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随着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热闹了三年的网约车平静下来,5公里以上的出行市场格局已定。就在大家思考下一个风口的时候,共享单车被资本和创业者的热情裹挟着迅速铺满了北上广的街头巷尾,前面摩拜、ofo激战正酣,后面五颜六色的新玩家动作频频,争夺汽车触及不到的0-2公里。进入2017年,正当我们感慨“留给创业者的颜色已经不多”的时候,创业者祭出共享电单,向介于汽车和单车之间的2-5公里发起进攻。
事实证明,共享出行还有巨大的市场和机会。为了做好这2-5公里的生意,来自无锡的猎吧出行已经在这个赛道上奔跑三年。
◆
◆
◆
做好共享电单,没有“厚积”哪来“薄发”
共享电单有没有市场?首先,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两轮的单车在短途出行上显然比四轮的汽车更具实用性。其次,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与其拥有一辆单车时刻为充电、停放、防盗、买卖这些事情烦恼,不如在需要的时候租辆单车来得方便。
在2013年,决定做共享电单的时候,猎吧出行的创始人李青云就是这样思考的。不过现今,受共享单车的启发,冲入这个领域的玩家已经不仅仅只有猎吧出行。那么猎吧出行的优势在哪里?
答案是猎吧出行团队在电单车行业十几年的经验和资源积累,包括技术、运营、产业经验和产业链。
技术上,猎吧出行团队有来自华为的技术高管。他们从2013年11月立项开始,用了三年时间从事软硬件技术研发,目前已经拥有完善的软件、硬件产品。
运营上,早在2014年,猎吧出行就在北京投放第一代共享电单产品。2016年起他们又用一年时间,从校园半封闭场景到社会化场景进行试运营,总结经验,打磨运营模式。
产业经验上,创始人&CEO李青云是一名在电单车行业耕耘近20年的老兵,创立猎吧出行之时,他已经创立了三家电单车核心零部件厂商,熟稔电单车行业的各个环节。
产业链上,无锡本身就是电单车行业的聚集地,拥有家族式的电单车产业集群,能够提供充足的产能保障。
由此可见,相比现今在资本助推下一边投放,一边运营的同行者,猎吧出行在“厚积”之下的“薄发”具有更强的开拓能力和生存能力。
◆
◆
◆
保障安全才是共享电单立身之本
无论是练内功,还是外部发力,如果不解决电动单车的安全问题,这门生意就做不下去。
目前,大家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电单车速度较快;二是,共享之前缺乏维护;三是,电池充电。
李青云告诉猎云网(微信:
ilieyun
),猎吧出行对此已早有布局。首先要明确的是,猎吧出行用于共享的电单车并不是纯粹的电动车,而是更类似自行车的电动助力车。李青云介绍,猎吧出行电单车包括骑行和助力模式。车辆行驶速度限制在24km/h以内,在不超过4km/h的情况下是骑行状态,等同自行车。在4-24km/h之间启动电动助力模式,从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2-5公里的出行需求。
其次,在车辆设计上,猎吧出行将整车线束内置,对电池和线路也加装了防护装置,避免长期露天引起的安全问题。同时,猎吧出行研发集硬件、软件一体的智能安全系统,包括用户身份识别、智能锁、追踪定位、路径监控、异常报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能。
第三,针对充电问题,猎吧出行采用电池拆卸统一充电的方案,由运营方更换车辆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减少充电引发的安全隐患。而由此增加的运维成本则包含在猎吧出行的客单价中。
最后,猎吧出行还与中国平安集团合作,为每辆车提供最高20万的人身意外综合保险。
◆
◆
◆
采用“自营+合伙人”模式,集众人之力做好共享电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