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可传媒上周捧出了历时 2 年,杀青 5 次才拍摄完毕的新剧《微能力者》,这也是目前“单分钟制作周期最长”的网剧。这部科幻悬疑剧由莱可传媒出品,曾庆杰执导,马远担任编剧及制片人。截至11月14日,目前《微能力者》的前两集播放量已超过 2000 万,百度指数接近 10 万,豆瓣评分 7.9 分。对于原创 IP 作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在经纬王华东看来,如果说 2009 年前后是以商业宣传片为主的萌芽期;2012 年前后是以“猎奇”等为主的承前启后期;从 2015 年起,网生影视内容进入高速发展期,比如莱可曾庆杰执导的《天才J》、五元文化五百执导的《灭罪师》、留白影业联合承制的《亲爱的,公主病》;接下来网生内容将进入“网台联动”、“品质至上”的时代,优质的内容只会越来越稀缺和受追捧。
王华东认为莱可团队恰恰具有这样的优质内容生产基因:首先他们有非常强的编剧团队,比如莱可联合创始人马远,从业近十年,打造过数十部网络电影,累计播放量超过 10 亿;其次,CEO 陈蓉妍有非常强的销售经验,莱可在整合营销上非常有优势,比如这次的《微能力者》就联合目前网上很火的彩虹合唱团来做推荐;同时,他们对于类型片的理解非常到位。
一部千万投资的科幻剧是怎么打造出来的?从导演、编剧到出品人,我们聊了个遍。以下,Enjoy:
导演曾庆杰:《微能力者》不是一部讲超能力的剧,它讲的是人获取一些“微能力”之后发生的故事,核心还是展现人性,关于人的欲望。这是一部软科幻的悬疑剧,最后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主角会拥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会拿走你什么东西,背后是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存在的。
剧中有一句话是总领全纲的——“这个世界没有鬼,但是每一个人心里面都住着一个恶魔。”这是我们整个剧的中心,可能在几千年前恶魔是疾病,可能在几十年前是二战里面的希特勒……
那现在恶魔在哪里呢?我们说恶魔在网上。为什么说恶魔在网上呢?因为网络是人欲望的最大缺口,在网上你的欲望基本上是透明和坦白的。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不喜欢一个人,我会直接骂他,我不会隐藏我内心的想法。这是一个略微涉及宗教的概念,但是我们会试图去把它“科学化”:我们的世界观里会埋藏一个“恶魔”,这个恶魔会形成我们《微能力者》的 IP,TA 会在每一季都会存在,现在《微能力者》是第一季,后面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
△《微能力者》剧照
如果让主创团队总结微能力者的特点,你们觉得是什么?
导演曾庆杰:“强剧情”,这个东西是跟现在很多电视剧有区别的地方。我们不会想办法去拖时间,各种回忆、言情、对话……观众已经看腻了:“怎么节奏这么慢?”网剧的挑战在于不像以前的电视剧,观众等着你播,互联网的特点是观众可以快进着看,甚至还可以不看,所以我们追求很紧凑的节奏。
在国外,美剧也好日剧也好,市场会允许一些短剧的存在,比如说 10 集、8 集,甚至很多剧本来就是短剧。所以要好看的话,一定要短的篇幅,然后不兑水,这样才是最完美,最好看的。这样的 IP 也会成立,所以我们是一直想做这种格式的东西,更接近英美剧的叙事节奏,包括结构也更适合,而不是像国内用兑水的方式拖长一点,维持观众久一点。
编剧 & 制片人马远:科幻也是一个点,我们的科幻是跟现在的热点接近的,比如半年前谷歌的“换头手术”。基本上我们的概念都是会贴近比较时新的科幻题材。
另外一个是剧情架构,《微能力者》前八集讲了四个不同的人物,然后到了第九、第十集人物会汇集到一起。前八集分开的故事,最后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时候大家会看出原来所有的线索是连贯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大胆的做剧方式,也是个挑战,观众很可能觉得我在看不相干的故事;但如果跳着看这个剧,可能会觉得我跟不上节奏了,我根本没看懂。因为大家已经习惯看那种连续剧,真的完完全全一环扣一环,连在一起的剧。如果你不认真看,你可能会看不到关联。这是我们在剧情线索上的一种尝试,希望大家会觉得更好。
△《微能力者》剧照
做科幻剧之前有讨论过有哪些风险吗?国内的科幻影视作品坦白说,一直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创作者本身也普遍没有很好的理科素养,这都会对故事形成挑战;再加上国内技术并不是顶尖水平,乃至审片的一些限制,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些挑战的?
