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杜蒙
/
编译
【知远导读】本文编译自
2024
年
12
月
3
日乌克兰“
DARYO
”网站刊载的文章(作者:乌学者萨比罗娃·波琳娜),简要介绍了俄罗斯“榛子”导弹突袭乌克兰第聂伯罗事件相关情况,并系统梳理了西方专家对于“榛子”导弹战术技术性能和战略影响力的分析评价。
2024年11月21日,俄罗斯使用“榛子”导弹突袭第聂伯罗
2024
年
11
月
21
日,俄罗斯武装力量首次使用最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突袭了乌克兰中部重镇第聂伯罗(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事发当晚,俄总统普京专门发表公开讲话称,这是一种“无法拦截”的高超声速导弹,代号“榛子”。此次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巨大震动以及对于“榛子”导弹战力的广泛关注。
第聂伯罗突袭,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次第聂伯罗突袭针对的主要目标是乌克兰“南方机械制造厂(
Yuzhmash
)”,这座工厂曾是前苏联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专注于导弹武器和航天装备的研发生产,如今由乌克兰武装部队用于保养和维修西方提供的重型装甲装备。
综合各方消息,这枚最新型“榛子”导弹的发射地点是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该靶场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一直作为弹道导弹试验场,
1947
年
10
月
18
日,苏联正是在这里首次发射了仿制的德国
V
-2
导弹。从靶场到第聂伯罗的距离约为
800
千米,而“榛子”导弹的飞行时间仅为
15
分钟,其超快的速度和超强的机动性可以令大多数现代反导系统——包括美国部署在欧洲的反导系统——都形同虚设。
对于第聂伯罗突袭的结果,乌军方高层表示,“榛子”导弹造成的损失极为有限。然而,这种新型导弹投入作战使用的事实却引起了西方军事分析人士的极大关切。从此次突袭的过程来看,“榛子”导弹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战术特点:
一是升高弹道。
“榛子”导弹是沿着一条升高弹道发射的,高度约为
2000
千米,这种发射方式可以缩短射程,确保击中距离发射地点(卡普斯京亚尔靶场)
800
千米的目标,同时,弹头以非常陡的角度进入大气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被拦截的风险。
二是多目标杀伤。
“榛子”导弹配备可分离式独立制导弹头(据乌克兰消息人士称,在打击“南方机械制造厂”时,“榛子”导弹携带了
6
个这样的弹头),能够分别投掷到不同区域,从而有效地毁伤大型目标或基础设施。
三是有限破坏。
乌克兰高级官员表示,之所以此次“榛子”导弹的杀伤力不大,是因为弹头中并未装填炸药。另外,俄总统普京也表示,“榛子”导弹的优先打击目标是由俄罗斯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选定的,其中包括乌克兰国防企业、基辅决策中心等,俄方承诺提前警示平民和友好国家公民离开危险区域,以尽量减少人道主义灾难后果的发生。
可以说,“榛子”导弹的横空出世,不仅是对乌军首次使用美、英导弹袭击俄库尔斯克和布莱恩斯克州的直接回应,同时也是在向西方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即俄罗斯已经做好了应对俄乌战场更大压力的准备。
塔斯社从外交部门获悉,在俄“榛子”导弹袭击第聂伯罗事件发生后,北约国家外交部长立即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会议,专题讨论了“榛子”导弹对于北约自身安全以及北约对乌支持立场的潜在影响。虽然北约并未发表官方评论,但从这次非正式会议的情况来看,北约已显露出对“榛子”导弹的作战使用深感不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还有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即没有提前公布议程。对此,部分专家认为,这与北约内部机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包括新任秘书长马克·吕特在内的领导层发生变动不无关系。
2024
年11月21日,“榛子”导弹从俄罗斯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发射升空后朝第聂伯罗方向飞行的轨迹
“榛子”导弹的首秀,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关于这种武器研制或试验的任何报道。据专家们推断,“榛子”弹道导弹可看作是基于
RS
-24
“亚尔斯
(
Yars
)
”导弹研制的
RS
-26
“边界
(
Rubezh
)
”导弹的升级版。
“榛子”导弹的技战术性能
根据非官方数据,“榛子”导弹的弹头重量约
1.5
吨,最大射程达
5500
千米,速度超过马赫数
10
(
12380
千米
/
小时),可携带总当量约为
90
万吨的核弹头,能有效毁伤受到严密保护的深层目标。其具体作战特点包括:
打击深度大
,能够穿透
4
个加固层后摧毁目标;
打击精度高
