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
黔财有话说”
表弟的
烦恼
数周前,塞冬的表弟到北京出差,塞冬自幼和他一起玩耍长大,关系亲密,很自然的打开话匣子聊起了老家的事:
表弟在省会贵阳市上班,在老家县城有一门面房,两三年前市值约百万,问询者众,如今打八九折,却已无人问津。而表弟的一桩心头大事,是希望为他的亲弟在省会安家。一边是日益贬值的县城资产,另一边是节节上涨的省会房价,表弟感到很紧迫也很无奈。
周末和表弟聊微信,没想到仅仅过了两三个月,他关注的小区又涨了一千,而老家的门面房仍无人问津
…
也是上周末,塞冬和老家亲戚视频聊天,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推销了自己的观点:“
老家的房子和门面一定要尽快处理掉,最多只留一套当临时旅馆和纪念品。其他的全转移到贵阳,最好是两城区
+
观山湖区的学区房,最好是全国大牌房开商的新房和次新房
”。
好友的质疑
仔细算起来,从上大学到工作后,塞冬已经数不清劝过多少人把老家的房产转移到北京,现在回头来看,也无意中造福了不少身边好友。当然,也有许多人对塞冬的逻辑表示不解,他们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类:
-
大城市有啥好的,堵车、空气污染又重,并不是人人都想去大城市,我呆在老家也挺好的,你看这些年县里也发展得很快呀。
-
塞冬你说得不对,现在国家不鼓励发展特大城市,而是鼓励发展中小城镇。国家都要疏解大城市人口了,你还在鼓吹大城市,你能比政府更聪明?
-
人家欧美大公司的总部都在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司和居民像欧美那样走向小城镇才是大趋势。
-
你没有考虑到我国是有户籍制度的,大城市不是想进就能进,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呆在小城市,塞冬你说的不对。
本文就是想通过详尽的数据来告诉大家,上述论点究竟犯了哪些错误,
为什么我们
必须把家庭资产尽可能的转移到省会及省会以上规模的大城市。
城市化后的“大城市化”
无论在杂志报纸上,还是在网络论坛里,每每谈及中国的城乡差距、大城市病等,主流论调基本都是下面这样:
这样的论调从塞冬小时候一直持续到现在,热度不减。因为在中国,
“
反大城市
”
是一种从官方延续到民间的政治正确
,中国也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从财税、土地、规划等多项制度上有组织有纪律反大城市、挺中小城市的国家。
然而,从全球历史和现实来看,确实这样一番景象:
“城市化”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大城市化”在城市化完成后仍然会继续进行;所谓的“欧美小镇”其实是“郊区化”而不是“逆城市化”。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格,美国历年
top20
“都市统计区(
MSA
)”人口变迁
(
PS
:中美行政区划差异大,美行政区中城市
的概念,其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区
/
县”、小的甚至只有“街道
/
乡镇”大小。美统计署的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
MSA
)口径,则类似于我国的
“
地级市
”
,中美的地级市
/MSA
数量都是
300
多个)
从上图可以看到:
-
从
1930
年到
1960
年,在美国
300
多个
“
地级市
”
中,居住在
top 20
“地级市”的人口比重,从
23.6%
提升到了
32.8%。
-
1960
年美国基本完成城市化后,其
“
大城市化
”
进程仍在继续,到
2010
年人口普查时,
37.5%
的美国人生活在
top20
“地级市”里。
-
要知道的是,
2016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
57%
,大致等于美国
1930
年的水平,也就是说,
“
大城市化
”
的快速发展期就在眼前。
我们再来看一组美国各州的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
美国各州最大“地级市”的人口占全州比重大都超过
1/3
,一些州甚至达到
70%
。以美国第一人口大州——加州为例,其第一大“地级市”的人口占了全省的
1/3
,前两大“地级市”加起来则占了全省的
46%。
一些读者会问:“你说得不对,我百度过,洛杉矶只有
300
多万人,旧金山只有
80
多万”。塞冬的回答是:“那指是的
city
人口,如前文所说,美国的
city
比中国的
“
地级市
”
范围通常小
1-2
级,如“旧金山
city
”只有海淀区面积的
1/4
”。
为了和
4000
万的加州大致可比,我们选取人口在
3000-6000
万的中国省份做对比,这是中国中等省份的典型规模。
由上表可见
,
中国典型省份的省会人口比重大都在
20%
以下,其中一半不超过
15%
——中国的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和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为了直观起见,我们看一个美国人口分布图,如下所示:
美国以外呢?——我们再来看看欧洲各国,并将其与中国人口规模类似的省份作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四川
/
成都
VS
德国
/
莱茵鲁尔胜出外,中国省份最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也不如欧洲国家——德国在西方也属于人口不太集中的案例。
亚洲的日韩就不用多说了——典型的人口高度集中于首都:
我们拿韩国和浙江做个对比:
-
韩国的人口、面积、地形等基本情况,和浙江基本一模一样。
-
韩国首都圈行政区面积
1.1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550
万,占全国人口一半。
-
浙江杭州市行政区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人口
920
万,不到韩国首都圈的
40%。
再来看看日本:
过去几十年,欧美日韩等国/州的最大城市,伦敦、巴黎、首尔、东京...都在
