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加州一个名叫Nick Szabo的密码学家为为创建交易双赢的条件提出了一个叫“智能合约”的概念。
智能合约由合约主体、数字签名、合约条款、去中心化平台五个要素主要构成。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它涉及到严谨逻辑,使用哈希算法将人与人与法律与网络等多对象复杂关系程序化,能够安全高效自主执行与验证,在分布式计算互联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智能合约?
相于传统合约的优势在于什么呢?
智能合约在不同的计算机或者不同时间段在同一计算机多次运行,对于相同的输入能够保证产生相同的输出。
智能合约中的条款与执行过程一开始就已经制定完毕,若已经执行,合约中任何一方不能单方篡改删除增减内容或干预与终止合约执行,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更加安全的保障。
智能合约不需要第三方中心机构的参与,它能够实时响应。
智能合约与现行文本一致,必须经过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士制定审核,不与现行法律有冲突,具有法律效应。
智能合约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签名和时间戳,保证合约的不可篡改性和可溯源性。
智能合约可以开发并部署在不同的区块链平台上。
如bitcoin ethereum counterparty等平台。
都是公有链的准入机制,ethereum目前开发智能合约最常见的公有链平台,以太坊的目标是基于脚本语言、数字加密货币和链上元协议概念进行整合和提高,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分布式应用。
由于以上特性,智能合约不久将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如货币金融、租贷与交易、个人身份信息管理、医疗隐私信息记录等。它能够改善系统的信任问题,同时大大地降低的双方成本与时间,用途广泛而使得意义重大,智能合约应用与开发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