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林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林斋

成吉思汗的后裔埋在北大医学部和北语大,他们是亲兄弟

书林斋  · 公众号  ·  · 2018-04-19 21: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后台回复「 书林斋 」可查看文章集锦


后台最近一直在被大家的热情感染,自从去了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看了学校里的几座古碑后,好多同学都跟我说:「 我们学校也是有碑的!


附送: 我在民族大学发现了一块墓碑 北师大里的墓碑,可能错了三百年 中国政法大学里乾隆他哥的墓碑


我看了一下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地质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同学都说自己学校有碑,又看了一下地图,这几个学校分布得很近,于是今天就一并走一遭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里的严格说来不是碑,而是一些碑座和石五柱,分散在北航的绿园里。中国地质大学的体育馆旁边,有一块断裂得不像样的碑,比较有意思,以后聊一聊。


然后就是北大医学部和北语大里的四座碑(北语大有三座)了。


从北大医学部北门进去,往西走一百米,就能看到一座被保护起来的高碑。



花丛后有台阶,站在那上面往碑上瞅,能依稀看到一些碑文,比如「 纳穆生格碑 」、「 康熙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立 」等,但大多数字迹已经不甚清楚。



知道名字后,发现不是很熟悉,便先放在了一边。


北大医学部北边不远处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网球场东侧有三座碑,保存得极好,连赑屃下的鱼虾鳖蟹都还在。



更让人惊喜的是,碑刻的字迹竟然十分清晰。


在最左侧的那块碑上,这样写: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国家思创业之隆,当崇报功之典;人臣建辅运之绩,以施锡爵之恩。此激劝之宏规,诚古今之通议。尔二等伯郎苏,性资端亮,才识宏通。简侍禁庭,恪慎无惭于职守;宣劳左右,夙夜克矢乎寅恭。任用有年,小心益励。服官匪懈,历试能勤。欣兹庆典之逢,宜沛恩纶之宠。爰颁新命,以示褒嘉。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

于戏!推恩申命,爰弘奖于忠贞;树德懋勋,尚益勤于笃棐。祇服朕命,勉尽乃心。

康熙九年五月初六日



这段话看到我就乐了,因为就在不久以前我看过好几篇几乎与它一模一样的文字,因此毫不费力地就读了出来,比如:


内大臣一等精奇尼哈番佐领加一级绰尔吉:

皇帝制曰:国家思创业之隆,当崇报功之典;人臣建辅运之绩,宜施锡爵之恩。此激劝之弘规,诚古今之通义。尔一等精奇尼哈番内大臣管佐领加一级绰尔吉:性资端亮,才识宏通。简侍禁庭,恪慎无惭于职守;宣劳左右,夙夜克矢乎寅恭。任用有年,小心益励。服官匪懈,历试能勤。欣兹庆典之逢,宜沛恩纶之宠。爰颁新命,以示褒嘉。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

于戏!推恩申命,爰弘奖于忠贞;树德懋勋,尚益勤于笃棐。祗服朕命,勉尽乃心。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立。


除了立碑时间与碑主人不一样外,其余全部相同,完全是套话。


尽管可以迅速句读阅读,并提取出关键词「 二等伯郎苏 」和「 康熙九年五月初六日 」来,可看到这个碑文如此相近,心中总在想,也许又是一个套路化生产的碑文,这个碑主人应该很难查到什么事了。


然后我看了看中间的那块碑,字迹也很清晰:


维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皇帝遣礼部左侍郎木成格,谕祭休致、二等伯郎苏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郎苏赋性纯良,居心敬慎,初承父职,继守官常。方冀遐龄,忽尔告终,朕用悼焉。特颁祭葬,用展哀悰。

呜呼!宠锡重垆,庶享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其歆享。



这是一块御祭碑,碑主人也是二等伯郎苏,和很多御祭碑一样,都是套话,所以重点其实在这句话:「 初承父职,继守官常。


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告诉我们,二等伯郎苏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或官职的。


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们再来看最右边的那座碑。


这座碑的字迹不是那么清楚,但好在我们能看到这几个字:「 二等伯前锋统领佐领巴图 」。



巴图是这块碑的主人。


但他是谁呢?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


回去后,我检索了一些资料,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


郎苏这个名字不好查,但是纳穆生格的名字很好检索,在《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九·列传十六·明安传》里有一个纳穆生格,是明安的四儿子。


那么是不是这个人呢?



记载不多,信息量不小。


(明安)子昂洪、多尔济、绰尔济、纳穆生格、朗素。


昂洪……天聪七年,卒。


多尔济……顺治五年,卒。


弟绰尔济,袭。坐事,削爵。弟纳穆生格,袭。从征福建,没於海,谥直勇。纳穆生格既卒,复以绰尔济袭。


第一条说的是明安有五个儿子,第四个儿子叫纳穆生格。


第二条说的是明安的大儿子昂洪在天聪七年去世了。


第三条说的是明安的二儿子多尔济在顺治五年去世了。


他们都没有袭爵。


第四条说的是明安的三儿子绰尔济承袭了明安的爵位,后来犯了事被削去了爵位,再后来明安的四儿子纳穆生格承袭了明安的爵位,直到纳穆生格是否,绰尔济才又得以袭爵。


同时我们看到,纳穆生格是征福建(应该是在与郑成功打)时死在战场上的,谥号「 直勇 」。


这时我们再来看看《雪屐寻碑录》里记载的全部碑文:


