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黄茅海跨海通道于12月11日正式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的又一重要通道。该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全长约31公里,包括两座大跨度斜拉桥。中铁大桥局参与了其中的主要建设,包括桥梁施工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工作。该通道将加速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区域发展注入动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项目概述及重要性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它的建成通车改变了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加速了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观点2: 项目特点
该项目包括两座大跨度斜拉桥,其中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黄茅海大桥主跨720米,将成为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项目还采用了钢箱梁设计,以及智能建造、阻尼器产品等技术。
关键观点3: 中铁大桥局的贡献
中铁大桥局参与了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包括桥梁施工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工作。他们的技术团队在多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跨海通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关键观点4: 项目的创新点
该项目在桥梁设计、建造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如TY墩的悬臂桁架设计、大型吊机的使用等。此外,该项目还采用了智能建造等技术,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
正文
12月11日15时
中铁大桥局、中铁工业参建的
黄茅海跨海通道
正式通车
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
再添“关键一横”
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将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功能,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加速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项目起于珠海市平沙镇,终于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双向六车道,设置服务区1处。通车后,珠海至江门的陆路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中铁大桥局主要承建
高栏港大桥西塔、西辅助墩与西过渡墩
及该部分钢箱梁(含中跨合龙段)、斜拉索安装
黄茅海大桥东塔、东辅助墩、东过渡墩
及该部分钢箱梁(不含中跨合龙段)、斜拉索安装
以及中引桥下部及上部结构施工
另外,中铁大桥局桥科院技术团队
在桥梁施工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
智能建造、阻尼器产品
监理咨询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跨海通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黄茅海跨海通道
以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海洋
被形象地称为
“大C湾”
路线全长约
31
公里
采用双向
6
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设计时速
100
公里
可抵抗
17
级台风
其中高栏港大桥主跨
700
米
采用
钢箱梁双塔单跨斜拉桥设计
黄茅海大桥主跨
720
米
采用
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
建成后将成为
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
两座斜拉桥共
5
座主塔
均为
纤腰独柱式异形索塔
即大家熟知的广州塔“小蛮腰 ”造型
塔高
254.7
米
相当于
90
层楼的高度
若把黄茅海跨海通道的
5
个主塔比作直插云霄的利剑
那么黄茅海大桥和高栏港大桥之间
呈弧形的非通航孔桥上的
19
个桥墩
则如忠实、沉稳的护卫兵
连通着两座身姿挺拔的通航孔桥
TY墩
即墩柱整体为字母
“T”“Y”
结合的形状
下部为实心高墩
上部为大悬臂盖梁
盖梁中间为钻石镂空形
TY墩的悬臂桁架
利用大型吊机进行吊装
它和底部托架、三角区桁架一起
相当于先为悬臂塑形
这些辅助性设备安装好后
再一节节安装部品钢筋
最后再灌注混凝土成型
黄茅海大桥东侧钢箱梁吊装范围内
共有
51
个节段、
12
种类型
标准梁段重
361
吨
总重约
19105
吨
高栏港大桥西侧钢箱梁吊装
共
49
个节段、
11
种类型
单节标准梁段重
370
吨
钢梁总重
18817
吨
除墩顶块由
3600吨起重船
“大桥海鸥号”
架设外
其他节段均由
2台250吨架梁吊机
架设
另外
黄茅海大桥与高栏港大桥之间
1600
米的中引桥共
32
节梁段
也全部由
“大桥海鸥号”
完成架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