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美国公司的生意模式和业务进展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美国军工之休斯(五)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美国  · 2019-05-19 13:35

正文

周小康先生的系列文章,版权归他本人所有。

关于休斯系列,请参阅: 美国军工之休斯(一)天才还是废柴 美国军工之休斯(二)雷达大战 美国军工之休斯(三)进击的巨人 美国军工之休斯(四)卫星帝国


全民装锅时代

让休斯公司暂时缓过一口气来的还是卫星业务,其新产品是1980年代末最先进水平的HS 601通信卫星平台,终于实现了多年前梦想的三轴稳定。其实,1970年代中期三轴稳定技术就走向实用化了,但休斯公司的传统设计很赚钱,所以赚到三轴稳定卫星平台反而晚了。HS 601重量超过4吨,是当时最大最重的同步通信卫星。这个重量等级什么概念?这已经超出了中国长征2号捆运载火箭(CZ-2E)3.5吨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但是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最主流的阿里安4就可以(44L是4.72吨,44LP是4.22吨)。所以中国航天承揽国际发射任务,当时主要是和劳拉公司合作,它们家的同步通信卫星没那么重。中国航天要到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才拥有5.1吨的同比转移轨道运力,但1996年2月15日第一次发射Intelsat 708星就失败了(就是那此著名的火箭起飞坠地爆炸事故)。所以别老是怪别人封锁,本身中国当时也没能力在潮头冲浪。

图注:休斯HS 601通信卫星平台

HS 601拥有更多的推进剂和在轨寿命,更多的转发器和通信容量,可以让客户赚更多的钱。这是必须的,因为1980年代末海底光缆出现了,1988年第一条跨大西洋海底光缆TAT-8投入使用,能够提供大得多的电话通信容量,通信卫星必须要和海底光缆竞争。光缆带宽实在太大,通信卫星无论如何也无法何其竞争。随着1990年代全球互联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海底光缆成为了最主要的洲际通信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通信卫星的死亡,在电视转播方面它依然是统治性的。1990年代中期之前的互联网多媒体内容还非常有限,一直要进入到流媒体时代后,才在视频上能叫板通信卫星。从中看到商机的休斯公司决定自己亲自上阵,于1993年成立了DirectTV,这家公司的名号今天已经非常响亮。休斯公司的逻辑是摆脱微波地面站的束缚,让家庭用户自己去装锅。

实际上,DirectTV并不是第一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早在1981年,斯坦利·哈巴德(Stanley Hubbard)建立的美国卫星广播公司(USSB)就开始这么做了。紧随其后的休斯通讯公司(Hughes Communications, Inc.)也开始复制这种商业模式,两家公司处于竞争关系,卫星覆盖范围也相同。但是USSB只有5个频段,但财大气粗的休斯通讯有多达27个频段。在模拟时代频段就是资源,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到1980年代末,通信卫星已经可以转播MPEG-2格式压缩的视频。MPEG-2意味着能达到DVD图像质量,当然当时还没有DVD,DVD本质是在和VCD大小相同的12厘米直径光碟上,存储LD大碟图像质量的视频内容。加上录像带租赁市场,很容易理解,为什么VCD在国外不流行,在中国却通过盗版滥大街。

图注:DirectTV的锅(请依法使用)

休斯公司深知内容为王的意义,所以在1990年怂恿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一的全国广播公司(NBC)、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以及有线电视网运营商Cablevision一起组建合资公司。但这一倡议最后没有得到成功,于是休斯公司单独组建了DirectTV。1994年6月17日,DirectTV正式开展提供服务,虽然只有两颗卫星,只够覆盖美洲地区,但却有150个频道。而且它们家的锅只需要18英寸,售价才700美元,而之前的大锅要3000美元。结果DirectTV只半年就吸引了50万客户,头三年仅在美国就斩获了超过300万客户,这相当于全美第五大有线电视公司的规模,有线电视苦拼了20年才达到这个规模。除了新闻类节目,DirectTV赚钱主要靠预付费电影,休斯公司向其供给了大量片源,每个锅可看50~60个频道。到1997年,美国每个客户平均要付44美元/月给DirectTV,这还不算卫星天线和解码机的初装费。

图注: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闻集团一度控制了DirectTV。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剧变之后各国经济在转型中弄得一塌糊涂,可以说许多死去但没有活来,反而是民主搞得欲仙欲死,否则叶利钦怎么会炮打白宫(俄罗斯杜马大楼)。长期生活在铁幕背后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却异常强烈,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不亚于今天国人科学上网,这样装锅就成为了一种潮流时尚。有一部叫做《再见,列宁》的荒诞电影,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情况。更不用说,亚太地区的经济正在蒸蒸日上,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影视和体育节目,观众都有非常浓厚的收视兴趣,这给了DirectTV异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中购买力最强的当然要数日本市场,虽然买入平成年代的日本正在承受泡沫经济破灭之苦(漫长的苦日子其实在后面),但逃避现实的娱乐之风正在滋长。问题扇,日本市场虽然相当庞大,潜在规模4200万户,但一贯相对封闭,DirectTV就联合8家日本企业共同发展业务。休斯公司凭借DirectTV成功变身传媒巨头,1995年之后销售收入每年都超过150亿美元,利润率则超过10%。当然,在一些地区,比如拉美和加勒比海,DirectTV也做有线电视市场。