持续甩开和第二位的差距
。英国越来越等同于伦敦,韩国越来越等同于首尔,日本越来越等同于东京,下图:伦敦相对于其他城市的巨大优势。
下图:日本
top
都市圈的人口变化情况,即使同
2-4
位的大都市相比,东京的首位度也愈发提升。
说完大城市化,最后提一句,所谓“欧美企业总部都在小镇”,其实绝大部分是指巨型企业在郊区修建的总部园区,就和百度、联想总部在西北旺镇,阿里总部在西溪,华为终端总部在东莞松山湖,上海交大在闵行,中科院大学在怀柔是一个逻辑。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几万人的大机构通常会选择在郊区修建自己的园区,这是
“
郊区化
”
,而不是逆城市化。
中国省会的未来规模
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和发达国家比太遥远,中国未来可能并不会发展到欧美日那样高度发达的程度,那我们的大城市化水平也自然不会达到那样的高度。那
我们就回头来和发展中国家比一比,看看穷兄弟们的城市规模
——部分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都市规模如下所示(来源
wikipedia
):
从上表可以看出,
13.7
亿人口中国的首都北京,大致和
1-2
亿人口的菲律宾、墨西哥、尼日利亚的首都相当,被印尼、巴基斯坦秒杀。而中国
7
千万以上的人口大省: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河北,除了广州和成都外,其他省会的人口规模都远远比不过土耳其和伊朗首都。
于是我们会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省会的规模,
不仅比不过发达国家,甚至也比不过发展中国家中的人口大国
。中国目前的
“
大城市化率
”
,其实是低于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准——这和中国独有的制度是分不开:
-
城市土地国有:城市土地出让由政府垄断,政府严格限制大城市土地供给。
-
户籍制度:通过限制大城市公共品对非户籍人口开放来限制人向上的自由流动。
-
转移支付:每年数万亿资金在县、乡镇、村保持大量体制内就业机会和公共品供给。
但是,上述各类国家的数据可以表明,
人们向往大城市的意愿在全球都是一样的
。中国独特的制度,并不能抹掉人们的内心需求,而只能是通过给新移民创造麻烦来人为地减缓大城市化速度。就像一个蓄水池,虽然出水口被人为缩小,但终有一天水还是会流完。
于是在现实中我们就会看到,
中国特大城市的规划往往是
首先迎合决策者的主观意愿,而通常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然后在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打脸后,只能按照实际的人口规模来修改规划以作为补救: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1991
年至
2010
年)》里预计,北京到
2010
年常住人口控制在
1250
万以内,但实际上北京到
2000
年就达到了
1382
万。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
2020
年)》里预计,北京到
2020
年常住人口控制在
1800
万以内,但实际上北京到
2010
年就达到了
1961
万。
-
于是,在
2015
年时,北京
2020
年总体规划又被修改为:
2020
年常住人口控制在
2300
万以内。
于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大城市化的持续,
政府规划被现实教训得步步
“
退让
”
,中国的省会最终可能将会发展到如下规模:
-
6000
万人以上的大型省:省会人口达到
1500-2500
万
-
2000-6000
万人的中型省:省会人口达到
600-1500
万
-
2000
万以下的小型省:省会人口达到
300-600
万
届时,
中国大多数省
1/5-1/3
的人口将会集中在省会
,全省
2
、
3
位的城市大都将只有不到省会一半的人口。
部分双核、三核的省,如山东、辽宁、福建、内蒙、江苏等,届时将会是
top2
、
3
的城市占据全省
1/2-2/3
的人口,其余城市的规模则将会小到无法相提并论。
关于这一点,塞冬在老家的一位好友已经有所感触,他说:
“
以前并没有觉得贵阳有多好,但现在去贵阳,发现商场里都挤满了人,而老家地级市的商场里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就几年时间,差距被实实在在的拉开了
”。
投资品、消费品和纪念品
说道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塞冬你这说法有点夸张了,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是移民国家,美国的小地方本来就是大农场没啥人。但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
小地方世世代代住满了人
,保定、阜阳这些大平原地级市,都是上千万人口,怎么可能会在几十年后缩减到相比省会不值一提的程度”。
塞冬对此的回答是:
老龄化
+
少子化
+
城市化将共同造就这种奇特的突变
我们就以著名的中原塌陷区人口大市阜阳和其省会合肥为例,我们先来看看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
一来一去,
10
年间,阜阳比合肥的人口优势减少了
164.4
万。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常住人口统计的是全量人口,也就是说,
大量城市化率很低的中老年人口会长时间作为阜阳的基数
。而另一点,中国的
出生人口在快速递减
,而这也将会神奇的改变人口分布,
如下表所示
,我们做一个简化的小模型来进行推演(不代表真实数据):
地域
|
2010年
|
2010年
|
2025年
|
全体人口
|
25-30岁青年
|
25-35岁青年
|
省会以上
|
10
|
3
|
3
|
省会
|
10
|
3
|
3
|
地级市
|
10
|
3
|
2
|
县
|
10
|
3
|
2
|
镇
|
10
|
3
|
1
|
村
|
50
|
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