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梨视频
资讯短视频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梨视频

冒牌教授魏新河,多重身份行骗多年,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梨视频  · 公众号  ·  · 2024-07-06 19: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7月4日,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称,自2022年以来,该局工作人员魏新河出于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至少从2021年起,魏新河便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参加各大高校、学会、协会组织的会议,甚至担任发言嘉宾。同样,这些身份也有真有假,其中,辽宁理工大学、辽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等均为杜撰。


魏新河受邀高校会议负责人 刘诚称,“我们以前从未听过有人冒充高校教授之名参会,因此核实了很多次,一直很怕因为我们的失误导致得罪了老师”。


此前,文旅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曾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行动,对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举办的各类论坛活动进行整治。




/ 多重身份“魏新河” /

据南方锦州市草原与林业局工作人员,辽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辽宁辽锦生态旅游中心主任,辽宁理工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体育学院老师,辽宁工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


这些不同的身份都指向同一个人,他的真名叫魏新河,但很多时候,他化名为魏鑫,或是魏新,出生于1978年10月。


2024年6月25日,有人将魏新河“伪造教授、官员身份参加多个学术会议”的消息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消息随后大范围传开。


2024年6月25日,邀请魏新河参加会议的一所浙江双一流高校负责人之一刘诚曝光了他。


刘诚将魏新河此前投稿文章上传到了免费的查重软件上,弹出的数据显示,文章中90%的内容都来自百度文库、百度百科、豆瓣等公开信息,属于简单的复制粘贴。他还发现魏新河邮件的落款与声称的供职单位不符。


“我们以前从未听过有人冒充高校教授之名参会,因此核实了很多次,一直很怕因为我们的失误导致得罪了老师。”刘诚回忆。


“他当时的态度很好。”刘诚他们决定,让魏新河前来参会旁听,并请他再次提交参会回执。 在这次会议更正后的信息中,魏新河使用了化名“魏鑫”,称自己为辽宁理工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讲师,并填写了“辽宁锦州古塔区人民街五段14号B座”作为通信地址。这是锦州市林草局的办公所在地,但根本查无此人。


/ “ 招摇撞骗”多年 /


据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网站消息,2022年12月10日,由法治浙江研究院主办的共同富裕法治保障机制论坛在杭州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主题研讨分成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俞燕宁教授主持,并邀请……辽宁理工大学魏新河教授作报告。

目前上述文章在官网已经无法找到。

2022年12月8日,2022年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工学院召开。当地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文章载明,“……辽宁理工大学等省内外数十所高校……共同参与研讨。”另有文章载明,“辽宁理工大学魏新河教授从运河文化视域分析了水浒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内在关系”,目前,上述文章已被删除。


事实上,早在2021年11月,王鹏作为会务工作人员就曾在一场学术研修班上遇到过魏新河, 魏新河使用的身份,为辽宁红海滩海洋湿地保护公园的工作人员。在一众参会者中,魏新河反复修改自己工作单位信息的事情给王鹏留下了印象。

不仅深谙湿地保护、钻研红色历史,过去几年,魏新河还以多种身份,参加了多个领域的多种学术活动。


/ 学校回应:活动和嘉宾邀请,学校内部有审核机制 /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众多知名高校领导出席。

此外,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9 所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学者在主论坛分享交流;36位来自不同院校的学者、博士生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博士生论坛、教育硕士培养成果展等四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作成果分享和经验交流。

而魏新河则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身份,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中进行了发言。


7月4日,潇湘晨报记者向四川师范大学求证此事,该校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相关的教师教育领域相关的年会、学术会议很多。她个人不清楚2022年的这次活动,也不清楚魏新河一事。“相关的活动和嘉宾邀请都有章程规定,学校内部也有审核机制。”



/ 真魏新河 /

7月4日中午,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近日,针对网络反映疑似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魏新河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身份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进行调查核实。

通报称,魏新河,男,1978年10月出生,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经研究决定,该局已停止魏新河工作。


/ 学术会议质量遭质疑 /


像魏新河这样的人能够轻易出入各类学术会议,是否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会会议的质量并不高?


有人说,“魏新河”参加的多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对线上参会的学者身份缺乏鉴别手段。“线上”不是让冒牌者存在的挡箭牌。甚至可以说,这位“魏教授”用自己的言行,无意之中也戳破了一些学术活动“皇帝新装”式的谎言。


事实上,这两年,不止一个人,也不止一家单位发现“魏新河”有问题,去年就有人发文称:魏新河的学校不存在,其提交的参会论文复制比高达95%以上,完全是抄袭。但结果要么是激不起波澜,要么只是取消其参加资格,最终不了了之。这也说明,关于这类冒牌学者和学术不端行为,有效且畅通的投诉、受理和惩戒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强化,冒牌学者的代价和成本,还是太低。


站在高校教授的视角上,人大外语学院教授郭英剑也不认同那些批判声音。在他看来,这一事件尚属特例。“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学者的一种共识。就是这样一位不知何种学术背景的人,居然愿意冒名顶替去参加各种会议。”


对于“魏新河事件”出现的原因,在郭英剑看来,主要还在于当前的学术会议采取通知型的广泛邀请,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分发,开放报名,因此任何符合条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可以提交论文或报名参加。


而在此之前,2023年7月,文旅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曾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行动,对于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举办的各类论坛活动中,打着官方旗号、假冒正规组织名义举办的各类“山寨”论坛活动;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出席情况进行不实宣传,误导公众的论坛活动;超出主办单位职能范围,主题交叉重复、内容空泛、导向有偏差的“表演式”“形式主义”论坛活动等形式进行清理整治。


来源:澎湃新闻、南方周末、央视网评、潇湘晨报


往期推荐

// 1

苏炳添回应无缘巴黎奥运会:没到最后一刻,不想放弃赛道,正进行系统治疗

// 2

中国公民菲律宾绑架案遇害者挚友发声:两人生前曾遭虐待,涉事公司回应

// 3

离世国羽小将张志杰姐姐再发声:追究到底,世界羽联已表态将彻查,林丹悼念

// 4

离世国羽小将张志杰姐姐再发声:追究到底,世界羽联已表态将彻查,林丹悼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