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德华叫兽
六分教育,四分科普,聚焦硕博/留学/海外/科研--德国数学博士,斜杠青年,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副业自媒体&三个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13 小时前  
半月谈  ·  蒋超良被查!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事关资本市场,最高检、证监会重磅发声!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王汉青被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德华叫兽

叫兽评说 | 《柳叶刀》(IF=203):研究发现,在中国,学历越高的女性,越瘦,男性则相反

留德华叫兽  · 公众号  ·  · 2025-02-05 09:58

正文

在中国,自 1980 年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重指数 (BMI) 和肥胖症一直在稳步上升。 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国家、区域或某些人口亚群的近期趋势进行可靠评估。

为了弥补这一证据差距,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新华,丁钢强及吴静 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Lancet (IF=203)在线发表题为 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during 2004–18 的一篇研究论文, 研究 对 2004 年至 2018 年间连续进行的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 ,共计 746020人 参加的 健康调查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研究发现,标准化平均 BMI 水平从 2004 年的 22·7 kg/m2 上升到 2018 年的 24·4 kg/m2,肥胖患病率从 3· 1% 到 8·1% 自 2010 年以来, 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 BMI 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显著放缓,农村男性适度放缓,但农村女性继续稳定增长。

在所有六项调查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相比,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的平均 BMI 持续较低,但男性的情况恰恰相反。 2018年估计有 8500 万名 18-69 岁的中国成年人(4800 万男性和 3700 万女性) 肥胖,是 2004 年的三倍。

肥胖是心脏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和许多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2016 年影响全球 6.7 亿成年人。 在全球范围内,成年人肥胖的患病率自 1975 年以来几乎增加了两倍。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 平均体重指数 (BMI) 增加了 5 kg/m2,肥胖患病率增加了 10 倍以上。
在中国, 自 19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均 BMI 和肥胖率一直在稳步上升 ,但至少到 2010 年仍远低于大多数其他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2010 年以来,中国推出了针对肥胖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国家计划,包括国家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中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计划。 2013 年,世界卫生大会还为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全球目标,包括与 2010 年相比上升,到 2025 年阻止肥胖流行率。 仔细监测 BMI 和一般人群肥胖的长期趋势对于评估各种国家和国际举措可能取得的成功,并为制定具体国家的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之前有一些研究报告了中国 BMI 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趋势,但这些主要使用了 2013年之前收集的全国调查数据,包括一些全球汇总研究,并且倾向于将肥胖定义为与大多数国际研究中使用的定义不同。 关于中国近期平均 BMI 和肥胖趋势的可靠数据缺乏,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局部范围内,例如城乡地区,这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 BMI 的上升是否会持续持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关于 BMI 的上升趋势是否会因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或社会经济或教育状况而异,这可能会为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证据差距, 该研究对 2004 年至 2018 年间连续进行的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健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研究旨在研究从 2004 年到 2018 年中国成年人平均 BMI 和肥胖患病率的长期和近期趋势。2018 年,特别强调 2010 年 (启动各种国家非传染性疾病预防计划时) 前后的变化, 评估这些趋势如何因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和社会经济状况而异,并估计2018 年肥胖人数与 2004 年相比。
该研究使用了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计划的数据,该计划成立于 2004 年,旨在定期提供全国范围内关于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以及一般人群中相关行为和代谢危险因素的数据。2004 年至 2018 年期间,进行了六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共邀请了776 571人,有746 020(96·1%)人参加,其中2004年33051人,2007年51050人,2010年98174人,2013 年为 189115人,2015 年为 189754人,2018 年为 184876人。 经过排除后 , 645223 名年龄在 18-69 岁之间的参与者用于目前的分析。计算平均 BMI 和肥胖患病率(BMI ≥30 kg/m2),并按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地位比较时间趋势。
该研究发现,标准化平均 BMI 水平从 2004 年的 22·7 kg/m2 上升到 2018 年的 24·4 kg/m2,肥胖患病率从 3· 1% 到 8·1% 。2010 年至 2018 年间,平均 BMI 每年增加 0·09 kg/m2 ,是 2004-10 年报告的一半 (0·17 kg/m2)。同样,2010 年之后肥胖患病率的年增长率略低于 2010 年之前(6·0% 年相对增长率 vs 8·7% 年相对增长率;p=0·13)。
自 2010 年以来, 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 BMI 和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显著放缓,农村男性适度放缓,但农村女性继续稳定增长。 到 2018 年,农村女性的平均 BMI 高于城市女性(24·3 kg/m2 对 23·9 kg/m2;p=0·0045),但农村男性仍低于城市男性(24·5 kg/m2 对25·1 kg/m2;p=0·0007)。在所有六项调查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相比,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的平均 BMI 持续较低,但男性的情况恰恰相反。 2018年估计有 8500 万名 18-69 岁的中国成年人(4800 万男性和 3700 万女性) 肥胖,是 2004 年的三倍。
总之,在中国,成年人口平均 BMI 的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似乎已经放缓。然而, 该研究发现了性别、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趋势,强调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防止中国普通人群肥胖的进一步增加。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科研大匠 。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点评

