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在我国,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象牙制品,
没有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牙雕技艺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独树一帜的水平
。
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商以后牙雕工艺在经过汉、唐等朝代,技艺愈发精湛,雕刻技术也愈发精美。
至宋代象牙雕刻已有相当规模,皇室、官府专门设置了皇家工艺品作坊——文思院,到了明清时代,牙雕工艺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牙雕发展的鼎盛之势。
牙雕经过几千年文化的积淀,经过历朝历代大师心血创作,缔造出一件件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神奇佳作。牙雕也以其材料珍罕性和雕刻技艺的精湛,成为中国艺术品领域独树一帜的骄傲。
1974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总设计,牙雕作品《壮丽山河展新容》(又名《成昆铁路》),被中国作为礼物赠给联合国。
1984年“成昆铁路”牙雕与当时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作为象征人类进入宇宙、征服自然的3件划时代物品,被授予“联合国特别奖”。
一件牙雕艺术品要经过三大步骤:凿活、铲活和磨活。“凿活”就是牙雕的选料和设计。选料俗称“开象牙”,据说这一道手工要求的标准比“开玉”的难度系数要高很多,是最重要的一步。“铲活”也就是雕刻,是象牙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象牙的雕刻十分讲求神韵,高超的雕刻工艺不仅能塑造完整细腻的造型,更可贵地是将人物、动物的神态和丰韵展现出来。
“磨活”是牙雕的最后一道工序,采用天然的“搓草”和“光叶”打磨,利用叶子本身细细的纹路既能还原牙本身的晶莹润泽,还不会损坏象牙。
1989年10月,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在瑞士通过决议,决定从1990年1月18日起执行禁止象牙原料及制成品贸易的禁令。象牙雕的禁售是中国政府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决心的郑重承诺。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牙雕技艺历经千年风雨,渗透了一代代手艺人毕生的才思与汗水,一纸禁令,曾一度让牙雕陷入困境,大量的雕刻师面临“
无牙可雕
”的尴尬局面,牙雕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
直到猛犸象牙的出现
。
猛犸象灭绝于一万多年前的冰河世纪,猛犸象牙在极寒的西伯利亚冰川地带得以保存至今。
猛犸牙体积比现代象牙更大,且
色泽古朴更容易发挥与创作,让雕刻师精湛的技艺得以施展,现已被公认为“
当今牙雕艺术传承最好的原料
”,因其合法和不可再生等特点,备受市场推崇。
昔日“
帝王
祈福国宝”
今日“旺家旺业聚财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