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给正商参略加“星标”啦,只需三步——
1.点击↑上方蓝字“正商参略”,进入公号主页。2.点击右上角“...”。3.点击“设为星标”。
“星标”后才能及时看到本号精心准备的封面和文章,现在动动小手指,不错过每一期精彩内容哦!
来源:骑驴旅行(qilvtravel)
转眼春节假期又要余额不足,但当我们意犹未尽时,有座城市这两天才算过大年。
而且,它还是中国过年时间最长的城市,长达46天,还每天都有不同的年俗,精彩异常!
这座
中国唯一过两次大年的城市,
就是福建·莆田。
一座被“鞋都”之名耽误太久的城市。
莆田人46天的“闹春”,
从腊月十六供土地公,
就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一直到二月初二打铁球结尾。
而这多半时间,
其实都在红火闹元宵!
©闽中先生
当然,莆田的春节习俗,
还不止于此,
我们不禁想问:
莆田人的春节到底有多好玩?
(令人羡慕ing...)
有一种过年,叫莆田!
最爱、最奇、最特!
说起莆田,我们总不免
联想到“假鞋”、“莆田系”,
但抛开这些负面标签,
这座距厦门1h的城市,
也有不少值得挖掘的精彩。
▲庙前街 ©蔡昊
它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
拥有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
是中原文明与闵越习俗交融地,
造就了一村一特色的新年习俗。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
热热闹闹的家庭氛围,
这浓厚的年味能击中每个人!
在这里,
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五日岁。
五日岁指的是:
大年三十围炉做岁,正月初四要做大岁,
红春联上有白额,正月初二不走亲。
©小红书:矿泉水
除夕之夜,莆田依照传统,
要关起门来吃年夜饭,
全家人围炉而坐。
值得一提的是做岁时,
长辈会给晚辈发大红包,
基本能过万,压岁钱也是全国第一。
©小红书:996
在这里,
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对联,叫白额联。
不像我们贴的全红对联,
莆田人的春联红纸顶端总会
留有约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
来表示心有余哀。
©闽中先生
但这种独特的习俗背后,
却是莆田人民一段悲痛的历史: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攻陷莆、仙两城,
杀害平民数万,百姓纷纷逃难山中,
直到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
逃难的百姓才回来收殓亲人的遗骸。
©蔡昊
所以莆田年初二是谢客日,
不像其它地方“回娘家”的习俗,
大家约定俗成不走亲串门,
反而会去踏青出游。
因为以前这天是的“探亡日”,
源自倭患以后,各家相互探问伤亡情况。
©蔡昊
大年初三,则是莆田传统的祝寿日,
莆田人在这天集中为家中老人摆寿宴,
宴请亲朋好友,向老人贺寿。
相传倭寇侵莆后,
幸存老人在这一日召集亲人,
大摆筵宴,庆劫后余生。
大年初四与初五,
莆田人要再过一次新年。
这次的庆贺之隆重,
甚至要超过了除夕夜和年初一。
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
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文娱活动,
各大祠堂也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人们也要跟初一时一样,吃线面,走家串户拜年。
©闽中先生
很多地方过完初五,
就慢慢闲散下来了,
但在莆田,精彩才刚刚开始。
莆田人的元宵节,
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五日岁过后,莆田
最火、最热、最长的元宵便开始了!
这里闹元宵的风俗,
可谓“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
从正月初六开始,
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
以不同形式闹元宵,
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初,
挑担盘、摆棕轿、圈灯、
踩炭火、冲海、爬刀梯...热闹无比,
让你看得热血沸腾,终身难忘。
©闽中先生
湄洲岛上,妈祖元宵
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活动。
这里是妈祖故乡,
岛上每座庙都会选择
在正月初八到正月底的一日举行,
朝拜进香者如海如云。
在元宵期间,
不同的村会抬出不同的神,
进行神灵巡游;
在供奉有梅妃的浦口宫殿里,
江东村民会在主殿内,
搭起15座高大的桔塔。
而在涵江延宁宫,
则是搭起高大的蔗塔。
©闽中先生
正月十五,新度镇锦墩村的
砂花迎神真的很浪漫。
晚上10点后,迎神队敲打铁锤,
铁砂火花飞溅到
路边茂密的荔枝树或龙眼树上,
火树银花不夜天十分绚烂。
©小红书:原木
正月十六,一些村子便会
抬着神轿,仰首闭目,赤脚走过火堆。
十八日南日岛上便会抬神冲海闹元宵,
表达了祈福驱邪、家家户户兴旺发达的愿望。
正月十九,莆禧古城
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爬刀梯活动。
赤膊上阵的男子徒手爬上高十余米的刀梯,
分三次上刀梯撒铜钱,
据说捡到铜钱带回去,能保一年平安无事。
▲ 莆禧古城爬刀梯 ©蔡昊
还有让人眩目赞叹的有
糕塔、瓜塔、宴菜、烛山等;
还有蔚为壮观的游灯、圈灯、马队、执事、
妆驾、彩车,八乡齐动……
直到正月廿九,
在文峰宫内举办
妈祖尾暝灯才抵达尾声。
©闽中先生
如果你刚好在正月去了趟莆田,
千万记得融入其中
感受传统而又独特的庆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