,小D开学第一个月, 我会非常刻意去做这件事,而这个过程也该遵守一些礼仪。


1、沟通渠道


我们很忙,老师也很忙,有效沟通是为了互相提高效率。但经常地,我们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我认识小D每一个新老师后, 第一件事就会问,你希望今后怎么和你保持联系。 有的老师喜欢短信,有的喜欢邮件,有的喜欢当面谈。了解了他们的沟通方式后,谈重要的事情就知道用 什么方式是最容易找到他们,而且也不会另人反感。


比如小D2岁那个幼儿园的班主任最喜欢的就是当面聊,那我就会了解清楚一般她什么时侯有空,会不定期去幼儿园。而小D现在的班主任更加习惯地就是邮件沟通,那我现在更多地会用邮件。



2、有备而来


如果每次是要和老师谈论小D教育问题的,去之前我都会做一些准备。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小D的主要问题: 具体例子说明(例子最好用 5W1H 表示,也就是什么时侯、什么地点、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 见老师的目的: 寻求帮助?还是分享新发现?或者是澄清疑问? 目的不同达成的结果也就会不同


另外,如果是发邮件沟通的话,我一定会把标题设置成这样的格式 :“咨询/分享+小D名字+问题总结”。 比如,小D去年上了幼儿园后开始在家出现频繁的尖叫行为,我当时怀疑是从她同学那学到的,于是就先写了一封信了解情况,标题就是“咨询 Dorothy 频繁出现尖叫行为”。


试想,一个老师每天邮箱里躺着那么多的信,当我们的标题可以尽量清晰沟通诉求,其实也是在为老师节省时间,从而增加了沟通回复的效率。



3、及时反馈


这一点也是特别重要的,凡是和老师沟通过的,特别是老师给予了我建议的事情,我一定会及时和老师反馈,基本上都会涵盖以下三点:


  1. 根据上次讨论的,我 做了什么

  2. 小D出现 哪些变化

  3. 我的 反思感悟 是什么?同时希望老师在课堂可以怎样 配合


和所有团队管理本质一样,我始终相信激励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对于老师来说,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塑造一个小生命,甚至影响一个家庭时,这种成就感会最大的。


这样的及时反馈,不仅仅让老师觉得 他们的意见得到尊重 ,更关键的是,他知道,这个学生的 家长是明理的,更是注重家庭教育的。 没人不愿意多和这样的家庭进行沟通吧?



也许是自己曾经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关系,我始终觉得, 每个角色都需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being professional),家长这个角色也不例外。


打造和老师的沟通渠道,回到根本就是我们首先需要去展示我们自己做家长的专业度。专业度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把自己包装成“完美家长”,打造“完美孩子”, 但专业度至少要体现在,减少沟通的随意性,尊重老师的专业性,克制自己情绪化。


把每一次和老师见面沟通的机会,当成让老师认识到我们家长专业度的机会。 专业的人之间才会有更加建设性的对话,而不只是互相指责、宣泄情绪、无谓之争。


好的教育就是打造最强铁三角,为人父母先具备“职业素养”, 才能让我们这样说,老师愿意听!


大J叨叨叨


昨天是开团日( 顺便说一下哦,这次开团的是之前好评如潮的绘本,基本上压倒式地都在和我说是宝宝最爱地绘本,没有之一。没留意的记得点 这里 ,别错过了 ),留言里出现了这样一条:



尽管你们都很爱我(脸皮厚一个),但你们一直吐槽一点,大J,目录可以更新啦,关键词可以更新了。你的公号像宝藏,就是挖起来比较辛苦。哈哈,这个我承认的,因为我就是爱写写写,就是不爱整理(捂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