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田田
来源| 凯叔讲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最
近,杨幂在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时,看到墙壁上挂着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5句话时,表情一下子变得十分严肃。
「当你对孩子说出这5句话时,是否想过它们的杀伤力!」
这个问题让很多人陷入了沉默。杨幂说:
「孩子也需要家长的认同和鼓励。」
「我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对我的孩子说这种话。」
如果父母都能不说伤害孩子话,那孩子真的是幸运,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就在六一前夕,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父母有意无意说出的一些话,仍然深深伤害着孩子。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孩子最讨厌听到的5句话,也遭到了近30万网友的集体「吐槽」,请家长们不要再说了。
想象一个场景:
上班累了一天的你,刚下班到家,想躺沙发上休息一会儿。
这时老板一个电话打来:
「快整理会议记录。」
「快写季度总结。」
你心里什么感觉?是不是恨不得立马挂电话?
其实,孩子上学并没有比上班轻松多少。
在学校马不停蹄地上了一天课,回到家后也想放松放松,却不停听到父母急吼吼地催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快去练琴」
,孩子不厌烦就奇怪了。
催促孩子学习,潜台词是在责备孩子:
你没有时间规划,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时间是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可以监督和引导,但是请不要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地催促,想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一位农民父亲骄傲地告诉邻座的人,他的女儿上了清华,儿子上了北大。邻座的人问他教育孩子有什么绝招,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原来,这位父亲没读过几天书,没办法教孩子,于是孩子每天放学,他就让孩子把老师讲的内容教他一遍,不懂的地方还向孩子「请教」。
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回到家可以当老师,学习兴致可高了,从来不需要人催促。为了给爸爸讲得准确,上课特别认真,回家后「讲课」和写作业都很积极。
这位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是他很懂得观察和尊重孩子,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没有人会喜欢每天被提着耳朵催着干这干那,有时间和孩子打响催写作业的「拉锯战」,不如把学习的兴趣和权利还给孩子。
昨天,闺蜜和她10岁的儿子吵架了,原因很简单。
孩子参加完小伙伴的生日派对,回家已经快9点,赶紧写作业。
闺蜜10点下班,看孩子还没写完,不分青红皂白就质问:
「怎么写到这么晚?」
孩子解释,她却不买单: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孩子一下就火了:
「我哪有只知道玩?妈妈你这样说一点也不公平。」
说完又生气又委屈地大哭起来。
闺蜜没有想到,一句看似连「批评」都算不上的抱怨,却让儿子如此生气。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句话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似乎也不会给孩子多大的心理伤害,为何孩子却很讨厌呢?
因为它是在给孩子的行为定性:
「你只知道玩,别的事都不干。」
因为一件小事,否定了孩子所有行为,他当然觉得委屈。
当孩子犯错,我们可以批评,但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错误,千万不能「一竿子打死」孩子的所有行为。
比如,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批评:
「起床真磨蹭,你
总是
这样。」
「怎么
老是
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
「为什么
又
欺负妹妹?」
请注意,这些话里面的
「总是」「老是」「又」
,就是在给孩子的行为定性,看上去并不是什么恶言恶语,却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全盘否定,不但起不到督促改进的作用,反而激起逆反心理。
下一次,不妨把这些话换成:
「
今天
是不是玩过头啦?
下次
注意时间。」
「
早上
起床有点慢,明天可以更快一些哦。」
「为什么
下午
欺负妹妹?」
你可能会说,孩子都是贪玩的,不许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他自然会不乐意,当然讨厌父母说这些话了。
其实不然。
真正让孩子反感的,不是失去玩乐的机会,而是家长的
「不许」
二字。
「不许」,就是父母把自己架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给孩子的是命令,不容反驳。此时孩子已经处在了不平等的位置,谈何尊重?谈何自由?谈何快乐?
有些时候,孩子的叛逆情绪,是被
「不许、不准、不要」
这些居高临下的命令激发出来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选100位志愿者,让他们闭上眼睛,然后下达命令:
「不要去想一个黄色的柠檬,不要去想这只柠檬的味道。」
结果呢,几乎所有志愿者都在想黄色的柠檬,以及柠檬有多酸。
这就是「不语言」的威力。
那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呢?
请把「不许」改成「可以」,在和孩子讨论后,加上一些限制条件。
可以看手机,但是只能玩30分钟。
可以吃冰淇淋,但是要在饭后一小时。
可以买玩具,但家里已经有的就不再买了。
你会发现,孩子的叛逆情绪会慢慢减少,而且渐渐有了规则意识。
身为父母,请时刻提醒自己:
孩子不需要居高临下的爱。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经常被父母骂「你没用」,是一种什么体验?
最高赞的回答让人心疼:
小时候,当爸妈骂我「真没用」「太笨了」的时候,我的心,我的身体都在抽搐。然后听着听着就心痛了,痛着痛着就麻木了,现在真的成为了没用的人。
侄女小时候特别爱跳舞,还喜欢表演给大家看。
可惜她有一位只懂得打击孩子的妈妈:
「你这就是一通乱跳。」
「连节奏都踩不上,真笨!」
久而久之,侄女对舞蹈的兴致渐渐败退。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鼓励她跳以前很擅长的「手指舞」,她刚伸出手做了一个动作,就不自信地问:
「是这样吗?」
没跳几个动作,她就放弃了:
「我太笨了,全忘了。」
然后失落地坐下,默默低下头。
她的舞蹈兴趣和热情,被妈妈的口不择言撕得粉碎。
很多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是敏感的、恐慌的、战战兢兢的,但同时,他们又很爱父母,不愿意怨怪他们,只是很努力让自己达到他们的要求。
父母的要求和孩子本身的愿望,产生分裂,日复一日地折磨着孩子,最后长成不自信的样子。
有时候,最伤人的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口不择言,伤害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