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伽罗生活
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你并不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伽罗生活

说实话,一些洋大款的品味比本地土豪可强太多了(安思远的中式风格豪宅)!

伽罗生活  · 公众号  ·  · 2024-04-17 11:46

正文


JALO HOME ∣ ISSUE 335





香港是个美食天堂,米其林餐厅很多,但不懂吃的我很少光顾。


前些年很多同事刚去香港玩的时候,我都会推荐这三个餐厅给他们:镛记、天香楼、鹿鸣春(可惜鹿鸣春在疫情中关店了)。


这三家不仅好吃,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传统中国的感觉,镛记的粤菜、天香楼的江浙菜、鹿鸣春的京菜,能让人感觉到这味道是几十年没变过的,而这种中国传统的完整延续性,你大概只能在香港找到。


这三家是正餐,并不是每次去香港我都光顾。但中环陆羽茶室的早茶,却是每回去香港必到的。


两个原因,第一是早茶,时间上好安排,吃完了再去开始一天;另一个是我特别喜欢陆羽的就餐环境,那里边有个平时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几十上百年前的中国。


我们在文章里边批评过多次现在所谓的中式设计、装修,多数是脱离于现代房屋结构的。


在一个宽敞的大空间里,摆几个明清甚至宋代式样的桌椅床柜,点缀几个中国要素,就说自己是中式了,用户买到家却发现怎么也摆不出卖场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不推荐古典欧式/中式家具? )。


陆羽则不然,黑褐色的实木圆桌、椅子,墙上铺着深柚木色护墙板,挂满了中国字画,加上身着白衣黑裤的服务人员行走其间, 浓浓的中国味道扑面而来。


香港 陆羽茶室


我每次去都会想,陆羽这种中国感觉是怎么营造出来的?因为作为相关从业者,弄懂如何在中国现代房屋里,营造出浓浓的中国味道,不是死板复古,也不是洋泾浜的四不像,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当然,我们也能笼统的说几句观点:▼


比如,不建议使用完全复刻的中国古代家具,比如那些红木家具。这不全是颜色问题,而是古代家具已经是三五百年之前的设计了,对应的是当时的中国房屋结构和室内外环境。几百年后,房屋内外全都变了,结果家具还是一模一样地用?从道理上说,这也说不通。


要能够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核。比如强调留白,强调意境,中庸,不点破。所以中式风格的家里,首先应该是比较温和的,从色调到布置,不应该有太激烈的感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移植建造的明轩


如果用家具,应该是使用那些现代设计师改造过的,从尺寸到舒适度上都有提升的。前不久我们推出了丹麦设计大师莫根森(Borge Mogensen)设计的中式风格的多宝柜,就是一个好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设计的Y椅、中国椅。


还有,中国风格的装饰品很多,比如中国地毯、中国字画的复制品、中式屏风之类的。这些在家里多用,中国的感觉很自然就出来了。


当然了,其实中国古代房屋设计里,庭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室内外呼应的设计,处处皆是(你可以去看看苏州那几处著名的园林)。如果你家里有大的庭院或者阳台,想营造中式,呼应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无论是江南庭院,


还是北方院落,中国的房屋设计都讲究内外呼应


道理好讲,找到非常恰当的实例,不多。过往我们谈中式风格,拿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举例较多。但那毕竟不是家,很多设计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居住。


翻来找去,我们还是拿安思远的家讲中式装修装饰,相对恰当。


当然了,这也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安思远是大收藏家,家里的摆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房子也是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但总归来说,这个中国式感觉的美国豪宅,还是能让中国人真切地看下,什么是顶级中国式现代豪宅的布置。


安思远(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1929-2014),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及收藏家。他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山北斗,被誉为“中国古董第一教父”。是最早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西方人,被纽约时报冠之以“明代之王”的称号。据说也是马未都最为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安思远


20世纪70年代,安思远买下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一套拥有22个房间的公寓。这套公寓距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步行只需十分钟,面对着著名的中央公园,于1980年代装修完成。


在这套豪宅里,安思远把风格、来源各异的家具、艺术品并置一室,但因为主要藏品来自中国,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能从这其中感受到强烈的中式华丽与雅致。