导演曾庆杰:首先,说一下我们对中国科幻剧的理解。中国跟科幻有关的东西,很容易讲着讲着就变成了魔幻剧或者玄幻剧——比如演着演着,就会融入一个八仙过海的东西。这是因为它找不到好的切入点,让你去理解剧本中超能力的获得过程。所以就会融入譬如盘古开天辟地、玉皇大帝、外星人这样的东西。听起来特别扯淡,这是因为找不到合理的科学理论去支撑。我们不能随便讲一个未知领域,就把它等同于科幻,这是不对的。必须有科学理论依据去支撑这部剧里面的骨架,这才算一部科幻剧。
我们在编剧跟创作的过程里面,把《微能力者》定位成为软科幻。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跟成本和技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国内,实现我们想要的硬科幻理念,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比如我们要制作一个外星基地,很可能既费钱还做不好。我们不太愿意,把一个还没成熟的东西扔出来。
并且也不是一定要外太空飞船飞得满天都是,才叫科幻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时间规划局》,在我们的理念里面,这部片子就属于概念科幻片。他的概念是很科幻的,但是这部片子并没有花很多的钱去呈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世界观,整部片子就是讲“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微能力者》其实跟这个概念有点像。他是一种概念式的科幻片,超前于人类的某一节,我们所谓的小未来,也叫近未来。比如说谷歌换头这件事情,人类获得永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呢?很可能20年以后,这个所谓的人类永生元年可能就开始,只要你有钱,你就能对抗人类一切的疾病。这个科技出现以后,可能人类就会陷入无限的沉思,你拿谁的身体来给你换?到最后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换,肯定人不够,会不会产生一些罪恶呢?会不会人吃人呢?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很多道德上面的一些问题。
我把这个东西叫做近未来,或者小未来。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的未来,这个东西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或者人类未来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
如果有吐槽,我们觉得是正常的,欢迎真爱粉们讨论。
△导演曾庆杰(左)+ 编剧&制片人马远(右)
这部剧是一部“看不出来特效的网剧”,有没有遇到吐槽?在做之前有针对这个问题思考过吗?
编剧 & 制片人马远:导演对美术上有极高的要求,他喜欢新海诚,所以要求整个画面要干净唯美。所以你看到剧中天空永远是星空,落日永远那么漂亮。其实这些都是后期做的,整个剧做了八千多个后期镜头,观众会觉得很美。
至于吐槽,我们看过很多国外口碑很好的科幻电影,实际上是没有一点点特效的,比如《慧星来的那一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或者很多作品打的是科幻的旗号,但是更多情况下,他表现手法是用嘴讲。
导演曾庆杰:我们在做《天才J》的时候,也可以算是国内软科幻开先河的一个剧。剧中人物用嘴把科幻的东西讲出来,把对世界的洞察讲出来,观众并不排斥。科不科幻更多的是创造、故事理念以及核心观点。
其实中国人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误区——你做了那么多的特效,别人都看不到,就是白做。其实特效应该是看不到,才叫好特效。就好像《速度与激情》里的撞车都是特效,他应该真是得让人感觉不到,让观众更好地融入进去。
“特效一定要被看到”,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想去打破它,可能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有很多人一直在问我,你们做了六、七个月的后期,做什么鬼。然后我不得已就告诉他,我们有这么多的镜头要做。结果他们都看不到的时候,就引发了现在的话题。
△《微能力者》幕后特效花絮
这部剧是一部科幻剧,成本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为了省钱都做过哪些“丧心病狂的事情”?
导演曾庆杰: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我们没有挑好开机的时间——开机以后,广东下了七十年来的第一场暴雪,还有晚上八级台风,各种严寒酷暑,我们什么都经历过。
为了省钱,在室温超过32度,棚温更高的情况下我们都没开空调,因为要增加好几千块的电费。后来确实是热得不行了,我们用了一天的空调,就爽了一天,仅仅一天。
遇到台风的时候,灯光师傅是披着棉被把自己挂在灯上,保证灯不能倒下才能继续拍摄;为了不穿帮,他还得披上一块黑布。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11月10日,《微能力者》数据表现惊人
△首日播放后,豆瓣评分一度高达 8.7 分
莱可的选剧标准是什么?目前莱可的业务分为哪几个主要板块?核心理念是什么?主要针对的受众是谁?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比如喜好、消费观念等等?
