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逐渐临近,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沟通愈发频繁,这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每年开学前后,
都是“家长群缴费陷阱”的高发时
段。
不法分子往往会冒充老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在家长群内发布虚假的缴费信息,诱导家长转账。以下列举真实的案例,
提醒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
2024年8月12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公安分局天津路派出所接到陈先生的报警,
称其在“新生家长交流群”内被骗走3600余元。
陈先生回忆,当日“新生家长交流群”里的“老师”发送了视频会议邀请,他未多想便加入会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陈先生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并在网上
购买了两次“超市购物卡”,
以开通所谓的“校园一卡通”业务。
察觉到不对劲后,陈先生立即结束了视频会议,并紧急联系学校老师核实情况,最终确认自己遭遇了诈骗。
2024年7月中下旬,青岛市北公安宁夏路派出所接到辖区中学老师报警称:在16号下午,学校公众号发布了二维码建立班级群的通知。后有人冒用群中老师头像和昵称,
以老师的口吻发布收取学习资料费458元的通告,多名家长上当。
2024年1月13日凌晨,合肥警方陆续接到4名家长报警,称某学校一班级
家长微信群内有人冒充老师骗取学习资料费。
经调查,嫌疑人采用欺诈手段获取该班级家长群二维码,并通过扫码加入该家长微信群,将昵称及头像更换与群内老师信息一致,冒充老师发布群收款信息,
要求家长以发红包形式,预交600元资料费。
为了让家长尽快转账,骗子还声称前20名缴费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品德卡”,有部分家长误信谎言在群内向骗子转账,被老师和家长识破后,骗子迅速退群,家长们随即报警。
新学期来临
冒充班主任老师收取费用
这类诈骗往往会“卷土重来”!
请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这份防诈骗指南
擦亮眼防被骗!
防范“家长群诈骗”
1.
注意加强群管理,
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理出群。同时,要求群成员不乱发、乱点陌生链接。
2. 学校要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
规范收费渠道,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