抱柱龙毯、明代黄花梨圈椅、深柚木色护墙板、墙上水墨画,一个高贵典雅又温暖的中国感觉的家


会客的地方。远处墙上挂着日本江户早期六折屏风,地上铺着来自中国宁夏的古董地毯,白色丝绒沙发,柔和的色调,华贵安静的感觉




1. 庄重温暖的深柚木色系


安思远家的色彩是庄重和安静的,主色调是深柚木色。


个人觉得,传统中式家具大体的色彩有三种:第一,是明式家具黄花梨的那种颜色,我们姑且称之为深柚木色(其实就是我喜欢的蜂蜜色稍稍再深些);第二种是偏黑的颜色,比如上海博物馆王世襄陈梦家明式家具旁边的清代家具,紫到黑的紫檀,暴露了乾隆皇帝不怎么样的趣味。第三种就是现在的所谓红木家具的红色,比黑色好不了多少。


安思远家,暖黄的灯光、深柚木色的家具、护墙板、地上的柚木色地板和偏黄色系的中国地毯,驼色、米色的丝绒沙发,整个的色调,都在温暖的黄色上下,没有特别突兀的变色,却展现了不同的层次。


主要的色调都是偏黄的暖色,间以水墨或者唐代石狮,不突兀,让人安静


这个房间的家具是欧式的,但地毯据称是清宫遗物,盘金丝九龙纹毯,墙上中国水墨画


从色彩上看,就是顺眼,不怪


安思远也是个色彩高手,这你可以看他的几张年轻到年老的衣着照片。


这是1979年安思远第一次来中国在呼和浩特的照片,想象一下那时普通中国人在穿什么吧


老年安思远在徽州



2. 护墙板


大凡古雅之家,不论欧式中式,护墙板少不了。这种护墙板多少要带些造型,欧式一般白色为主,间或灰色系、浅绿、浅咖色系,自欧洲古代贵族装修就如此。安思远家的护墙板是欧式的、纯实木、深柚木色,为家里奠定了基本的色彩基调。


而且,实木或者实木感觉的墙,总会比单纯刷墙漆的墙面温暖。


护墙板的意思就是把墙面用木料贴上,国内能做,做出感觉不容易,主要是贵,很多人不愿意负担了


之前我们写过,奢牌级的五星级酒店、真正高档的住宅,一般是不会有裸露墙面的。安思远家里也如此 (戳 这里 看) ,镜头里见不到一片裸露的水泥+墙漆墙面


护墙板和门套是有些色差的,这也成为了层次


护墙板有造型,但不复杂



3. 墙上书画和屏风


挂书画,很多人都会,但挂出来效果未尽相同。书画的品质、画框、挂在哪,都是门道。想有中国味道,强烈建议挂中国水墨画,而且要高品质的印刷品。


我在香港陆羽茶室看到的书画质量就相当高,印象很深的是一幅溥心畲作品,想来是复制品,但也很有感觉。


安思远家除了西方油画,中国书画以水墨为主。前厅迎面是中国现代名家潘天寿的《满堂清芳》,而室内最显眼的,是他最喜欢的石鲁作品,一幅《春梅独立》、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


潘天寿的《满堂清芳》


安思远特别推崇的石鲁作品《春梅独立》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几年屏风日益在国内流行。其实从国外的情况看,尤其是喜欢中国文化,把家里装扮成中式感觉的西方家里,中国或者日式屏风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西方人使用的是中式花鸟图案的彩色屏风,但安思远家里的屏风是日式的,在金箔纸上手绘。


日本江户早期六折屏风




4. 明代黄花梨家具


安思远写明代家具的书,还要早于王世襄。他家里收藏的明黄花梨四件套圈椅,在“锦瑟年华--安思远私人珍藏”系列拍卖的第一场中以968.5万美元成交,创下黄花梨家具同类品种的全球拍卖纪录。


虽然我一直认为明代家具不是为了坐着舒服设计的,但论身姿和色彩,确实是世界家具史上的奇迹。因为没有真正的黄花梨了,现在市面上也买不到这个颜色的家具,只有丑得要命的所谓红木雕花家具。







5. 中式宫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