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8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创意铺子  ·  5 秒带走牙缝肉渣,99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相见恨晚的吸尘器 清洁效果真nice!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拉夫劳伦新春广告太阴间,网友:每个元素都是冒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柏祥:观自在何如?贰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2-14 11:01

正文

有一个寓言是这样讲的:一对夫妻非常恩爱。一天,丈夫让妻子去地窖取一瓶酒。妻子去后不久就跑上来大哭大闹:你怎么在酒缸里藏了一个女人! 丈夫一听,觉得挺奇怪的,就跑到地窖,一会也跑上来暴跳如雷:明明藏的是一个男人,你做错了事还冤枉人。于时,两人吵闹不休。一位智者听说此事,来到两人面前,说带他们看看酒缸里面到底有谁。大家来到酒缸前,“咚”,智者把那只缸打破了——结果里面什么都没有。

夫妻俩都不知道缸中影是谁。

一监差解押一犯了法的和尚去另一监狱,随身携带公文一页、包袱一个、雨伞一把,和尚脖子上还套木枷一面。唯恐东西有遗失,监差就边走边念叨:和尚一位、木枷一面、包袱一个、公文一页、雨伞一把 ⋯⋯ 某晚,俩人路宿一客栈。趁监差熟睡时,和尚就把监差的头发给剃了,又把木枷套其脖子上,逃之夭夭。第二天一大早,监差一觉醒来,发现公文、包袱、雨伞、木枷都在,摸摸脑袋,和尚也在,于是就起身继续赶路,依然边走边念叨:和尚一位、木枷一面、包袱一个、公文一页、雨伞一把 ⋯⋯ 走着走着,监差突然大呼:和尚、公文、 包袱、雨伞、木枷都在,那“我”到哪里去了?我呢?

竟然已达到了无我的境界,难得!

石买生先生在他的作品《哲学的起源》中写道:我抱着两岁的女儿爽站在穿衣镜前。镜子里出现两个人像。“爽,看镜子里是谁?”“是爸爸”。 “还有谁?” “妹妹”。我笑了起来。两岁的孩子,面对镜子,认出了爸爸,却认不得自己。看来,人一生下来是从认识他人开始,再回过头来认识自己的。而认识自己,却又是人生诸多问题中最难的。难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面对人生的疑难,发出了“认识自己吧”。我想,认识自己,大概就是哲学的起源。

三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有人从来就没有认识过自己,有人已经迷失了自己,有人还没有发现自己。世人,有的在观市场行情,有的在观别人脸色,有的在观财源滚滚 ⋯⋯ 多是在观察研究外部的客观世界,改造外部客观世界,就是看不到自己。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正如王阳明所言,“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鬼难破”。 所以从今以后以时时提防心中之贼,随时随地要把心中之贼捉掉。

再次重审:要想“观世音”,必先“观自在”。“自”即本人,“在”即存在,“观自在”即审察自己的存在。世人最终要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学会审察自己。观自在菩萨是谁?观自在菩萨就是能观照自心,不为世间或出世间的万物所动,心中常能住寂,又能悲天悯人,以大觉有情为己任,自己已经得到解脱无碍,并能使他人也得解脱无碍自在者。

我们知道,一些人因眼睛辨识不出颜色而称之为色盲。假如一个人对红色色盲,那他的一生中就没有红色,但外部世界的红色依旧存在,所以不要“色”盲,因为看不到的不一定就是没有。色盲者眼中的缺色,并非这个世界没有这种颜色,而是“心”里没有这种颜色。透过色盲,我们不难发现:从存在论讲,客观先于主观;从认识论来讲,主观决定了客观。“心”里没有,就永远发现不了外面的有。因而有的人还活着,但是已经死了;有的人已经死了,但永远活着——就是这个道理。众生总是凭自己的认知说话的,因此说的都是他自己所认知的那个,而不是那个本身。但我们都认为自己的那个就是那个本身。

“亲爱的朋友,你以前是否见过我?”

“对不起,没有见过,今天我是第一次看您的微信公众号。”

这位朋友回答是否正确?的确他是第一次看我的公众号。但这表明我们都在犯同样的错。“第一次”之前就是没有吗?那我问大家,今天早上我们来去上班的路上经历了多少,有多少人与我们擦肩而过,又有多少的树木花草,不胜枚举,但你知道吗?所以,经历的、感觉的与现象各不相 同,现象与事实也并不一致,感觉一定少于事实。各位朋友,这个世界我们了解的东西太少了,我们不要轻易地说出“绝对不可能”。否则,那这只是你的不可能,而不是事实的不可能。以前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不都变成了“可能”?因此,不要用我们的“不可能”去衡量事实的“不可能”。此时,最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没有给出主观的判定,否则一定是我在说“我”的话——自言自语,而不是让事实说话。著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曾说过:“在科学上,几乎每件事都是超过你直接经验的。世间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但他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