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需要识别和承认自己的情绪,它能反映你很多内在行为的动机。
我们时常劝人“别想了”、“看淡点”,实际很多事我们自身也很难做到一笑了之。
不要强调一味压制情绪,有时你刻意想消除某种情绪,最终情绪的小炮仗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也不要总说“忘掉悲伤”、“放下愤怒”、“抛弃恐惧”等,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有的情绪都对你是有保护意义的。
有破坏性的是我们拒绝情绪所传达的需求,或者对情绪错误的处理方式。
情绪是一种我们应对生活的天然算法,这个算法虽然不精确,比如它会过于悲伤、过于满足,但它能帮助你意识到一些理性思维所刻意忽略的东西。
你要解析这个算法,然后优化它,最终喜怒有常、喜怒有度,情绪会成为你人生奋斗的好帮手。用佛教的话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曾经我去偏远山区支教时,由于前日暴雨,公路遇到了塌方。当我们想倒回去时,才发现后面的路也堵了,于是我和开车的苏老师一起被困在了路上。
老苏表现的特别淡定,可能他经历了很多次吧。他点了一根烟,下车和其他被困的司机聊天去了。
我在车上就显得焦虑无比,我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死。我拿起手机,输入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号码,给抛弃我的前任发了条消息。
“我在去支教的路上遇到塌方,也许我再也回不去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消息发出后,自然是杳无音讯,我一度在内心里责怪她狠心,悄悄地在车上哭了起来。
当老苏看见我的糗样时,笑着递给了一袋面包。
“哭啥呀,想学生了吗?我刚打听了,乡里已经派人来疏通了,过几个小时就能走了。你先吃点东西,然后睡一觉。”
正如他所说,过一会路就通了,那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太矫情了。在嘲笑了自己一番后,我认真思考了情绪出现的原因。
其实,我也知道这次的情况并不危险,可为什么我有意识忽略了这一点,把自己的弄得很焦虑呢?
答案不难得出,因为我想为自己的支教经历,附加一点戏剧性的色彩,这会让我看起来更加具有奉献精神。
那我为什么不发给父母,要发给前任呢?
因为我潜意识知道她并不会回,这样就更为我的内心戏,增加了一点悲情的色彩。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我一个不易觉察的内心需求:我渴望被人关注,渴望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刻意把自己置身于创伤性回忆中,只是为了再现自己那种蜷缩在角落里的安全感。
显然,我带着这样的思想去支教是不行的,支教不是我人生的功勋章。而我需要像苏老师一样,在这段经历去学习、去探索,将自己从过去的痛苦循环中解救出来。
在一个远离了我本来生活的地方,处理掉某些创伤经验,
于是,在支教的这一年里,我和当地师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开始在网上写作,一年来拥有了数十万的读者,我感到高兴。
正因为我理解,自己和别人都渴望被关注,所以我喜欢跟人说“知道吗?我觉得你超厉害!”这份对人的真挚认可,让我收获了不菲的友谊。
我们所有向上拼搏的动力,都来自我们对生活的接纳和尊重。当我们有能力爱自己和爱他人时,我们就在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