莱可CEO & 出品人陈蓉妍:莱可传媒现在是有3家公司的架构,其中莱可传媒是我们的重点部分,做原创 IP,包括内容的出品、宣传跟发行;另外一家是我们的艺人经纪公司,与莱可传媒是协同作用;还有一家是莱可控股的内容营销公司,独立运营。
△《微能力者》第二集片段
在莱可传媒内容的理念上面,我们会专注于开发原创内容 IP。这里我讲讲内容分类,在美国比如它就细分成科幻、动作、爱情、喜剧等等。那在中国,之前大家看到的主要还是以喜剧片、都市偶像爱情片、校园爱情片为主。很多类型片,相对来说,市场是比较空缺的,我们现在签约的五个导演工作室就瞄准了其中的一些空白。比如曾庆杰工作室主力开发科幻类型片;其他的几位导演会开发武侠类、女性题材,以及职业类型片。
这涉及到对内容的解读,我们发现目前的市场上观众对内容的喜好不同,每一种内容就像一个微信公众号一样,它会主打它的核心人群。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结合我们对市场的理解,我们会认为主打类型片,可以打动更精准的一个核心人群,这种是小而美的打法。
你可以把我们所有的 IP 开发理解成一个品牌管理逻辑,一个类型我们当一个品牌线,来进行品牌管理。包括产品的研发、运营,到用户管理、粉丝的管理,以及在这里面如何去做到深度的粉丝变现,包括版权、广告的收入,打法都是不一样的。
△该剧一度冲上微博话题榜
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假如你整个的创作加制作,到宣传发行,跟粉丝运营的班子,如果不是一个稳健的班子,你的风格是很难出来的。我认为一切的内容市场都在走小而美,都在走这种强烈的风格化。理论上我们对于导演,以及对于导演内容的风格化,我们是一样的理解的方式。
莱可的受众主要集中在90后跟95后的新生代网络人群,15岁到28岁之间。有些东西是跟年纪无关的,比如好的叙事节奏,好的故事架构,但也会有一些不同。以《微能力者》为例,它是英雄感题材的片子,会有点“中二”。因为这一代人,他们生活非常优越,但相对来说他们精神的构建需要更多的外部元素来充实。
比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幻想自己是是英雄,能改变这个世界。在表面上你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个类型的设置上面,会刻意地设计一些代入感,让他觉得“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成为这几个主角,改变世界。”
“真正的渣滓都腐朽在上层人群中”,第一集里面男主角跟女主角的这句对白就反复在弹幕中被讨论。所以我们会更多地考虑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去讨论人性,这也是之后我们认为好作品的必备条件。
你们也在做艺人运营,怎么看待这些基于网络起来的艺人影响力?
莱可CEO & 出品人陈蓉妍:其实《微能力者》刚刚上,豆瓣评论已经很多了。有一些朋友会问,这都是水军?我说你可以理解他是自来水,因为这些人是我们的艺人在两年时间里积累下来的粉丝,他会很主动去为我们吆喝,宣传,贡献弹幕。以子望和子清为例,她们的全网粉丝已经达到数百万的量级。比如《微能力者》第一期可能有接近40%的量,是他们的粉丝去贡献的。剧里面的弹幕很多都在喊艺人的名字,几千条弹幕估计有60%是这群粉丝来去贡献的。
一般的内容公司,比如做一个剧请了很多明星进来,但这些粉丝是明星的不是片方的。这个就是我们这种网生开发 IP 的内容公司,跟其他传统公司不一样的理解。我们其实会把它理解成一个品牌,这些艺人的粉丝沉淀在我们这儿。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很严密的组织,挖掘这些艺人除了 IP 影响以外的,更深层次的粉丝价值。我们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做品牌 IP,用户的沉淀跟积累都是我们的,这其实也是漫威的套路跟手法,粉丝都是他的。
△莱可艺人团队Miss Like
担不担心“大而重”和“小而美”拖慢公司成长速度?因为你们现在是把整个产业链都掌握在集团手中。那其实可能跟市场上目前一些别的团队来说,你们的运营模式是相对偏重的。会觉得有风险吗?怎么看这个问题?
