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
丁香园官方号,一百多万医生在关注。作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丁香园深知医疗的痛苦与快乐。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独家深入的内容,也有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医疗行业从业者,请订阅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知名医学院教授逝世,享年 65 岁 ·  3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患者下肢水肿,只知道补白蛋白 + 利尿?6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

腹痛、发热、黄疸,如果不是「夏柯三联征」会是什么?

丁香园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0-19 12:05

正文


上腹部剧烈疼痛、寒战高热、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典型症状,统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 )」。


在临床上,夏柯三联征是急性胆管炎的基本表现和早期症状。 然而,你是否知道,某些少见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这一三联征呢?


今天, 丁香园 (微信号:dingxiangwang) 就和你一起学习这样一例病例。




腹痛、发热、黄疸:你考虑什么?

患者 23 岁女性,因「呕吐、肌肉疼痛、上腹部疼痛 10 天」急诊收治入院。


入院前 3 天,她曾就诊过当地医生予经验性应用克拉霉素。2 天后,症状未见改善,并出现黄疸、瘙痒不适,故来我院。


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并因此进行过手术治疗(全直肠结肠切除术+末端回肠造口术)。无长期服药史,很少饮酒,无出国旅游史,无近期输血史。


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黄染黄疸,体温 38.0℃,心动过速(120 次/分)。其他生命体征尚平稳。

口咽部检查未见异常。上腹部触诊有压痛,但肝脾均未触及,未见任何慢性肝脏疾病体征。肠道造口处呈正常的粉红色,未见异常分泌物。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入院后患者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主要阳性结果如下:


  • ALT(谷丙转氨酶): 374 U/L(正常范围 10~36 U/L)

  • ALP(碱性磷酸酶): 326 U/L(正常范围 30~130 U/L), 注:2 个月前患者曾检查过 ALP,当时数值为 86 U/L。;

  • 胆红素: 108 μmol/L(正常范围 < 21 μmol/L)。

  • C-反应蛋白: 7.2 mg/L(正常范围 < 5 mg/L);

  • 白细胞计数: 18.1 × 10 9 /L(正常范围 3.9 11.1× 10 9 /L);

  • 淋巴细胞计数: 14.48 × 10 9 /L(正常范围 1.0 3.2× 10 9 /L)。


行腹部超声显示:


胆囊内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显露欠清晰,未见肝内胆管及近端肝外胆管扩张。


脾脏较正常增大,经测量其长径超过 12 cm。


患者急诊入院,应该怎么处理?




令人尴尬的「 误诊

急性胆管炎!


可能大部分的一线医生第一反应都是这个诊断。


腹痛、发热、黄疸,这是典型的夏柯三联征,同时超声检查见多发结石影,同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都显著上升。


而急性胆管炎属于临床急重症,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抗休克、大治疗抗生素治疗以及抓紧时间进行手术,以防病情进展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


马上进行静脉补液!并予以足量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


但患者情况并没有好转,而且在入院的第三天,患者出现双侧腮腺炎表现,以及背部、躯干出现斑丘疹,并迅速扩展到四肢近端。



同时,急性胆管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管结石,而前次的腹部 B 超检查并没有发现明确的胆道结石影。


为明确诊断及手术指证,患者在入院复查了 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果显示:未见胆总管石病相关证据。脾脏肿大,长径约 18.6 cm。


这就很尴尬了,该患者到底是不是急性胆管炎呢? 如果不是的话,诸如发热、腹痛、黄疸等各种症状,以及化验结果显示的肝功能异常等病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到此为止,你对这例疾病有什么样的诊断? 记在心里往下看,看你的想法和正确诊断是否一样。




跳出惯性思维:抓住罪魁祸首

治疗一圈回到原点,怎么办?


在对症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主治医师连忙请来了两位胃肠病学的专家进行会诊。


姜还是老的辣,在系统回顾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评估讨论病情。最终得出如下会诊意见:

他们认为皮疹和患者原发疾病无关,是使用阿莫西林诱发的皮疹,注:该患者既往无阿莫西林过敏史。

该患者各种问题并非急性胆管炎所致,而很有可能是 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感染导致肝炎,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及肝指标异常。

遵照专家意见,予立即停用所有抗菌类药物,皮疹很快消退;

1 月后随访,患者未诉任何不适症状,复查肝脏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最终通过针对性的血清学检测,确诊患者为急性 EB 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炎及脾脏肿大。




如何提升诊断能力?

知道了诊断,对症处理很容易。但是这一针对性的诊断(EB 病毒感染),是怎么做出?


而之前病情发展中,这一疾病漏出的马脚又是如何被专家敏锐发现的呢?


丁香园带你复盘,看看这例病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临床医生各位注意,一起提高我们的临床诊断能力。

1. 不能只认识「夏柯三联征」

患者最初的推定诊断是基于其临床症状,即:腹痛、发热、黄疸,这是典型的「 夏柯三联征」。


但事实上,被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其他阳性实验室诊断有: 脾脏肿大、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增高 、C-反应蛋白阳性。


这些都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是由 EB 病毒感染导致,严重者可以引起肝炎。

事实上,该患者还表现出了另一个三联征,即:黄疸、淋巴细胞增多、脾肿大。据统计显示,约 90% 的 EB 病毒型肝炎均表现有该三联征。


因此,这例患者不能只考虑「夏柯三联征」,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观察到其他异常三联。


在临床上,最忌先入为主,而忽视其他反复出现的阳性体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