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九华山出道最晚。迟至进入明代之后,九华山才成为全国性的佛教圣地,远不能与在唐代就先后名震天下的五台山、峨眉山和在宋初就闻名全国的普陀山相比。
九华山虽然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敬陪末座,但山中寺院之多却远超峨眉、普陀。据说九华山现有寺院九十九座,不知是否存在夸张。在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中,五台山11座,九华山9座,峨眉山5座,普陀山3座,九华山虽然比不了五台山,但比峨眉山、普陀山的重点寺院要多。
李白曾有诗赞美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九华山的自然风光不错,但九华山是以佛教圣地名世,游览九华山的重点应该还是“看庙”。
如同五台山的寺院集中于台怀镇一样,九华山的寺院扎堆于半山腰的九华镇(又名九华街)。即以九华镇的寺院而言,数量也太多了,作为一名普通游客,根本看不过来。依我的惯例,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寺院、历史与当下的影响力等三个维度进行遴选,如次:
化城寺,位于九华镇中心地带,是九华山早期的核心寺院,其地位类似于五台山的显通寺、峨眉山的万年寺、普陀山的普济寺。
据传,唐玄宗李隆基时代来自新罗(今韩国与朝鲜)的王子金乔觉大师(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就是以化城寺为中心,把地藏王菩萨信仰推广开来的。
化城寺弥勒殿中的别致天井。
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
化城寺虽然是九华山早期的核心寺院,但其规模并不是很大,并且寺中竟然没有专供地藏王菩萨的殿堂,不免令人诧异。细究,才知其中别有缘故,这个缘固容后再说。
九华山上总体规模与气势最为恢宏的寺院应该是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中的弥勒殿采用亭式结构,为我生平仅见。
肉身宝殿又写为月身宝殿,这个“月”字同样读为ròu,如西汉时期西域有月氏国,其读音为ròuzhīguó,汉字中的人体器官名称大都用月旁,如肺、肾、胰等,可知在古汉语中“月”与“肉”是相通的。
地藏殿供奉有九华山上最大的地藏王菩萨坐像。地藏王菩萨主管阴间,为了给过世的父亲祈福,在这里做点布施是必须的。
各进殿堂依山而建,渐次升高。
肉身宝塔殿内供地藏王菩萨(金乔觉)的肉身宝塔。供奉肉身菩萨,为九华山佛教信仰的重大特色之一。但地藏王菩萨的肉身被置于一座三层石塔中,无从目见。瞻仰极具九华山特色的肉身菩萨像,要到另外的几座寺院去。
肉身宝塔殿后门的门楣上挂小篆横匾,写的是地藏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民国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
祗园寺,位于九华街入口处。祗园寺不仅是九华山四大国保文物寺院之一、九大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而且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按道理讲,化城寺为九华山早期的核心寺院、肉身宝殿供奉有最为珍贵的地藏王菩萨肉身宝塔,“四大丛林”中无论如何应该有化城寺和肉身宝殿的一席之地,事实上却是“四大丛林”与化城寺、肉身宝殿无关。
这就要说到九华山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各寺院的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九华山各寺院最初均为化城寺的子寺院,但历经时代发展,特别是经过太平天国劫掠九华山之后,至晚清,很多子寺院的发展势头盖过了主寺院化城寺,祗园寺等“四大丛林”即为其中的代表。化城寺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核心存在着,却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一样。这也正是化城寺现存建筑规模不是很大的原因所在。
祗园寺的山门内不像大多数寺院那样有大肚弥勒笑脸相迎,而是供奉着王灵官。佛教寺院竟然供奉道教的保护神,能让人惊掉下巴。这就是九华山的第三大特色:释、道、儒三教神祗混杂共奉。有云,九华山佛教信仰兼容并包,最具中国特色,果然!
祗园寺之大雄宝殿、地藏殿。
百岁宫,不在九华镇内,位于九华镇旁的插霄峰颠,我们乘地轨缆车到达峰顶。
百岁宫在明末的地位高于祗园寺,是受到崇祯皇帝重视的钦赐敕建寺院。
百岁宫首任住持无暇禅师,出身于五台山,曾在此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暇禅师圆寂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后真身不灭,被崇祯皇帝封为“应身菩萨”。禅师享年110岁,其所在寺院故名百岁宫。
无瑕禅师的装金真身现供于百岁宫。据说,九华山原有七尊肉身菩萨,其余六尊均毁于“文革”。无瑕真身是僧众多方设法隐藏,才得以保存。无瑕真身由此成为当下游人在九华山可以看到的唯一一尊古代肉身菩萨,其余均为改革开放后的当代真身。
百岁宫之五百罗汉堂。
通慧寺。通慧寺既非国保文物单位,也非全国重点寺院,更不属“四大丛林”,但在九华山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寺中供奉着九华山唯一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尊女性真身。
通慧寺供奉的女姓真身为仁义师太。仁义师太(1911—1995),东北沈阳人,1940年在五台山出家,1942年考取沈阳医专,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多家医院工作,1982年再上五台山受具足戒,1983年入九华山,一生经历可谓传奇十分。仁义师太常住九华山后,常外出弘法行医,广结善缘,声望日隆。1995年圆寂前自称已修成菩萨果位,弥勒佛封其为“悦殊菩萨”。圆寂后果然真身不灭,成为佛教界唯一的一尊女性肉身菩萨。
通慧寺之侧有闵公墓。
道明和闵公是全国任何一座地藏殿中地藏王菩萨塑像两侧的标配胁侍。闵公和道明为父子关系,闵公为父,道明为子,但其胁侍位置却是道明居左居上,闵公居右居下。子在父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道明追随地藏王菩萨修行在前,闵公在后。入门早则居上,入门晚则居下,即使父子关系也不能例外。
其实,闵公当年对地藏王菩萨(金乔觉)扎根于九华山的贡献,远较其子道明为大。据传,当年金乔觉到九华山的地主闵公门下,请求布施一袈裟之地作为修行之地。闵公对布施一袈裟之地自然不以为意,便一口答应。不料,地藏王菩萨金乔觉发动神通,袈裟一展便覆盖了整座九华山。闵公不好食言,只好把整座九华山均舍于地藏王菩萨。九华山由此成为了专属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闵公为唐朝人,此墓据传为唐代原茔。由于时代久远,古墓瘪陷,从中长出一株硕大枫树,墓碑渐被枫树融吞,称之为“树吃碑”。
九华山除具有供奉肉身菩萨、信仰兼容并包等特色外,另一重大特色是自古以来各寺院的自力更生能力都很强,即寺院发展既不依赖政府拨款,也不依赖信众供奉,主要靠自我经营,所谓生财有道。其代表应该是旃檀林。
旃檀林毗邻九华镇的大街,为九华山九大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其绝大部分建筑为1990年后翻修新建,不仅有两座临街的高大石牌楼,而且大愿宝殿、大悲宝殿、华严宝殿三座大殿均建得极为宏大,是九华街上十分夺目的一组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