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燃煤电厂降低碳排放,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掺绿氨燃烧作为煤电低碳化改造的重要技术路线,
要求相关项目改造建设后应具备掺烧10%以上绿氨的能力。
去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名为“Fitfor55”的一揽子气候计划,提出了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在内的12项更为积极的系列举措,承诺2030年底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1990年减少55%的目标
,成为欧盟目前最新最关键的低碳发展政策。该计划所覆盖的系列立法举措为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开辟了新路,其中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替代燃料基础设施(AFIR)以及能源税(ETD)对绿色甲醇、绿氨、
绿色航煤
等绿色燃料的推广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此外,在“可再生能源指令”(RED)修订版推出后,可再生能源无论是消费总量还是在交通运输领域都有更高的目标。
以上两大政策为我国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等绿色燃料的发展推广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化集团
、中核集团、长春市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或下属企业机构、意大利船级社、中煤建工、中集安瑞科、德马科技集团与四大航运公司等50家行业相关方将联合发起成立我国首个绿色燃料组织——
长春市绿色燃料创新联合体(筹)
(下称“联合体”),并将于
8月6日
在吉林省长春
榆树市
举行成立仪式,同时召开“绿电制氢制醇(氨、航煤)现状及前景分析”研讨会。
联合体
将邀请
该领域高层、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团成员,
主要围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制氢制醇(
绿氨、绿色航煤),以及需求侧、负荷侧等相关内容,结合生产、运输和供给的特点和场景,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对创新研究前沿方向和问题进行探讨,并开展相关项目投资和开发建设等工作。
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电网、中化集团、华电集团、中远海运、国家电投、意大利船级社、同方能源、阳光新能源、广核新能源、上海电气、国调基金、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