三等精奇尼哈番、一等下阵亡谥直勇纳穆生格碑文

稽古建业,驱策群力,不吝爵赏,以劝有功,昭示后世,用垂不朽。所以励忠,盖甚备也。尔纳穆生格,系多尔机之弟,伊兄曾有战功,尔承袭兄职,勿替家声,为一等下,小心匪懈,克守厥职。迨征福建时,尔御敌冲锋,捐躯报国,可谓始终尽瘁者矣,朕甚嘉焉,特命勒诸贞珉,以光泉壤。国典臣忠,庶其昭垂毌斁哉。

康熙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立


这份碑文就没有那么多套话了,我们来看其中的信息:


一上来,碑文就写了「 谥直勇 」,那么纳穆生格应该就是他八九不离十了。


然后还有「 系多尔机之弟 」、「 伊兄曾有战功 」,这与记载里纳穆生格的哥哥叫多尔济是吻合的。纳穆生格应该是旗人,因此汉文名是音译过来的,因此多尔济和多尔机都可以用。


再然后是「 征福建时,尔御敌冲锋,捐躯报国 」,这就清楚了,他确实是在打福建时战死在战场上的。


纳穆生格就是他。


那么有什么用吗?似乎没有什么用了,然后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名字:纳穆生格的五弟,朗素。


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升起:朗素会不会就是郎苏?


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翻《清史稿》。


朗素,明安幼子,袭明安世职。



除了袭爵外,似乎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比对。碑文是套话,几乎没有碑主人的生平信息。


我们从明安入手。


明安,博尔济吉特氏。其先世元裔,为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勒。


明安居然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人,也就是说明安、纳穆生格其实是蒙古人,后来跟了后金,再看描述,明安原来是「兀鲁特部贝勒」。


在查阅明安资料时,翻到杜家骥老师的一篇论文《清代两个明安家族及清史传记辨误》,里面详细叙述了我们眼中这个明安的由来。


这个明安是兀部明安。


博尔济吉特氏其实就是孛儿只斤氏,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


那就好办多了,我们翻到博清额于乾隆四十六年秋八月编纂的《博尔济吉特氏族谱序》,里面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


巴图孟克大衍汗第九子格勒博罗特之后


原封二等伯、追赠一等恭诚候、贝勒 明安

内大臣、三等男、赐号达尔汉和硕齐 昂洪

都察院左侍郎、三等子 多尔济

内大臣 绰尔济

内大臣、二等伯 郎苏

领侍卫内大臣 鄂齐尔

散秩大臣、北路军营参赞大臣、都统图喇;

内大臣、前锋统领 巴图

鹰鹞处总管、子爵保住;

三等子爵、勋旧佐领佛佑;

领侍卫内大臣、北路军营副将军,护军统领、侯马兰泰;

散秩大臣、护军统领、正蓝旗满洲都统、侯博伦岱、侍卫什长德裕;

三等侍卫德宁;

三等男永德;

广西南宁府知府、壬申科举人出身德坤;

大理府参将永昌;

辛卯科举人德;

散秩大臣、广州都统、侯博清额;

佐领祥泰,及正蓝旗伯黑达色;

杭州将军礼穆扬;

西安将军宗扎布;

礼部侍郎罗瞻;

刑部侍郎刘祥;

广州都统兼勋旧佐领文常等是也。


从这份名录里我们看到了「 二等伯郎苏 」与「 内大臣、前锋统领巴图 」,这与我们在碑文中看到的是一致的。


查阅海淀区文物图,可以看到这些碑确实分布在这里,即便有所移动也没偏离原位置太多。



而我们知道,一般来说一个家族的人会葬得比较靠近,因此彼此位置的靠近更能说明他们是一个家族的。


这下我们彻底清楚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是明安四儿子纳穆生格的墓碑,北京语言大学的是明安五儿子郎苏的诰封碑及郎苏儿子巴图的诰封碑。


北大医学部与北语大曾埋着的俩人是亲兄弟。


此外,巴图孟克大衍汗就是达延,叫做孛儿只斤·巴图孟克。1479年,满都鲁汗去世,巴图蒙克成为了元室唯一的后裔。1506年,达延汗征服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统一漠南蒙古。后人称其为蒙古的「中兴之主」。


他的孙子就是俺答汗,曾经在嘉靖年打到了北京城。


很多年后,他的子孙的子孙投降了后金,帮助女真人的后裔打败了汉人。


很多年后,他的子孙的子孙葬得不远。


很多年后,他的子孙的子孙们的墓地终于不存,只留下了几座碑,分别位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语言大学。


北大医学部与北语大都曾埋着成吉思汗的后裔,他们是亲兄弟。


他们隔校相望。


参考资料: 赵尔巽《清史稿》、盛昱《雪屐寻碑录》、 博清额《博尔济吉特氏族谱序》、《北京文物地图集》、 杜家骥《清代两个明安家族及清史传记辨误》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 《英雄志》:重构失落的文明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