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记杂货铺
《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开了个杂货铺,这里有各种杂货:关于互联网的观点与评论,关于产品与运营、会员与积分、职场,同时提供跳槽的机会,当然还会没事儿扯个淡。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这下方便了!生态城新增4处公交卡自助充值地点 ·  12 小时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运营总监实战手册3.0》包邮送,真香!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限时免费!加入「运营资料共享群」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记杂货铺

说说这几年做教练的一些故事和感悟

张记杂货铺  · 公众号  ·  · 2024-12-26 11:57

正文

我的创业始于教练。

什么是教练?教练其实就是赛场外的眼睛,帮场上的运动员看清楚外部的局面,发现运动员的技术上的弱点,帮助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改善技术弱点,理清竞争和内部事务的优先级,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赢得胜利。

说白了,教练不下场,但教练要帮助被教练者获得力量、勇气和争胜的决心。

2019年,我教练了第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在上海,老板是做传统行业的,一个非常窄的行业——施工图深化,但是老板很厉害,带着团队做到了国内的隐形冠军,有钱了,就开始尝试做互联网业务,想要为建筑设计师做知识服务,我教练这家公司业务的时候,已经亏了2年,最终我陪伴了这支创业团队3年多,终于到2023年的时候,扭亏为盈,利润做到了180万的样子。

这可能是我教练企业最成功的例子。

为什么能成功,我觉得取决于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一,老板非常信任我。这个信任,一开始是作为中间人的朋友的链接;后来是他发现,我在非常认真的做翻译官,翻译他的战略给互联网背景的同学听,也试图给他翻译清楚,为什么互联网背景的同学要做那些动作。

第二,母公司是持续盈利的,所以老板有钱可以贴给创新业务,并且不焦虑创新业务的盈利节点,只需要看到业务的亏损在收窄。

第三,老板自己虽然不懂互联网,但是他的决心很充分——一定要做成这个设计师的知识服务平台;而认知也足够支撑——内容创业的变现一定要和时间做朋友。

那么再来说说失败的例子。

2023年,我教练了一家公司,在西安,做MBA考试培训的。说失败了,我自己复盘,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创始人对我的信任不足以让我改变他的认知。其实我也能理解,因为我主推的是传统教培的逻辑,销售团队必须要有绩效激励,要形成狼群一般的战斗力。但是习惯成自然,毕竟过去几年,都不依靠绩效激励,一个外来的和尚的说辞,不足以撼动多年养成的习惯;

第二点,我进入前错估了市场与真实的经营状况。这家公司其实经营状况挺不错的,只是因为投资方的对赌要求,所以必须要在短期内提升业绩,但是因为我错估了市场容量(本以为他们只是占20%左右的市场,但其实已经占了30%,甚至因为考研人数的减少,这个份额反而提升了更多),所以决策了错误的实现路径(高市场容量下提升业绩应该力主提高客单价,但是我错估了,于是选择了提升流量,但销售改革的阻碍,和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无法短期提升转化率)。

这两个案例当中,让我学到了什么呢?

第一,公司要发生变化,必须是一把手发生变化。公司要前进,一定是一把手的认知获得了提升。公司如果会衰退,那么也一定是一把手的决策出了问题。

第二,因为第一点,无论任何咨询或者教练服务,一定要做到的是一把手的无条件信任,在这个信任构建过程中花费的功夫越多,越容易真正影响一把手的决策,从而真的推动业务。

在和一把手的交往和交流过程中,我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一把手的孤独、压力与左右为难。

在员工面前,在外人面前,一把手永远是光芒万丈的,从来没有一把手会在员工面前说:我错了。

因为,这是对职位权威的摧毁。没有了职位权威,其实很多一把手并不比明星员工的技能更强,于是就会连带摧毁能力权威,最后只留下了管理权威,因为一把手看你不顺眼是真的可以让你滚蛋的。但只有管理权威的一把手,实际对公司的掌控就已经不但羸弱,而且无效了。

但是一把手的压力又是确实存在的,不是面对特别信任的人,他们是无法把压力传导出去的。可是迫于一把手的管理权威,真正要赢得一把手的信任,要么你是特别知根知底的对象,要么你是毫无瓜葛的陌生人。

这就造成了一把手的左右为难。

我请了教练,但是我能不能把所有的真话都讲给他听?

我请了职业经理人,但是我能不能相信他对待公司会像我对待儿子那样上心?

我的合伙人,他们会不会发现我的脆弱,找机会背后给我一刀,把我踢出局?

我需要帮助,但我害怕的是用我的身家来交换对公司的帮助。

所有这些,我都理解,因为我们不是机器,无法做到全然的客观,我们只能是利弊权衡之后的退而求其次,因为这样才能安全。

这几年,我还教练过个体,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陪我的教练对象和她的CEO与合伙人对话的场景。

我和另一位教练成为了见证人。

我们一起看这位CEO和他的亲密战友画画。我们希望用画画,揭示他们对对方的态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