李新华等人在《Lancet》上的这篇研究,

提供了过去15年中国BMI和肥胖率变化的详细数据。

虽然结论看似“增长放缓”,

但仔细分析背后的趋势,

依然存在几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城乡差异的扩大是一个明显的隐患。

城市居民的BMI增长确实在放缓,

但农村女性的肥胖率仍在持续上升,

这绝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差异”可以解释的。

更可能的原因是,

农村地区在消费升级后,

食品结构向高热量、低营养密度方向倾斜,

但相应的健康教育、运动设施、医疗资源却没有跟上。

此外,农村女性的身体活动减少,

可能与农业机械化普及、劳动强度下降,

以及家庭照顾责任加重等因素有关。

这意味着,

农村女性可能正成为下一波代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

未来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男性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BMI呈现相反趋势,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BMI较低,

说明健康意识在起作用。

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BMI较高,

反映了高收入阶层久坐、应酬、高热量饮食等问题。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社会文化结构。

男性“成功”的象征可能已经隐形地包含了“体型壮实”,

从而让这部分男性疏于管理自己的体型。

女性则被社会期待维持相对纤瘦的身材。

这可能不仅仅是个健康问题,

也有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问题。

政策干预的短期成效值得肯定,

但长远挑战依旧存在。

2010年后BMI增长速度减缓,

说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防控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肥胖基数依然扩大,

意味着现有的干预措施可能只是“减缓”了问题,

而非真正“解决”了问题。

未来的政策需要更加精准化,

不能只停留在“提倡健康饮食+鼓励运动”这种泛泛的层面,

而是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

例如,在农村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和运动设施投入,

在城市职场文化中推广更健康的工作模式,

甚至在食品产业层面进行结构性改革,

引导企业提供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总而言之,BMI增长的放缓只是表象,

肥胖在中国的真实危机仍在酝酿,

并且已经开始向农村女性、高收入男性等特定人群倾斜。

如何精准干预,

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将是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关键考验。


最后欢迎关注我每周末的 直播连线活动。

往期已为大家免费连麦答疑解惑很多期:

大专生直升海外名校硕士?免学费的欧陆也了解一下【直播连麦咨询44】

全奖读博之北美篇:本科直博还是先读研提升?【直播连麦咨询43】

全奖读博之亚洲篇:香港新加坡日韩中东【直播连麦咨询42】

也邀请我全球的朋友朋友来我的直播间做客:

【移民人生01】小镇做题家的十五年奋斗史—从农家子弟到德国医生【直播连麦咨询28】

【移民人生02】 “天坑”专业顺势而为:加州材料学博士分享上海“做题家”的美国移民躺平之路

访谈德国全职普外护士马静雅:跨越国境--从小镇中专生到世界名校【移民人生03】

【教职人生05】学术界&工业界游走:访谈港中文商学院教授、快手顾问数据科学家张任宇

创业失败后留学新加坡,南科大助理教授的留学与教职之路【教职人生02】录播

用视频访谈的形式分享他们的经历。

自从1年多前开启直播以来,

我每周六早晨7点、每周日晚上7点几乎雷打不动坚持至今。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 The  End ·

往期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