,不仅能够打击军事设施,还可以打击国防工业企业;
打击速度快
,根据乌克兰方面测得的数据,导弹攻击末速度甚至达到马赫数
11
,完全可以突破绝大多数现代防空系统的拦截。
“榛子”导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榛子”导弹配备了可分离式单独制导弹头,可保证释放出的多个弹头迅速分别射向各自目标。具体而言,这一性能是通过导弹射击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来共同实现的。
一是导弹发射
:导弹在一级发动机的驱动下升空,尔后加速进入预定轨道;
二是一级分离
:一级发动机工作结束并关闭后,自动分离,抛掉燃烧的发动机和空油箱;
三是弹道飞行
:携带单独制导弹头的导弹头体分离,沿着太空轨道朝目标方向继续飞行;
四是投掷弹头
:在飞行末段,单独制导弹头借助弹载制导系统的指引分别射向各自的目标。
拦截“榛子”导弹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凭借无与伦比的高超声速和高机动性,“榛子”导弹展现出了极高的突防能力,可实现在短时间内打击远距离目标,特别是在大规模突击的情况下,数十个弹头同时释放,几乎可令所有反导系统的火力通道瞬间达到饱和。鉴此,俄总统普京始终强调,“榛子”导弹是“无法拦截”的。
然而,西方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表示,如果“榛子”导弹果真那么可怕,俄罗斯早就投入实战应用了,正是因为它没有那么可怕,而当前又不得不使用它,所以俄总统普京才一再强调它的可怕性。专家们还指出,使用以色列的“箭
3
”和美国的“标准
-3
Block
2
A
”等现代反导系统,可以实现对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只不过这些反导系统针对“榛子”导弹的反制能力还有待实战检验,效果到底如何,暂时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萨德(
THAAD
)”系统,即“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理论上也具备拦截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但每套高达
12
亿美元的造价以及实战检验的缺乏,使其不大可能作为反制“榛子”导弹的手段,而乌克兰从美国手中获得这种昂贵武器系统并用于对抗俄罗斯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况且,像大多数反导系统一样,“萨德”系统也尚未做好有效反制“榛子”导弹的充分准备。
旧导弹技术的重新包装?
西方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俄罗斯领导人强调了“榛子”导弹的创新性,但实际上,其总体设计还是基于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
美国詹姆斯·马丁防核扩散研究中心
(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
东亚防扩散项目主任杰弗里·刘易斯表示,“这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些成熟方案的重新组合”。另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数据,“榛子”导弹是在“
RS
-26
”的基础上研制的,后者是一种未被列装过的中程弹道导弹。简单地说,新版本移除了一级助推器,虽然缩短了射程,但却为实施点状打击提供了强大支持。
此外,对于俄方在对乌作战中使用携带常规弹头的“榛子”导弹,也引来了一些争议:一方面,是成本太高,导致大规模使用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容易与核打击相混淆,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风险增加。不过,无论是“旧技术的重新包装”,还是生产成本太高,都丝毫不会影响“榛子”的强大威力。退一步讲,如果“榛子”真的是“亚尔斯(
Yars
)”导弹的简化版,那么它的造价反而会低廉得多。
《中导条约》失效背景下,“榛子”导弹有何象征意义?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使用未搭载核弹头的“榛子”导弹,在破坏力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战术核武器。当数十个自动分离的弹头以每秒钟约
3
千米的速度攻击目标时,爆炸所产生的温度可高达
4000
摄氏度,位于爆炸中心周围的一切都会瞬间支离破碎,化为灰烬。如此强大的威力,在对北约成员国构成直接威胁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西方对《中导条约》失效后果的担忧。
《中导条约》的签订与失效
作为冷战结束的主要标志之一,
1987
年
12
月苏联和美国共同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规定美俄销毁射程介乎
500-1000
千米的短程导弹,以及射程介乎
1000-5500
千米的中程导弹,并包括导弹发射器。
根据《中导条约》,苏联销毁了
RSD
-10
“先驱者”、
R
-12
、
R
-14
、
RK
-55
等中程导弹及
Temp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