2000年的时候通用汽车仍然贵为财富500强之首,自从1986年开始通用汽车就一直霸占着,而这一年恰好就是休斯并入通用汽车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随着互联网泡沫走向破灭,通用汽车在经历1990年代末的短暂辉煌,再次陷入业绩下滑的局面,财富500强的第一把交易也让位给埃克森·美孚。股东要求管理层出售DirectTV,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看上去是最理想的买家,默多克本人也很有意愿,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控制的英国天空电视进一步扩张市场份额。但谈判没有获得成功,通用汽车去找了其他下家,但却遭遇了反垄断调查。在那个年代反垄断声浪非常高,连微软都不得不做出妥协。转了一圈后,DirectTV最终还是卖给了默多克,时间已经到了2003年。关于DirectTV暂且打住,因为我们讨论的主要还是军工,1997年通用汽车就已经把休斯公司的军工业务给拆分出售了,当时军工和宇航行业的并购混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必须要从两家汽车巨头说起。

斗转星移

休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军工宇航业务板块,分别是雷达、导弹、卫星。在1990年代,除了雷达业务竞争关系还相对稳定外,导弹和卫星业务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剧变,这主要是一系列并购所导致的。从1960年代开始,休斯公司在卫星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始终是福特宇航,有意思的是在1980年代末期,两家太空巨头的东家是两家汽车巨头,同是百年老店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1987年开始劳拉公司便不断出手,一开始是相对较小的固特异宇航,到1990年收购了福特宇航。劳拉公司1972年濒临破产边缘,被伯纳德·施瓦茨(Bernard Schwartz)捡了皮夹子。但城头变幻大王旗,通过反复的并购,20年之后已经变成了休斯公司的主要对手。福特宇航之后就是通用电气,1992年通用电气的宇航业务被卖给了马丁·玛丽埃塔。卖掉宇航业务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熟悉的杰克·韦尔奇。在洛克希德和马丁·玛丽埃塔合并成洛马后,通用电气的卫星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军用卫星领域分流了休斯的大量业务。

图注:杰克·韦尔奇无疑是上世纪末最著名的企业家,所有工商管理课程中都要讲授他的案例,他对通用电气的减肥手术就包括卖掉宇航业务,不过作者认为他退休后主要成了卖书的。。。

相比卫星业务的对手们只是换了个新东家,导弹业务的整个竞争环境则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混乱。在1980年代,通用动力、福特宇航、休斯、雷神、马丁是五大导弹巨头,麦道不在这五巨头之列,虽然也有AGM-84“捕鲸叉”这样的王牌产品,但其导弹业务要稍微小一些。1990年福特宇航被卖给了劳拉公司,1992年通用动力被休斯公司收购后,导弹五巨头就变成了休斯、雷神、劳拉、马丁四巨头。由于劳拉还有通信卫星业务,是休斯公司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两家资源互换后,休斯公司突然面临了两条战线:导弹业务上必须面对和通用动力同级别的洛马,卫星业务上则要面对资金突然变得异常充沛的劳拉公司,以及拥有前通用电气宇航的洛马。好消息是,由于和中国航天合作过于密切,美国政府开始敲打劳拉公司,这对其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但自己的东家通用汽车,并不愿意砸钱给自己硬扛洛马,这意味着可能是时候给自己找个新东家了。



图注:伯纳德·施瓦茨是劳拉公司崛起的操盘手,他也是克林顿核心圈子成员,其他人还包括来自高盛的罗伯特·鲁宾和亨利·保尔森,来自美联储的格林斯潘、盖特纳、伯南克,来自学术圈的劳伦斯·萨摩斯,这些人当中包括两位美联储主席和四位财政部部长,除了施瓦茨不是之外。

最后日子

其实在1990年代中后期,通用汽车就有意抛弃休斯公司了,因为已经不再需要军品业务来粉饰报表了。随着美国军工企业的连番大并购,通用汽车要想让休斯公司能继续坐在牌桌上完,就需要把整个通用汽车一起押上去,这就有悖当初收购休斯公司的初衷了,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1997年,通用汽车将德尔科电子从休斯电子剥离到自己的零部件厂商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这意味着军品业务插标待售,可以给客户一个更加干净的业务部门。而对潜在的收购对象来说,休斯公司的体量相当有吸引力,一旦吃下就可以让自己跻身寡头之列。此时,门外的野蛮人也适时出现了,这这就是同属带军用电子和导弹巨头,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竞争对手的雷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