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探讨了鲁迅对于奴性的批判,包括奴性的定义、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体现以及危害性。同时,通过阿Q的形象展示了奴性心理的体现。文章还涉及作者对自动精选留言的反对观点,以及关于择股思路的分享。
作者分享了择股的几个思路,并计划将其公式化,强调公式在股票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鲁迅在他的作品和思想中对“奴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批判。他认为,中国人历史上长期处于被统治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心理状态。鲁迅将这种状态称为“奴隶”的生活状态,而将这种状态下形成的文化心理称为“奴性”。
在鲁迅的定义中,“奴隶”至少有四种含义:
1. 清朝臣民的身份。
2. 形容清朝及以前历代中国百姓民众的生活状态。
3. 描述民国以后国人的生态及心态。
4. 沉默受苦但知道承认自己是奴隶,因而艰难忍耐也可能会革命反抗的个体或群体。
鲁迅认为,奴隶和奴才之间有微妙而重大的区别。奴隶可能知道反抗,而奴才则在奴隶生活中寻找乐趣,甚至帮助主子镇压其他奴隶。奴才心态包括了在奴隶生活中找到乐趣、不会挣扎反抗、被人侮辱但也要损害他人、自己也想拥有奴才并且帮助主子打击别的奴隶或奴才。
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奴性人物。阿Q虽然有时表现出想要反抗的意愿,但他的行为和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奴性的特点,如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欺软怕硬等。
鲁迅对奴性的批判是深刻的,他不仅揭示了奴性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更指出了这种心态在整个民族和社会中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平等和人的尊严的追求。
👒窗外🌈 留言340次 关注6年
咱就是说,现在骗子都这么卷了吗?哈哈。骗子的成本变高了一些而已,你不手精就还会有骗子哦。我说话就是这么不好听
06:53:13
陶博士2006 作者
坚决不手精。我觉得你希望手精,是奴性十足。我说话也不好听
07:17:46
我有一句名言:反对自动精选留言,希望我手精的人,都是奴性十足的人,本文不再赘述我的理由和逻辑。我的理由和逻辑,详见《240529 关于自动精选留言》。
无论您给我多少钱,我都不会改变这个观点。当然十亿美元以上,或许可以改变我的上述观点。
窗外的族人们,几千年来,习惯于跪*拜*权*威,这是奴性的根源所在。
我们的孩子自幼儿园开始,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听话。
听话,不能有不同的新想法,这也是奴性的根源所在。窗外的族人们,自幼儿园开始,就是在不断努力培养奴性。奴性的存在,不允许不同的新想法,创新就无从谈起。因为创新就是从破除原来的方法和观点开始的,是不同于以前的东东,如果都只能听话,创新就没有来源和根基了。
窗外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