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马路青年(ID:
maluqingnian
)
中国农村的刷墙广告,蕴含着近二十年的商业发展史和消费趋势。
我把这发展史大致分为四阶段,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道理。
借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东风,先是大型家电荣登墙面。
这十二个字讲明白了一件事儿:这车够大,可以和情人在里头车震。
哪家妻子看见这条广告,会让丈夫买奥德赛,想被绿不成?
“霸道”这句广告,有些挑逗,还能读出一些霸道的意味,倒是比较符合这款车的“ 车设”。
以前生不出孩子要去求神,后来“不孕不育”这个词刷到农村的墙上,并成就了一个极大的医疗市场。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电商、智能手机和线上二手车市场。
有的选择卑微套近乎的姿态,耐心引导:雷啊雷啊,打折哦。
京东这边字少,也是劝说的姿态,但细品有点绑架的意思。
二手车市场也是血雨腥风,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优信二手车等等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在电视台、综艺节目里较劲。
但是有些平台剑走偏锋,选择开拓农村市场,于是有了这样的奇葩广告。
直播混战那两年,还有抓住 “娶妻难”这个问题说事儿的。
相应的,直播里的整容脸看多了,整形医院就坡下驴走进农村。
墙体成为广告载体,历史并不算长。不过漫漫历史长河中,墙体一直是重要的宣传工具。
灰瓦之下,土砖之上,工工整整的一笔一划,藏着一些时代缩影:
如今,农村刷墙标语,仍旧承担着一些政治宣传的作用,但更多地被用到了商业宣传里。
以前的人,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那呆板破旧的墙体,竟然可以成就一套纯熟的商业体系。
2001年,胡伟创立了一家公司,靠办公自动化软件、给一些大公司提供礼品和促销赚了些钱。
8年后,一些大企业找胡伟帮忙做“家电下乡”推广活动,胡伟才建立起了“刷墙巨头村村乐”的雏型。
但直到2013年,村村乐积累了很多农村资源、农村用户才开始商业化,深耕农村,走上疯狂的刷墙之路。
相信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知道,每个村都会有几面平整的墙体,比如居委会的办公楼、村小和小卖部的外墙、条件稍好的人家楼房……显眼,位置极佳,周边人来人往。
村村乐依托“网上村官(或称网络站长)”把各村的墙体整合起来,发展到2016年,村村乐已经笼络了全国32万“村官”。
企业来投单子,村村乐找到“村官”,预付部分费用,“村官”拿到钱去找村级合伙人按照要求把广告刷到墙上,拍照换尾款。胡伟表示,企业付出的广告费用,由村村乐、“村官”与村级合伙人平分。
靠着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为各种企业打开了农村的广告市场,也使咱们村里人接触新产品不再是靠着无聊的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