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双导师制……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课间时分,总能见到学生背着书包在走廊行走换班的身影,自2020年起,该校在初中年级段探索全学科“选课走班”模式。
“老师,不是我学习不认真,是因为课堂上教的东西我早就听懂了。”一位男生来到校长室与校长倾诉。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创建于2019年,该校校长黄建刚回忆,第一届招生时,学校录取了一位小学毕业考成绩十分拔尖的学生,本以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能“一路绿灯”,不承想竟然走了“岔路”。
“刚开学,我当时对他的老师们说,你们捡到了一个宝贝嘞。”没想到不到一个月,陆陆续续有老师找黄建刚反映:“这孩子上课坐都坐不好,经常开小差。”没过几天,又有老师说:“他现在学习态度很差,连作业都写得很潦草。”黄建刚表示,一个月不到,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在他面前诉说困惑,“尖子生”竟成了“问题学生”。
之后,黄建刚找到这名男生进行谈话。“老师,我也有说不出的难受,这个课我一看就会,甚至觉得那些问题没有任何意义。”这位男生表示,有些题目看一眼就知道答案了,但还要听讲解半天,甚至要回答一些不用思考的问题,自己感觉非常无奈。
黄建刚说:“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但根据均衡编班,他们必须与其他同学一样坐在同一课堂里,听着同样的课,接受着相同的难度,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这次谈话给他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既确保有教无类,又要体现因材施教,成了学校正在面临的难题。
2020年,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在初中年级段开始试点,实施走班上课、分层教学。一到下课时间,同学们便根据自己手中不同的课表,前往不同的教室上课。
受访单位供图
据介绍,学校根据学生每门学科的学力水平不同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速度、难度、内容都有差异。A层学习进度最快,涉及一些高阶知识,专门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B层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维持正常的教学进度;其他3个层级的教学也依此安排,学校为每个层级的班级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作业本。黄建刚举例:“有的学生可能语文成绩好在三层,但数学成绩逊色一点在二层,这样的分层教学能确保学生每门学科都在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范畴之中,一方面能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有信心。”他表示,这样的分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环境中学习,真正做到了差异化教学,实现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
“这样的模式让成绩优秀的同学能走得更快更好,同样,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分层教学模式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也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黄建刚说,改革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中,最基础的一层班学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入学时一层班中有近20%的学生成绩排名在瓯海区后20%,经过三年学习,在最终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瓯海区排名后20%率降低到了7.6%。同样,成绩拔尖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排名全区前10%率及学校综合排名分别位居瓯海区公办学校第一、第二。
选课走班之后没有行政班,学习如何抓质量?学生怎么自主管理?学生的归属感、班级荣誉感怎么保持?如今走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可以看到每个班级的教室门外都挂了两个门牌,上面的牌子标注行政班,下面的牌子标注学科班导师的名字。
据介绍,学校通过电脑派位,均衡编排行政班,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均衡的班级,不用担心被贴上慢班的标签。上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到相应的班级上课,走班后学生日常管理则由两个导师负责,一个是行政班导师,一个是学业班导师。
下午,七年级数学老师黄芬芬正在自己的导师教室里给二层的孩子上课,教室门口标注了她的姓名,写着“黄芬芬导师班”。黄芬芬说,自己作为学业班导师负责这个班级的学业规划、学习成绩管理、学习状态关注、心理疏导等工作,另有一位生活导师则负责通知、组织大课间、学生活动以及比赛等。均衡编班下的选课走班最大的创新就是双导师制,班级里不再有“班主任”这一角色,每个孩子会有两个导师。她说:“平时学习的时候同学们会根据各自的课表走班上课,而在大课间跑操、运动会、艺术节等一些活动时,同学们则根据自己的行政班进行安排。”
黄建刚表示,每个导师负责的内容不一样,这样会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变得更加真实,这也有利于老师捕捉到更多的教育契机,走向更加真实的教育。他说:“选课走班和导师制体现的是教育公平,在注重差异化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基础,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最适合的跑道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