莱可CEO & 出品人陈蓉妍:我觉得是殊途同归,因为当公司单点突破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产业链的部分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你还要重新去布局。我们经营的模式,是一边做内容,一边做模式,然后等内容爆发,接着迎来整个链条的全面爆发。这其实是先后的逻辑,没有哪个是对哪个是错之分。只是说哪个团队的特点适合用哪种的方式去做这么一个事。
我们是做原创 IP 开发的,团队又比较“zuo”,比如《微能力者》做了两年,慢工出细活。这两年,作为一个公司,你不能只等这个东西出来。所以我们选择先把其他产业链的模式,通过外部合作、PGC、艺人经纪等等一系列产品,把它搭出来搭稳了。等到我们的影视的这条线跑出来,那大家就会看到我们这个团队,在整体的实力上面的一个爆发。
至于“小而美”,我不是指作品影响力的小。大家可以会看到,我们这个剧的影响力并不差,才上线第一天总播放量已经破千万。我指的是制作成本,我们是成本千万左右的网剧,比起动辄过亿的大投资来说我们不算大片,但比起短视频我们还是算大投入了。所以小而美是我们心目中口碑的代名词。
而且我很想说我们并不慢,接下来你们会看到莱可出品的3-5部网剧及5-6个精品网络大电影。
△当下大热的彩虹合唱团为《微能力者》演唱歌曲
你们在商业化上也做过不少尝试,总结了哪些经验?怎么看待现在的网剧市场?你们觉得自己在市场上的对手是谁?
莱可CEO & 出品人陈蓉妍:首先其实我们选了一条比较难走的路,坚持原创品牌 IP 的,这条路往后我们也会坚持走下去。现在精品内容的售价是水涨船高,同时巨头也纷纷发布了明年的内容策略,会主打原创内容;他们对于好的原创内容是无比饥渴的。
过去五六年攒下的 IP 都已经被开发,甚至被过分消费了,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大家只能去做原创了,而原创恰恰是我们的机会。莱可提早一年到两年去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而且坦白说做原创品牌 IP 门槛很高,事实上现在整个市场网生团队也没有多少家。因为创作就是一个门槛,它是一个天然的门槛。它不是你想学就能跨得过去的门槛。
我们也不是没走过弯路,比如我们当时做了一些垂直生活内容的尝试,发现市场反响不好,也不适合我们的定位,所以很快就停掉了。我们会不断地去做减法,但也会不断地尝试,让公司越来越好。
我觉得内容产业没有竞争一说,每一个内容公司对于内容品类的理解以及部署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内容一点点做好。在瞄准的内容领域上被大家记住。这几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合力,然后做出这个圈子里面标杆的产品和影响力,大家不妨心态开放一些。
△莱可CEO & 《微能力者》出品人陈蓉妍
其实路子还是蛮清晰的,就三点:IP,人,还有钱。
第一,是 IP:
莱可出品会持续地秉承精品原创的品牌 IP 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人才,把口碑打造成常态。所有走过的弯路都是路,具体规划来说,我们会把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模式进行价值转换。
其次,就是不断地追求头部内容,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打造系列化内容;板块部署方面我们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拆分,我们现在有 5 个签约导演,我们会帮助每一个导演工作室来让他成为一线的、主流的、影视的内容导演,我们要一起跨出网生内容这个圈。
第二,是艺人:
现有的艺人,我们帮助他们到达一个更高的领域,做出跨屏代表作;再往后,就是打造新艺人的出道。两者结合形成平台化和规模化的效应。
第三是,收入:
我们的收入现在已经达到数千万规模,接下来会在收入多元化上继续发力。
也许你还想看:
从“三流大学”毕业到上市,他说自己不过是坚持了三个关键词
最惨的时候差点卖掉房子,现在她想做点大事儿
我们问了最会做VR的高端旅行公司赞那度关于创业的问题
融资2000万美金之后,我们跟他聊了聊怎么做好增长
“努力几万次,直到要晕过去那样,那就是捷径”
积累了20年经验后,她想让金融更快更简单更安全
铁血“蒋校长”,这个男人让他的爱好成功上市了
融资11亿人民币,我究竟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