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科生扎堆儿的社群,历史研习社内部,无论是老师还是童鞋都常常吐槽:
大学里的”写作训练”太匮乏了。
特别是在修改学生论文的时候,几乎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帮学生处理错别字、修改病句,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地说,“这些本该是小学语文老师教的东西,大学老师都在做小学老师的工作。”
很多学校里的同学也在抱怨,大学开了那么多课,可最基本的写作课却没多少学校会开。每个老师都默认读文科的学生一定就会写文章,没有人会正儿八经面对一个残酷的问题,
应试教育没有教会大家写作
。
一到职场上,这个短板就更加明显了,如果文科生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好,该如何跟别人竞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经济停摆。
世界五百强在裁员、国有企业在控制人员规模、中小企业在裁员,还有多少就业空间留给大学里的毕业生们?
如果说理工科、计算机、金融等热门领域的学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抗风险”,那么几百万文科生在市场中有什么竞争力?
这绝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意向,从4月份进入招聘季以来,许多文科生已经明明白白感受到“求职就业”的巨大压力。就算一些人想选择去通过考研来延缓就业,有限的招生名额和蜂拥而入的“避险考生”之间,考研的路势必更加艰难。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有困惑,欢迎加入我们,我们相信认认真真读书,勤勤恳恳写作的人,会获得读者的认可、市场的认可,也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一点。
历史研习社开设过5轮写作训练孵化营,来自
香港中文、复旦大学、陕西师大、四川大学、中央民大、暨南大学、安徽师大、福建师大
等20多个高校的50多位作者从孵化营顺利毕业:
有些人写出了50万+的成名作,成为各大媒体的特约撰稿人
我们也没想到,写作训练孵化营的作用这么大,让许多在学校里籍籍无名的童鞋,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本来作为兴趣的一项写作训练,后来竟然
成为自己踏入职场最硬核的“能力证书”
。
无论在什么时候,
写作都是读书人竞技的真正舞台
。
时隔两年,我们将重新开启新一轮的写作孵化训练营,希望能跟有才华的你在这里相遇。
我们不看出身,不看专业,
向有才华的你发出入营邀请!
但你务必要想清楚,我们的孵化训练模式并不轻松简单,甚至有一些“高压”“高强度”,我们信奉1万小时定律,没有1万小时的打磨,不可能有质的提升。我们没有学校中“和风细雨”的学习环境,对作者最大的负责就是严格要求,保证你的出品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